近来可好?新年,来和腾讯新闻一起温暖“串门”

人间像素 2023-01-17 11:07:14

亲爱的你:

近来可好?

寒冬将尽,暖意浮动。2022 年末,腾讯新闻联合创作者回访了一些“老朋友”,他们中有村里的外婆、好人店主、打工人乐队……过去几年,腾讯新闻曾经记录过他们的暖心故事,岁末年初,又以回访开启一场特别的“串门”。看看这一年,他们有哪些温暖的改变,又有哪些念念不忘的心愿。

一碗米粉里的爱心至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烟火气息浓郁的星城长沙,一个名叫德馨园的社区,有一家特殊的粉店,名叫“好人多”。在这里,不仅可以体会长沙米粉的市井风味,也能感受到热腾腾的爱心气息——开业前 5 年,这家小店免费送出了 3 万份米粉。

打量这家粉店,位置不显眼,招牌不醒目,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这家被称为“长沙最有爱”的小店,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过路人喝茶免费;孤寡老人、学龄前儿童吃粉免费;如果客人经济困难,在墙上取一块粉牌,也可以免费吃一碗粉。

年末,当腾讯新闻创作者再次来到这家爱心粉店,掌勺的人悄悄更迭,不再是刘大哥,而是一位姓任的新老板。他是一位退役老兵。任老板笑呵呵地说,刘大哥年纪偏大,所以粉店传给了他。

爱心依旧在延续,背后仍然有暖流涌动。原店主刘国兴说,好人多粉店的建成,是街坊邻居众筹的结果。开店之初,经济特别拮据,是街坊邻居你一把力、我一把力地扶持起来。“你今天给 100 块,他明天给 200 块;今天这个邻居送锅子,明天那个邻居送筷子”,甚至,连煮粉的秘方都是邻居传授的,因此,粉店的生意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回忆过去的 11 年,万千感慨,汇成几句朴素的话语。刘国兴说,“粉店是在充满爱与善意的环境中经营起来,那么把爱与善意传递出去,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万千滋味,汇聚在这一碗里,而爱心,则是最温暖人心的至味。

一份来自大山外婆的礼物

人间烟火处,处处皆温柔。这里有一份来自“外婆”的礼物,你可愿签收?

在陕西安康的大山里,有一个“外婆村”。2016 年,帮助大山里的留守老人发展养殖业、再将他们的农货邮寄给爱心人士的以买代捐项目——《外婆的礼物》诞生了。它让公益不再仅仅是接受,而是将捐款转换为一种价值交换。

82岁的“外婆”刘仕英,每天天亮就起来忙碌,第一件事,就是喂鸡。腾讯新闻回访这天,她念叨着,“鸡有 14 只,下(蛋)了 13 只,只有 1 只没下”,一边给每天新拔的地里的鲜萝卜拌上粮食,给鸡准备丰盛的农家饲料。在她的精心喂养下,她家的蛋是村子里最大的。

从鸡窝里捡出的鸡蛋,热乎乎的,还带着体温。刘仕英说,参加《外婆的礼物》后,每天都有许多工作要做,既锻炼身体,还充实了生活。最重要的是,手里有了余钱,“想吃点啥,就买点啥。”过去,他们一家什么额外收入都没有,全靠老伴唱花鼓戏挣点零钱。

除了收入,良善的改变悄然发生。项目团队和志愿者的到来,给殿湾村,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带来了新活力。

村里的老人感慨,“如果没有修路,这里鸟都不来。”贫困赶走了年轻人,无奈的老人只好留守故土,面朝黄土背朝天。《外婆的礼物》项目负责人张新斌介绍说,小团队里做新媒体的三个娃,是村里仅有的年轻人。可别小看这几个年轻人,他们给老人发猪苗、办金婚典礼,甚至给老人修电器,教老人用手机……难怪 69 岁的外婆吕福娥要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太好了,常来和我们聊天,我的儿女一年才见几面,你比我儿女还孝顺,还好!”

从简单的一枚鸡蛋开始,《外婆的礼物》延伸出了 100 多种大山里的农产品。一共有 1366 位外婆一起创业,数十万份的外婆礼物,已经发到全国各地 200 多个城市。通过腾讯公益以买代捐的通道,你只要捐一份助力金,就能收到一份外婆的礼物。

忙碌的一年结束了,充满着希望的新一年到来。村里的年轻志愿者们,也有无数的新年心愿。他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来体验农村生活;希望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帮助更多的外婆;希望更多的网友、爱心人士也能来这里,看看古稀老人们的创业故事和美好场面。

时光的礼物也在希望中萌生。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鸡蛋,茁壮成长的蔬菜,和越来越丰盈的外婆家。

“外婆家没有坏蛋!”这一声响亮的吆喝,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一段不会被忘却的记忆

前年 99 公益日,腾讯新闻拍过一条短片,感动了无数人。在北京,有一对 80 多岁的老夫妻,相濡以沫。爷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常常只有几秒钟的记忆。他们日常里的艰难与温情,令人动容。

腾讯新闻带着一份“近来可好”的关切,再次来到吴爷爷和李奶奶简朴的屋里。爷爷正一点点地剥着干果,奶奶则唠着家常,分享自己的生活:素描、绘画、练字、音乐……直到我们无数次地被爷爷询问:“小朋友,吃过早点了吗?”

这天,一场原本帮助认知症患者的线下聚会,因为疫情改为线上,来回访的腾讯新闻创作者帮助李奶奶调试了视频软件。

这是落地北京上海的“星空疗愈计划”,已经让超过 100 组认知症家庭受益。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与舞蹈,吴爷爷和李奶奶的脸上,也渐渐荡漾起笑意。

这一年,还有许多事情让李奶奶开心。比如,她原先最操心的,吴爷爷的吃药问题。她拿起一盒甘露特钠胶囊——原来这药 895 元一盒,一个星期四盒,就是 3600 元。2022 年 6 月,这种药进入医保,只要 40 块一盒,家庭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

在中国,像吴爷爷这样的认知症患者,超过 1300 万。每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老去,下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可能是身边的家人,甚至是以后的你,以后的我。关注这样的老人,也是在关注我们的未来。

李奶奶仍希望,吴爷爷能够一直记着一些东西:他的姓名,他的手机号,他的住址……停顿了一下,她又说:“就让他记住,我曾经是他的妻子。”

也许,记忆会消失,但爱永恒。

一群“毛孩子”的疗愈

同样在上海,初冬,一个好天气,为了帮助包括孤独症群体、抑郁症群体以及认知症患者在内的需要陪伴与疗愈的人,一群年轻人聚集到了一起。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都带着他们的“毛孩子”。因此,腾讯新闻创作者的这场串门,也带上了一个毛孩子朋友,它叫来来,曾经是一只流浪狗,已经 9 岁了。

这是中国本土的治疗犬项目。创始人吴起原先学的是毫不沾边的计算机专业,因为喜欢狗狗、从小养狗,成为一名宠物行为专家,上了不少电视节目。

命运的改变,从一通电话开始。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通过电视节目找到了他。这位家长说,孩子对于别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但喜欢狗,在电视上看到狗狗时,孩子目不转睛,因而抱着一线希望联系吴起。吴起的职业路径,因此转向。

如今,吴起的治疗犬项目,拥有了一整套专业的流程。项目服务的对象,包括肢体精神有障碍的患者,例如认知症老人、孤独症儿童,也包括白领、医生等高压群体等。

志愿者鲈鱼,拥有过被宠物疗愈的神奇体验。曾经因为抑郁,她没能继续高考。第一次接触治疗犬后,她发现,在毛孩子身边,她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在加入志愿者团队后,她学习到了更多专业知识,知道需要给宠物狗进行社会化和“脱敏”的测试与训练,还需要“家长”共同学习参与。

这项测试有时也是“残酷”的。当天,创作者带去的来来,就没能顺利通过。吴起介绍说,去年报名的几百只狗狗中,通过率很低,综合下来,只有1%左右。

在项目里,鲈鱼进一步打开了自己。埋在心里的小小火种,始终在推动她前行。她记得,吴起曾经和她说过,“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中期阶段,当我们去服务社会的初期跟末期的人时,你会得到很多的感慨,你甚至觉得,有时你都无从去帮他们……”

“但是,你要不要帮呢,你肯定要帮的。”她笃定地说:“我愿意去为这些人付出。”

回归乡村,他们依然在歌唱

20 年前,一群 20 多岁的年轻人,在北京组成打工青年艺术团。腾讯新闻这次串门,来到北京平谷区同心公社。乡间大院,这群曾经的年轻人,最近在搭建一个面向公众的音乐空间。他们的故事,也从劳动与音乐开始。

47 岁的孙恒,从一次歌唱中,发现了音乐的力量。他是乐团主唱,也是创始人。2002 年,在一所大学旁边的建筑工地,他第一次带着乐队,在工地上给工友们唱歌。冬天的工棚,没有任何取暖设施,风直往窗户里面灌。他想,建筑工人这么苦这么累,还有心情听人唱歌吗?但是出乎意料的热情包围了他,“那天大家都特别开心,我还有首歌写《想家》 ,很多人听着听着,真的流泪了。”

孙恒第一次感觉,越是生活在困苦中的人们,越是需要精神文化的鼓舞。于是在 2002 年五一劳动节,“打工青年艺术团”成立,从此他们走向流水线、走工厂、车间、建筑工地,走向城市中看起来最不需要音乐的劳动务工人群中。

20年前,中国迎来进城务工潮。随着乡村年轻人成长,他们在城市里,凭借一身力气和一腔孤勇,渐渐扎下根来。有人安家、生娃,拥有了下一代。顺应他们的成长与需求,在孙恒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有了打工子弟学校,也有了面向家长的夜校写作班;有了爱心商店,鼓励工友循环交换;有了几届打工者春晚,让工友在专属于自己的舞台,嬉笑怒骂,尽情歌唱。

恰如近几年向平谷乡间的迁徙,孙恒也在思考,当这一代人逐渐老去,他们将归往何方?家乡是否还是梦中的家园?于是,他们开启了新的探索:走出城市,回归乡村。

“2017年,我们走了一万多公里,做了乡村巡演。”孙恒记得,当他们来到一个河南村庄,村子里修得簇新,也拥有宽敞的文化广场,可是舞台上,却从没有任何的演出。

那天,他们遭遇了尴尬:观众只有唯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看完整场演出。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由爷爷奶奶照顾。此后,在孙恒他们去过的村子,多是如此。如同 20 年前一样,年轻人依然义无反顾地,离开麦田与稻香;而老人和孩子,依然在乡村守望。

“留守老人与孩子,也需要外头的东西,相对城市,乡村里的公共文化活动更少。”延续音乐的力量,孙恒随之想到,要不要跟村民来一起创作自己的村歌,由此,“村歌计划”开启,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文化建设上。目前,他们已经前往了 34 个村庄,和村民朋友一起创作了村歌。

事实上,20 年来城市打工人面临的困境,以及乡村里老人孩子面临的困难,都是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体两面。也许,音乐本身没办法改变这些宏大又复杂的社会议题,但是因为音乐而凝聚在一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微小却深刻的改变。

当我们发出“近来可好”的问询,我们都期待着,能听到对方说一句,“近来挺好”。这也是这场回访开启的初心,希望让更多人看见,爱心一直在流动。

公益的本质,就是满足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心愿;而每个人为公益助力时,也是许下一个希望对方更好、世界更好的心愿。当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腾讯新闻推出“许心愿,听回响”主题创意互动 H5,用一个个具体的新年心愿,再度和公益项目受助群体建立联结,让更多人听到与自己同频的心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3 年,腾讯新闻亦将一如既往坚持“新闻+公益”的步伐,将公益视为己任,依托品牌影响力,凝聚善心善行,助力公益,让社会更加美好。

你,愿意加入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