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中国人为荣!”为去大陆发展芯片,不要钱,不要股,退台湾籍,“芯片之父”张汝京,建立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
芯片制造,一直是强者的游戏,而强者,自然会封锁后来者的道路。
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三十三国签订了《瓦森纳协定》,这是一份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控制协定,而中国在被禁运之列。
这意味着,我们的工程师便难以踏足欧美半导体巨头的核心领域,获取最新的设备更是无计可施。
头部的公司把钱都赚走的同时,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做研发,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强者更强。
行业的鸿沟日益加深,再难有实力薄弱的企业崛起,直到一个人挺身而出,我国半导体行业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
他就是张汝京。
张汝京早年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德州仪器可是全球芯片业的擎天柱,张汝京在这家公司迅速成长。
在德州仪器工作期间,张汝京参与建设了九座工厂,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的建厂狂魔”。
原本张汝京已经功成名就,直到他的父亲张锡伦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何时能够回到祖国,在中华大地上建一座半导体工厂?”
张老先生的毕生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去大陆建一座芯片工厂。他是著名的炼钢专家,抗战时期,他和妻子主持生产了中国90%的重机枪,后来定居台湾。
父亲的问话,在张汝京心里生根发芽。1997年,张锡伦去世。为了完成父母遗愿,张汝京毅然决定——回国办厂!
张汝京办理退休回国后,先是来到无锡,成立了“世大”公司,做0.5微米芯片的技术研发项目。
然而,张汝京发现,这里条件还不成熟,不如先回台湾建厂。
在台湾,世大公司迅猛发展,仅仅用了3年,就建起了2座工厂,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
芯片制造行业的老大坐不住了,台积电掌舵人张忠谋开始砸钱收购世大,直接开出了五十亿美元,几乎是当时世大股价的八点五倍。
股东们纷纷同意,张汝京也同意售出,但他提了一个条件——在大陆建一座工厂。
台积电方面当时表示了同意,可在收购完成后,无论张汝京怎么询问,他们也决口不提大陆建厂的事。
台积电表示,我说建,但没说什么时候建呐。
张汝京明白,指望他们建厂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决定辞职,自己回大陆建厂。
台积电不想失去这样的人才,他们表示,张汝京可以走,但股票要留下。
张汝京走了,他放弃了10%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股份,放弃了自己在台湾的公司,毅然来到上海。
当时的上海,要人才没人才,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
张汝京凭一己之力,解决了这些难题。
人才方面,张汝京在全球各地共事过的100多名同事听说此事,纷纷来到了上海,加上300多位跟来的台湾同胞,组建成了新厂的中坚力量。
资金方面,张汝京自掏腰包,加上他良好的口碑筹到的启动资金,一共十亿美元。
技术和设备方面,是最头疼的。因为瓦斯纳协定,几乎是全面封锁了引进的可能性,可这也难不倒张汝京。
他联系了美国教会,基督徒中也有很多人很明事理,在张汝京保证不用于军事用途的前提下,顺利搞到了技术和设备。
张汝京用他前二十年在行业里积累的资源和口碑,以及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成功缩短了大陆与世界顶级水平接近20年的技术鸿沟。
上海中芯国际正式成立,三年后有了6家工厂,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商。
2005年,中芯国际向世界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成为了全球前三大晶圆代工厂。
技术上,也从0.18微米突破到了到45纳米。
为了帮助国货发展,张汝京都尽量使用国内生产的配套产品。他从小就受父母熏陶,品读《史记》,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可台湾当局非常不满,以莫须有罪名罚了张汝京十五万美元,还警告他从大陆撤资。
张汝京无可奈何,只能放弃台湾户籍。
眼看中芯国际就要赶超台积电,张忠谋又坐不住了。
张忠谋瞄准了中芯国际即将在香港上市,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盗取商业机密。
张汝京一查,因为很多员工都是从台积电一起跟来上海的,确实有员工用了台积电的资料。
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机密,还是会导致败诉。
台积电还发邮件威胁那些员工离职,否则就要起诉他们个人。
张汝京只好选择赔钱,但台积电狮子大开口,要求赔偿十亿美元。
当时中芯国际一年的销售额也才3.6亿美元,根本赔不起。官司拖了6年后,中芯只好选择庭外和解,分期赔偿台积电。
没想到,2年不到,台积电再次起诉中芯国际,明摆着就是要打击中芯国际。中芯国际再次败诉,又要多赔两亿,外加百分之十的股份。
没办法,确实是公司理亏。那些犯错的员工已经离职,张汝京决定自己来承担责任。
张汝京离开了中芯国际,台积电又要求他签署了一份协议——三年内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工作。
张汝京微笑着说,自己已经把技术引进来了,也训练了很多的人才,遇到挫折就当做一个教训,改掉这些毛病,继续往前走。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汝京的坚韧与毅力,正是中国芯片产业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真实写照。
正是因为有张汝京这样爱国的人才,才会在美国的严防死守下,有中国芯片点滴的进步。
他的离去,虽是中芯国际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如同“滴水穿石”,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芯片人继续前行。
作者:一颗咸蛋黄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