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为人之道?为人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人生不过就是做人做事,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便是论述了做人之道、为人之道。所谓的做人之道,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是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本章的文字都很简短,用了四句话,四个对比。如果把它们再精简一点,每句话用一个字概括,那么本章的四句话就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知、行、行、知。
本章的内容类似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第一句是从极小处论述“知”,就叫小知;
第二句是从微观层面论述“行”,就叫小行;
第三句是从极大处论述“行”,就叫大行;
第四句是从宏观层面论述“知”,就叫大知。第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人云:天下事尽皆人事。对于人,从微观层面看、从极小处看,就分为自己和他人。
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先从极小处,做到自知和知人,也就是知己知彼,知自己知他人。
怎么样才算是知人?怎么样才算是自知?那就是智和明。
什么是智?什么是明?
从造字法来看,智字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知字,下面一个曰字。智,就是指那些能够从他人口中,从他人所言和未言之中,从他人所说和未说之中,分析获知对方真实情况的能力。
因此,智就是指知他人所曰和未曰。
如果你能够从他人所说和未说之中,分析获知他们的实际情况,那么你就必定是位智者。
明字一个日字旁,一个月字旁。日代表天、代表亮、代表白。
“自知者明”就是指知日月、知天地、知天道地道,知光明、知黑暗,知黑白。宇宙天地万物,包括人,都生活在天地之间,都遵道而行,都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
假如你能够明了天地、明白天道,自然就会明白自己、明了他人,内心通明,明白四达。
能知人得智,却未必能明万物、明天道。这就是智与明的差别所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假如你不能做到“明”——明天道,那么你就不能算是一位完全的自知者。
很多人也都有一些自知之明,但是这种自知之明是很有限的,只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有一些,往往是禁不住威逼利诱的考验的。
世界上智者很多,真正的自知者却很少,就像圣人一样稀少。
能知人、能自知,就叫做小知。
第二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什么是力?什么是强?
力,气也。气,力也、义也。有气无力,有气不一定有力,无气一定无力。力就是气,力来源于气。人活一口气,人类的一切实践行动,都离不开足够的力气。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能做成,有的人做不成;有的人做起来很轻松,有的人做起来很艰难。那些能够轻松而又迅速完成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气力和力气。
要想胜过别人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气力。这就叫胜人者有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
人的气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增长。面对不同的难题,就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的策略,要学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断战胜自己、不断调整自己固有的落后的观念,就能始终保持强大。这就叫自胜者强。
有气力能胜人、能胜己,就叫做小行。
第三句“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什么是知足?什么是强行?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最大的“行”,不过就是行走天下。足,就是脚,就是人类用于行走的肢体。
知足,就是知道“脚、足”应该往哪里落下。
因此就可以引申为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行动。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很清楚自己这一辈子应该干什么、应该往哪里走、应该怎么做,他这一辈子还会是穷人吗?
那些穷人大多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总是处在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犹豫不决之中。世界上最大的穷困莫过于此。
人一旦知道自己一生所应往,就会慢慢变得财物有富余、时间有富余、体力有富余、头脑有富余。这就是知足者富。
足,行也;强行,也是行。知足,就是知道自己所要行进的方向。
世间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有些人追寻真理,拥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敢于向邪恶、不公和丑恶说不。
为了扫荡天下不平,他们就像英勇而又孤独的战士,坚强地行走在自己所向往的道路上。
这就叫强行者有志。世界总会存在一批既得利益者,世界也就总是需要一批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倘若没有他们,世界必将走向衰弊。
行走向人生所应往、强行于世界所应往,就叫做大行。
第四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是所?什么是亡?
所,就是指住所、处所,所在、所有,所拥有。人如果不丢失掉自己所拥有的关乎性命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可以长长久久,就不会有危险灾厄。
现实中,人们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索取更大,反而用自己已经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去换取那些看起来很美好、很渴望的东西。
结果不免会慢慢丢失其关键所在。如此心态作风怎么能长久呢?这就叫不失其所者久。一切物质都有其寿命极限之所在。宇宙天道却可以弊而新成。大道如奔逝的河水,常弊常新。
人的肌体迟早会老会死,但是谁又规定了人一定活不过一百岁呢?
以前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一件衣服可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的肌体就像那件衣服,谁又规定了只能穿三年呢?
人的肌体可以老、可以濒死、可以生机微弱,只有心魂不亡、不失,人便可以一直活下去,活过八十、一百、两百,甚至更久。这就叫做死而不亡者寿。
人外有身,人内有心。身死心亡,身心俱灭,才是寿终。身虽老弱而心不亡失,则能长寿。人之一道就在于知行合一,人生也只有知和行。大知大行,小知小行,不知不行。
道德经本章便论述了人类的知和行——小知、小行、大行、大知。
知人、知己、知人生、知生死;胜人、胜己、胜人生、胜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