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艘军艇葬身海底:80名陆战官兵无一幸免!

图搜快讯 2025-03-27 14:55:40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黑海西北部水域发生激烈交火,乌克兰海军陆战队试图突袭克里米亚半岛,结果4艘美制军用快艇被击沉,艇上80名官兵全部丧生。这一事件不仅让俄乌冲突再度升级,也让黑海地区的战略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无人艇(资料图)

自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这里就成了俄乌冲突的“风暴眼”。乌克兰一直想夺回克里米亚,不断对该地区发起军事行动。此次乌军策划的“塔尔汉库特”行动,目标是通过突袭克里米亚海岸,摧毁俄罗斯的关键防御设施,尤其是克里米亚大桥这个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生命线”。

行动当晚,4艘美制军用快艇搭载着80名精锐陆战队员,趁着夜色悄悄驶向塔尔汉库特角。但他们没想到,俄军早就通过先进的雷达系统发现了他们。俄黑海舰队航空兵迅速出动苏-24战斗轰炸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向乌军快艇编队发射反舰导弹,并投掷航空炸弹。短短几分钟,海面上火光冲天,4艘快艇接连被击中,很快就沉入海底,艇上人员根本来不及反击,全部葬身黑海。俄国防部随后声明:“任何挑衅行为都将被粉碎,克里米亚的安全不容侵犯。”

其实,这已经不是乌军第一次尝试抢滩登陆克里米亚了。之前两次类似行动都以失败告终,累计损失超过150名士兵。乌军之所以频繁发起这种突袭,主要是因为在库尔斯克、库拉霍沃以及红军城等地的战局不利,他们想通过这种冒险行动打破僵局。

冲突现场(资料图)

在这次冲突中,无人艇的使用也格外引人关注。俄乌冲突爆发后,无人艇作为新的反介入作战力量,被双方大规模应用。乌克兰因为海军力量薄弱,特别重视无人艇的作用。他们用无人艇对克里米亚地区和黑海的俄方目标进行了多次攻击。比如,2023年7月17日凌晨,两艘乌克兰无人艇袭击了克里米亚大桥,导致大桥四条公路车道中的两条严重受损;2024年1月31日晚间,6艘V5型海上自主警卫无人艇袭击了位于多努兹拉夫湖港口的俄罗斯“伊万诺韦茨”号导弹快艇,将其击沉。

不仅如此,2024年,乌军无人艇在与俄军的对抗中还取得了新“战果”。12月31日,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宣布,乌军一艘Magura V5型自杀式无人艇在黑海靠近克里米亚的塔尔汉库特角附近,用对空导弹击毁了一架俄军米-8直升机,这是无人艇首次在与有人装备的对抗中占据主动。

不过,无人艇大规模应用于战争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作战体系、道德伦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俄乌在无人艇攻防战中的能力,其实也不宜过度夸大。双方使用的大多是小型无人艇,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主要用于自杀式袭击。而且,乌军无人艇能取得一些战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他们为乌军提供了强大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帮忙完成目标信息侦察以及导航跟踪等任务。

水面无人艇(资料图)

再看此次快艇突袭行动的失败,暴露了乌军在作战中的诸多问题。他们对俄军的防御能力估计不足,也缺乏有效的战术规划。相比之下,俄军凭借先进的预警体系、强大的火力和高效的战术协同,成功挫败了乌军的进攻。俄军在克里米亚部署的“集装箱”雷达站,能探测3000公里范围内的超低空目标,让乌军快艇从一开始就被监控。而且,俄军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仅用了72秒,单次空袭投射弹药达8吨,对乌军形成了毁灭性打击。

此外,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北约在东欧地区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向波兰大规模运输军火、调集军队,其在东欧的关键前哨站热舒夫机场,距离波乌边境仅70公里,每天都有满载军事装备的飞机降落。北约的这些行动,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让俄罗斯更加警惕。

总之,黑海海峡的这次冲突,给俄乌双方以及国际社会都提了个醒。在现代战争中,任何军事行动都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技术、战术、情报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等,都会对战争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未来,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装备在战争中的应用可能会越来越广泛,但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装备,避免冲突升级,也是各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
图搜快讯

图搜快讯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