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无主义开始,经历重估一切价值,强力意志,永恒轮回,最后到超人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模块并不是分割的,断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连接。
先来看第一个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做了一个系谱学回溯。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799年雅可比写个费希特的信中。雅可比用虚无主义这个词来描述他反对的唯心论。随后屠格涅夫将虚无主义看作实证主义的对立面。只有感官感知可获得的,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才是现实的和存在着的,此外一切皆虚无。让保罗还用虚无主义这个词来刻画浪漫派诗歌。主要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
对于尼采来说,虚无主义这个词在本质上有着更多的意味。他用这个名称来命名由他本人最先认识到的一场历史运动。或者说一个历史事件。这场运动是极其不平凡。海德格尔用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种已经完全支配了先前各个世纪、并且将规定未来世纪的历史运动。尼采用了一句最简洁的话做了最本质的解释。上帝死了。基督教上帝丧失了他对于存在者和对于人类规定性的支配权力。同时,从柏拉图以来,到康德,黑格尔。盛行西方两千多年的理性主义跌下神坛。人类的最高价值,理想,目标,原则,秩序,破碎了。可以说从尼采开始,甚至到现在还未结束。一场关于最高价值的争辩正式拉开序幕。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上帝在西方世界的思维领域是一个庞然大物。曾经承载着亿万民众的信仰寄托。大道崩坏,不在一时。基督教上帝的死亡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慢但不可遏制的暴露。人们有可能会继续信奉这个上帝。但这只是为了避免沉沦所织构出来的假象。所谓的上帝,所谓的理性主义变成了表面上帝,表面理性。
伴随上帝而死的,还有另外一个事件。那便是形而上学的终结。长久以来,关于存在者存在的真理被叫做形而上学。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柏拉图的理念论。他们都有一个形而上学的共同点。就是超越之物。通俗一点就是说用理性勾勒出一个美好的,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但上帝死了之后。所有的彼岸世界无条件崩塌。人类自身在事实上处于沉沦状态。
但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是历史的终止。而是一个开端。尼采把他的哲学当做新时代开端的引子,并且对这个新时代做出了预言。
他说。世界舞台的景观可能会保持原样,但这里上演的曲目已经变掉了。以往的最高价值已经被贬黜。人们不会再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毁灭,不在把他当成损失来抱怨。而是当作一种解放来欢迎,当作最终的胜利来推动,当作一种完成来认识。
如果虚无主义只是单纯的毁灭。深谙生成之道的尼采怎么会把它看的那么重。尼采把虚无主义分为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消极是毁灭,而积极是讨伐。人类思维领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西方世界整体被迫陷入了虚无主义。精神世界的大疲惫,大困倦
反映到生活中就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生命。尼采捕捉到了这个问题,他选择和生命本身同一立场,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没错,世界不尊重生命。他的手段是虚无主义,和被迫的虚无主义不同,他主动进入虚无,主动进入最高价值沦陷的空虚,像个战士一样。
战斗的对象,或者说讨伐的对象就是曾经的最高价值所剩的残余。
上帝一词。所代表的是之前的最高价值。上帝死了之后,最高价值的位置变成了空无。空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虚无主义占据了这个位置。其结果就是存在者陷入空无状态和人类历史陷入无望状态。生命对价值是有需要的。最高价值的位置必须存在一种价值。尼采主动进入虚无主义对所有价值形态进行重估。于是我们第二个标题就出现了。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最高价值立足于超感性领域是其消亡的根本原因。因为它缺乏真实性和对生命本身的忠诚。所以最高价值的目光必须从彼岸,天国转向大地。大地对应的就是存在者本身。我们就只能根据存在者本身来创造新的价值和标尺。存在者的基本特征依靠这种解释来获得一种明确的规定性。
那重估一切价值的参考点便是存在者本身。对于尼采来说,强力意志就指向着存在者本身。由此我们来到第三个标题。强力意志,存在者存在的基本特征。关于强力意志的说法众说纷纭。这个词组本身就携带者艰难晦涩。却又是尼采哲学中毫无疑问的中心之中心。海德格尔很喜欢将一组名词拆开解释。我们先来看强力。大家都知道。强力意志一般有两种译法。强力和权力。我个人更偏向强力。因为更直观。这个词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所谓强力,意味着更多的强力。只有强力之提高,才能叫作强力。在直白一点就是无限生成。只有当强力超过当下已经达到的强力等级。就是说 总是,向来超过自身。这个时候,强力才能够在自身中,以及在其本质中保持自身。
一旦强力在某个强力等级止步不前时,他就已经变得昏聩无力。强力意志绝不是尚无强力者的一种对强力的浪漫愿望和欲求。
强力意志意味着。强力为了它自身的强势作用而对自身的赋权,不断自身提升的意志。
那意志呢。
意志并不是人类灵魂的一种能力,而是试图解释人类本质,世界本质的一种说明。
强力意志。意志。对于尼采来说其实是一回事。在他看来,意志无非就是强力意志,而强力就是意志的本质。但这种说法对我们理解意志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帮助性不是很大。我们需要深挖一下意志。在流行的观念中。意志一般有两种属性。其一是被视作一种心灵能力。从属于心理。比如说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论。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意志,欲望。他还说理性引导意志,意志压抑欲望。但对于尼采来说。意志规定着任何一个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的基本特征是强力意志。那灵魂或者说心灵就得从属于意志。不止心灵,还有身体和精神。只要它们存在着。它们也得归属于意志。其二,意志还被看作一种原因。比如说它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他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意志可以产生力量,导致某种结果。但根据存在论。并不能根据原因的存在来把握存在本身。意志并不是一种作用。只能说导致这种作用的东西根植于意志之内。到此,我们知道。尼采所说的意志并不是某种简单的东西。
大家可能都知道。尼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嘲笑你们的自由意志,也嘲笑你们的不自由的意志。你们所谓的意志在我看来就是幻想,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志。意志哲学的开创者之一,居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志。乍看上去大家可能觉得匪夷所思。其实他反对的是叔本华和那些将意志简单理解成某些东西的人。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熟悉的东西。柏拉图的后继者也将意志理解成人类灵魂的一种能力。甚至在理性之下。那意志对于尼采来说,所指代的是什么呢。毕竟这是他真正想要去寻求的东西。
尼采本人强调。意志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仅仅作为词语才是一个统一体。我们能从哪里入手才能去接近意志呢。海德格尔提供了一个思路。意愿。从意愿开始。意愿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举个例子。某人想拥有某个东西。这种想拥有并不是单纯的表象,而是一种具有愿望特性的欲求。愿望是意愿吗,不是的。纯粹一味愿望的人恰恰没有意愿。而是希望它所愿望的东西不需他插手就会实现。
那意愿是一种带着我们主动性的愿望吗。不是。意愿根本就不是愿望,跟主动被动无关。意愿是服从自己的命令,以及自我命令的展开状态。这种展开状态本身就是对命令的执行。不知道自己意愿什么的人根本就没有意愿,而且根本就不能意愿。不知道自己意愿什么的人根本就没有意愿,而且根本就不能意愿。
意愿是一种朝向自身的展开状态。按尼采所说。自身的规定性来自于意志。那就可以说意愿的朝向是那个飘渺的意志。同时,朝向自身的展开状态也是意志的专属形容。
意志又是因,又是果。既是命令者,又是服从者。它的最强烈属性是自我命令。这个自我命令中携带了一种坚定持续性。那我们就可以说意志坚定持续性。换个词就是意志强力。也就是强力意志。强力或者说权力。在这,两者是完全相同的意思。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意志本身的固有属性。所以尼采会说意志就是强力意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强力意志与最高价值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新价值的尺度和标准只能是存在者本身。强力意志所代表的是存在者存在的基本特征。只要存在者存在并且如其所是的存在,则一切存在者就都是“强力意志”。所有的价值设定由之出发,并且向之返回。强力意志的强力属性决定了只有本质上被强力所充实的东西才拥有价值。但强力只有作为强力之提高才能成为强力。
强力越是本质性的成为强力,越是唯一地规定着一切存在者,它就越不承认在它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具有价值。
这就意味着,作为新的价值设定的原则,强力意志绝不容忍一个在存在者整体之外的目标。
由于强力自身不中断的强势作用,强力意志必然是一种持续的生成。这种生成不会向自身之外运动,而是不停的返回到自身。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强力的自有属性意味着持续生成。持续生成意味着强力之提高。强力的目标只有自身。强力的运动方向就只有返回到自身。所以自身总是会处于轮回的流变当中。但强力不会选择自身之外的目标。所以自身在流变中保持不变。这就引出了第四个主标题。永恒轮回,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尼采本人一再明言,存在作为“生命”,本质上乃是“生成”。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这个词被滥用的可怕。对于尼采来说,生成不是无止境的,不断地前进。也不是某种失控本能的冲动。无止境的前进,其结果必然是另一个上帝。另一个超越之物。失控的本能。这个地方有一个误解。有人会觉得狄奥尼索斯表现出来的狂乱是不是失控的本能。确实,狄奥尼索斯代表本能。但狄奥尼索斯的本能和被时代主义塑造的人的本能是两回事。况且酒神与日神本就很难分割的清楚。
他想用生成表达的是。强力的强势作用乃是强力的本质。它合乎强力的返回到自身并且以自己的方式不断的轮回复返。并且是相同者的轮回复返。强力意志这个名称说的是存在者在其本质中是什么。永恒轮回则说的是具有这样一种本质的存在者作为整体如何必然存在。
可以这么说,只要强力意志不停的生成。永恒轮回是其必然结果。再简便一点,永恒轮回是强力意志的运动轨迹。
尼采对永恒轮回的期望是无限高的。我们来看一下他形容永恒轮回的词语。高于人类六千英尺。高山之巅的空气、严寒中的散步、坚冰与山峦的嗜好。从侧面也说明了永恒轮回是一件极其沉重的事情。我们再来看一下快乐的科学中的描述。
假如在某个白天或某个黑夜,有个恶魔潜入你最孤独的寂寞中。并且对你说:‘这种生活,如你目前正在经历、往日曾经度过的生活,就是你将来还不得不无数次重复的生活;其中绝不会出现任何新鲜亮色。而每一种痛苦,每一种欢乐、每一个念头和叹息,以及你生命中所有无以言传的大大小小的事体。都必将在你身上重现,而且一切都以相同的顺序排列着—同样是这蜘蛛。同样是这树林间的月光,同样是这时刻以及我自己。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的反复转动。而你与他比,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罢了!那会怎么样呢。难道你没有受到沉重打击?难道你不会气的咬牙切齿。狠狠地诅咒这个如此胡说八道的恶魔吗?或者,你一度经历过一个非常的瞬间。那当儿,你也许会回答他:你真是一个神,我从未听过如此神圣的道理!假如那个想法控制了你,那他就会把你本身改造掉,也许会把你捻得粉碎。
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还想要他?还要无数次吗?这个问题作为最大的重负压在你的行动上面!或者,你又如何能善待自己和生活。不在要求比这种最后的永恒确认和保证更多的东西了呢。
这也是一段比较隐晦的描述。我们需要从隐晦中提取一些尼采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常人眼里,不断重复的日子是可怕的吗。日复一日,流转经年的面对同一件事。真的可以接受吗。没有希望,没有改变。会不会衍生出仇恨。人类在面对这些重复的时候。可能真的会恐惧。恐惧的是什么。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吗。不是的。是生命本身的沉重。生命本身就是循环往复。当接受生命的永恒轮回之后。克服掉重负之后。才能发现生命本身的欣喜。便会带来一种安宁和坚定,把一切力量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把它们聚集起来,并给它们以确定性。简单一点说。在尼采看来。永恒轮回是足以支撑生命的真理。
再来看看永恒轮回与最高价值的关系。我们从头梳理一遍。由于上帝死了,能够成为人类的价值尺度和中心的只能是人类本身。由于对一切价值的重估,人类本身被确定为强力意志。强力意志的最强烈属性是无限生成。无限生成落在人类身上。又因为人类本身已经摈弃了超感性领域,彼岸,天国。无限生成就不能永恒增长,只能循环往复。永恒轮回,而且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最高价值。简单来讲。就是人类想要寻求的那个最终的东西。那个最高的东西落在了人类本身。而且是以永恒轮回的方式运转。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永恒轮回的完美形态是什么样子呢。或者说人类最终要去往何处。这就引出了我们最后一个主标题。超人。
关于超人,尼采是这样说的。目标不是“人类”,而是“超人”。
当我把超人创造出来时,我在超人周围安排了巨大的生成之面纱,并且让巨大的太阳君临超人之上。
超人是超过当前时代的人,是通道,是桥梁。
来吧,打起精神。你们这些高等人,唯现在,人类未来之山即将诞生。上帝已经死去,现在我们要超人活起来。
海德格尔说。超人是最纯粹的强力意志的最高形态。也就是说,是唯一的价值的最高心态。是纯粹强力的无条件支配地位。是唯一存在之物的目标。也是大地的意义。超人并不是对以往人类的简单放大。而是人类的一个极其明确的形态。他对自身完全信仰。他对自身以外的价值形态不屑一顾。他乐于拥抱生命的重量。他沉浸在强力意志当中,接受永恒轮回的往复。
另外。超人还是尼采哲学的力量之一。因为并没有通往超人的道路。存在者不知道从何处出发到达何处。只有先眺望超人才能确定自身的出发位置。获得超人的可能。
最后我们用价值这个词语来贯穿一下这五个标题。德勒兹也是说尼采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价值这个概念引入到哲学当中。
尼采把虚无主义分为两种。消极的虚无主义和积极的虚无主义。上帝死了,旧价值贬黜之后。人类陷入消极的虚无主义。尼采以积极的虚无主义为手段,批判之前的最高价值。顺势重估一切价值。重估一切价值的参考点只能是生命本身。生命本身便是强力意志。所有新价值的参考点便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的运动方式是永恒轮回,所以永恒轮回便是新价值的表现形式。永恒轮回的完美形态是超人。所以新价值的最高形态便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