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有人捡漏发大财,有人走宝让别人捞金。
就在1982年,家住北京城的两兄弟就做了一件糟心事:他们把自家的传家宝拿出去卖了18000块。
按说,在20世纪80年代,这么多钱可是个天价。差不多在当时可以买下一座老北京四合院,搁现在,那可是羡慕死人的事!
1982年的一天,这兄弟俩送走了生病的父亲,就想着做个啥生意,把日子过好点,好娶个媳妇。因为老父亲临走也没看到儿子们成家实在遗憾。
这时,老大就想到父亲去世前,曾经留给他们一块石板,上面刻有字,应该是个老物件。说不定能卖钱。
于是,他们搬着石板来到北京的古玩市场,许多老板看看都没有人要,这让哥俩很泄气:“难道父亲留下的不是传家宝,只是块普通的石刻板吗?”
无奈之下,兄弟俩来到最有名气的文物商店,心想:“如果这儿的文物专家都说不行,那只有另想办法借钱了。”
结果,出乎意料!文物专家秦先生看过以后,表情很严肃地问他们:“这石板您是从哪里弄到的?”
兄弟俩回答说是自己家祖传的。秦先生拿着石板反复看了一遍,最后决定买下,付给兄弟俩18000元。
兄弟俩当时听到这个数字时,嘴巴都惊讶地合不住了,他们怎么也料想不到,这块石板真的是宝贝。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秦先生写的数据回家了。收据上写着:南宋石刻板——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时间、地点、交易人和交易金额,明明白白。
“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咱们发大财了!哈哈哈哈哈……”哥俩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京戏。
再说文物商店的秦先生,送走了石板兄弟,他用蓝光手电筒仔细端详石板上每一处细节,不由得震惊万分!
咋了,原来他只是看出这是跟书圣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却没想到内容竟然来自曹植的《洛神赋》!
原作《洛神赋》原是写在麻笺上的,唐宋时期就已经残损不堪了。现今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有“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以“碧玉版本”为上好。而两兄弟送来的祖传的石板正是南宋的碧玉版本。
“绝美的神话故事加上清丽俊逸的小楷书法,这块石板的价值岂是18000块那么简单!”秦先生的手都在颤抖:“这是国宝级的文物呀!”
他当下不敢耽搁,抱起石板送到更权威的文物检测机构来鉴别它。经鉴证后,这块石板上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确实是王献之真迹。
秦先生感叹不已,简直要泪目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不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它的历史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于是,秦先生郑重地带着石板,把它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现如今,王献之书法石刻《洛神赋十三行》就保存在首都博物馆内,供后人欣赏。
石刻板有了最好的归宿。秦先生无私的善举也让世人和同行赞佩!他的事迹不胫而走,媒体争相报道后,多位文物专家再鉴石板,估价千万以上。
不久,这个消息就飘进了石板兄弟的耳朵,哥俩这下可坐不住了。他们的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当初不该把宝贝那么便宜就卖了,他们决定要回传家宝。
随后两人一纸诉状把秦先生告上法庭。
秦先生不卑不亢拿出收据,上面明明白白地写清楚了买卖双方的事项和兄弟俩的签名。白纸黑字的,法院判决石板兄弟败诉。
看到法律制裁无效,兄弟俩又心生一计。弟弟说当时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不具备民事能力为由,将秦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归还石板。
后来,经精神病医院检查结果,哥哥一切正常,签名有效。所以,法院驳回原告请求,石板归秦先生所有。
至此,传家宝永远不可能回到石板兄弟家了。
秦先生爱惜文物古迹,自己损失18000元不算,还无偿把文物送给国家,这种深明大义、尊重文物的义举实在难能可贵。
而石板兄弟见利忘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行为,实在可悲!
不懂得珍惜传家宝,反而状告无偿捐献国宝的秦先生,最后落个败家子的名声。真是亏大发了。
作者:荷雯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