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银水山下的家|沈丘专栏

草堂文化 2024-10-25 05:53:09

二00五年春,我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放弃了即将要卖钱的三十亩地西瓜。抓住时机,来到了勐龙县北十五公里处的银水山下。

这里青山环抱,景色迷人。我们准备在这里办农场,养猪、养鱼、养鸡、养鸭和种蔬菜,以供应在这里开矿的中国人。我们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里的酸甜苦辣,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另有文章所提。

但是,我和俊华、三弟,辛辛苦苦建起的家,却从没有从我心里抹去,思念之情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于是,才有了今天我想写出《银水山下的家》一文,作以怀念。

我在银水山下的家,是由矿上提供建材,我和俊华还有三弟,三个从来没做过建筑活的门外汉,花费了近一个月的功夫,以平常人不敢想象的速度,建成了四间青砖红瓦玻璃窗的堂房。房子的前沿,还向外延伸了两米的走廊,半掩在四周竹子、果树、杂草中,犹如一副浓墨重彩的田园油画。

在我家房子后面的空地上,我们又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建起二十四间猪圈。后来又陆续建了十多间,便于猪长大后分圈用。

收拾好后,公司给我家通了电,安了自来水管。我们又买了电磁炉,还支了一口烧柴禾的地锅,做了一条大案板。这是离家两年多后,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重沐人间烟火。

一切就绪后,我们在东、西,两个鱼塘里边陆续投放了六万尾鱼苗。还进了十来头母猪,一头长白种猪和一百只小鸡苗,从苗族人那里买了二十只鸳鸯鸭,又让住勐醒县城的湖南老乡,从中国买了十来只小白鹅,留作繁殖,以利于以后发展。然后,在荒地上开疆扩土,精耕细作,种上了各种蔬菜。

房子的前面留有一片空地,我们种了香蕉,木瓜和芭蕉树。为了看管方便,我把小鸡放在这树里边,周围都围上了鱼网,避免黄鼠狼偷吃。

果树南边的小溪,潺潺流水从东边一号鱼塘的西边,经过我们门前,又流向西边大河。中间,我们截留了一小股水,流入西边的第二号鱼塘。

每次我去鱼塘喂鱼时,会看到成群的罗非鱼聚在一起打圈圈,好像是在玩着什么游戏或重大活动。我把饲料抛撒向塘内,一条条罗非鱼张着小嘴,争先恐后地朝着我的方向蹿来,“啪,啪啪”地打着水花,水面上荡漾着喜人的繁华。

在我家门口东侧南边的小溪上,我们用矿上给的一块大钢板盖在上边,一个简易的小桥就做好了,方便了我们的出入和进料。我家四周几乎被小溪包围,看着赏心悦目,又有一种“护城河”的安全感。

小桥北的东边,是一片荒地,上边长满了“飞机草”。听当地人传说,中国和老挝划分边界时,因地形都是山,无法用人工去划分,后来就有人提出在边界的地方,用飞机撒上一种草种,凡是有此草的地方,就是老挝。从此人们就给这种草起名“飞机草”。

飞机草,长得像我国的艾草,有两米多高,生长快,扩散迅速。我们住的那一带遍地都是。

砍芭之后,我在小溪边上种下了木瓜、甘蔗,木薯。地里边种了玉米,还有两亩地的西瓜,和一部分黄瓜,豆角,白菜,茄子、四季豆等蔬菜。

在我们菜地的东北角,有两棵大小不一的野生芒果树。大芒果树在里边,由于野草过深,很少有人前往。当芒果熟透时,它会自动的落下来,满地都是。不知是穿山甲,还是巨蜥,或其它的物种,会过来饱餐一顿。满地是吃剩下的,半半拉拉的芒果。

一次我去那里,撞见一个拖着长尾巴的大家伙正在那里吃东西,前半身隐在草丛中我没看清楚,后半身的脚和尾巴则像个小恐龙,当时把我吓得心一下提到喉咙,心跳加速,大口的喘气,迅速地跑走。把它也吓得向草丛深处逃离。从此,我再也不敢去那里,唯恐碰上那不明的物种。

高高的小野芒果树,离菜地不远,它跟前都是些碎石,野草稀疏。当芒果长得全身金黄、朝阳的那一面有点粉红时,大风一刮,便纷纷的落在地上。这时,我就会掂着袋子,像拾金蛋一样,不一会儿就能拾一大袋。回来后,那清甜中略带微酸的味道,让我们大快朵颐!

东菜园的地里,横七竖八的睡着几棵老树。粗犷的树身躺在那里不知多少年,一遇阴天下雨,整个树身就长满了咖啡色,或黑色的木耳,朵朵肥大可爱。每到这时,我就端着盆出去采摘。不到二十分钟,便可采到满满的一盆肉墩墩的木耳,够我们吃上好几顿。这大自然馈赠的美味山珍太多了,一时半会享受不完。

菜园里有一棵老树,枝头上边挂满了鸟窝,有上百个。都是布袋形的,口朝下,聪明的小鸟怕蛇吃它和鸟宝宝,故意建造的这个形状。有一种鸟不怕死,它的巢垒的与众不同,是一个竹蓝子式的,两头翘翘中间凹凹的像个小船,非常可爱。(后来回到北京时,才发现它像极了奥运会的“鸟巢。”)当时我看着它好玩,哈尼族来干活的一个小伙子看出我的心思,立即爬上树,给我摘了下来。我心想着:到时带回老家给我孙女玩。结果也给忘记了,还害得那家小鸟重新筑巢。唉,罪过。

小溪岸上的果园里,每棵香蕉树旁,又发出几棵小树苗。树的主干上的香蕉,都长得累弯了腰。我拿来木棍放在一挂一挂香蕉的下边,来帮它们支撑着重量,待它长到落在地上时才拾起来吃。长足了天数的香蕉,胖胖的,金黄色的皮子很薄,远比买来的七成熟,又用药水催熟的香蕉吃着香甜,软糯可口,又健康。

我种的芭蕉虽然比香蕉长得小,但是比香蕉的味道要甜得多。我们每次砍下一棵,就能装上一袋子,扎上口,捂个三至五天后再吃,就像小时候在太阳下面晒缩了的小红芋,吃着稀溜,蜜甜。我们干活累了,就吃上两三个补充体力,享受着这天赐的美味。

我亲手栽上的木瓜树,因为给它施足了化肥,它也肆意地生长着。在树叉处,长出一堆又一堆的木瓜,大的有十来斤重。我们干活渴了,就到木瓜树跟前,看看哪个皮黄,就用棍把它捣下来。洗洗,竖着切上几刀,把里边黑色的种子去掉。然后,像吃西瓜一样啃上几口,甘爽无比。顿时,困乏、渴意全消。有时,我也会摘下青色的当菜炒吃,味道很不错。

有一天,两个北京人去我们那里参观,听说他们是北京人,由衷地感到亲切。临走时,俊华给他每人摘了两个大木瓜,都有十来斤重。让他俩高兴坏了,连连夸赞到:“这木瓜长得太大了,这么大的木瓜王,我从来都没见过,回北京后我们要跟家人说,这是河南的老乡,在老挝种的巨型木瓜。”

我种下的木薯,长的每棵都有二十多斤。大块的有胳膊那么粗,长长的有一米长。弯弯的,则像个牛梭子一样。

以前,有一位算命先生给我算过命,说我是沙河长流水命。所以,我种啥都能长得很好,非常茂盛。种的甘蔗,长的都有三米多高,吃着水多汁甜,渴了来一棵真是最美不过。

每到晚上,矿山的人去我家打麻将时,我家种的瓜果,甘蔗,蒸熟的糯玉米,变成了自助餐,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边吃边玩,好不幸福,热闹。

两年后,我家发展的鱼满塘,猪满圈,鸡鸭成群,蔬菜成遍。几十只大白鹅在小溪里游着,像一艘艘小型舰船。好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在我家路南,是矿上公司办公、住宿、吃饭的地方。公司还养了两只大棕熊,买时只有小狗娃大,后来都长到三四百斤重,在两个铁笼中圈着。

一天,我去东边鱼塘喂鱼,看到我家的一只鸡刚钻到铁笼下面找食吃,就被大熊一把揪起撕成两半,大口吃掉。我这才知道我家鸡老是丢失的原因。

我家的南边有一商店,是勐捧一位派出所的所长办的,有他父亲经营看管。商店的门前有一棵树身不高,但树冠硕大的野生果树。树上长满了红彤彤,类似蓝梅大小的果子,人们都爱去摘着吃。我去买东西时,也会摘下几颗尝尝,它的味道芬香绵甜,让人欲罢不能。

所长花了二百元钱,买下一只小巧玲珑的猴子,取名叫“玛丽沙。”他家还养了一只小花猫,“玛丽沙”视小花猫为己有,走到哪里就抓着把它携带到哪里。可能认为小花猫是她的玩具或是孩子,整天被它蹂躏的可怜兮兮,不得安生,看着让人心疼。

我家西北方两百米处,有一对傣族夫妻。男的名叫岩买卡,(读作艾买卡)女的叫依吟。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五六岁,长期居住在她姥姥家,小女儿才七八个月,很乖。

岩买卡,瘦高个,一副吊儿浪荡的痞子相,有时会干一些神秘的生意。家里的几亩稻田地,全靠依吟一人去打理。

依吟,中等身材,微胖。一脸的憨厚老实相,她人长得并不算漂亮,可却因她勤劳而可爱,因她善良而美丽。她在照顾好孩子和几亩地的同时,还抽空做凉粉。经常她身背女儿,肩担挑子到山头的矿上去卖凉粉,香蕉,巴蕉,菠萝。有时就连浇水稻时,她用竹笼子在进水处逮的几斤鱼,也会拿到矿上去卖。

每次她做了凉粉,都会拌好,给我家送上一份。我家有点什么活,她都积极地过来帮忙。有时她捡到了好的菌菇,也要给我送过来,怕我害怕有毒,她会解释说:“米桃,进哩。”(大妈,好吃。)我也经常送给她一些馒头,包子。我们相处了二年,她没学会中国话。但我说什么她都懂,她说什么我也能领会。

后来,她住缅甸的公婆来信,要她们全家移民缅甸。临走前,她去我家辞行。已把几亩稻田交给了她姐姐种,把田地周围栽的果树送给我家,连一大垛柴禾也都送给了我们。我给了她两百万老币当作路费,她说:“不熬”(不要),我硬塞给她。她趴在我肩上哭的像个孩子似的,我拍着她的肩头,安慰着她,心里也有不舍……依吟哽咽着说:不熬摆缅甸(不要去缅甸)。岩买卡在旁边催她几次快走,她才一步三回头的跟我招着手,擦着泪,恋恋不舍的离开。

写到这里,我又想她了。勤劳,善良,朴实无华,可爱的依吟。

一天,我正在喂鸡,一个骑着紫红色摩托,四十多岁的男子下车走过来。他棕黑色的脸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大约有一米七五的个子,身后还跟了个一身哈尼族服装打扮的女子。走到我跟前,不外气地说道:“大嫂,你好!我叫金龙,是云南红河的哈尼族人,这是我媳妇,名叫阿敏,娘家在缅甸。我俩到这里来想做点猪肉的生意。我搭的棚子就在你们家东北方向,半里远的水沟北岸,以后咱们就是邻居,请多关照。”我打量着他俩说:“客气了,咱都是出门的中国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阿敏接着说:“大嫂说的对,以后咱们就是亲人。”

第二天,金龙就买了一只麂子,进行烧烤。还特意请我们过去品尝。以后的日子里,金龙和阿敏得空就去我家侃大山,有时也帮忙做点事情,赶上饭时也不客气,混得跟我们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在异国他乡,在无亲无故,两眼一抹黑的国度里,我们能够跟老挝的傣族、中国的哈尼族为邻居,相处的跟一家人一样,这份纯真的友谊,实在值得欣慰和回忆。

我家养了一条小狗,取名旺旺,长的可爱、乖巧、听话懂事。

也养了一只小猫,名叫咪咪,很通人性,聪明得跟个孩子似的,我非常爱它们。

在矿山那段时光里,我们发展着自己的事业,供应着矿上的副食需求,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安逸。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另当别论。

银水山下的家,早已成为过去。今天,我用文字把那段人间烟火的美好时光写出来,当作纪念。在人生的长河里,这毕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段路程,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往期回顾:

赵莉:荒野求生的日子 | 沈丘专栏

赵莉:苦乐“淘金人” | 沈丘专栏

赵莉:梦回曼会尖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九)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八)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七)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六)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五)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四)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三)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二) | 沈丘专栏

赵莉:我在老挝当农民 | 沈丘专栏

作者简介:

赵莉,72岁,高中毕业,社区志愿者,乡土文学爱好者,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0 阅读:1

草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