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社交平台上关于这场中韩之战的比分预测,“0比3”是被提到最多的比分。而终场时的比分,恰恰就是0比3。这表明,3球输赢是两队都能接受的结果,同时也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双方之间的真实差距。国足达到了中国球迷能够容忍的底线,韩国球迷亦会给自己的国脚们打出及格的分数。于是,老记们赛后对比赛进程的描述,出现最频繁的成语,应该是“波澜不惊”。
由于前面有客战击败泰国那场意外之喜垫底,中国球迷在家门口看国足与强大的韩国交锋,期望值里不会有太多对结果的苛求,他们更在意的是过程——国足能否把对泰国一仗焕发出的斗志和超预期的技战术含量,延续到这场更高水准的较量中。从这一角度讲,国足基本达标,实力决定了他们处于绝对下风,但这场比分上的完败,主队是被技高了不止一筹的客队“打死”的,不是被“吓死”的。
扬科维奇上任后,因选人用人上的固执和热身赛的糟糕表现,本届国足世预赛前景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然而,世预赛首战对泰国,塞尔维亚人有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他不会有的变化:要求队员们坚持90分钟高位逼抢。这是国足4次集训8场热身赛从未经历过的。这个变化,帮助国足客场2比1险胜泰国,拿到了或许是小组赛里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其后,又在有足够能力羞辱自己的韩国面前,踢出了并没让自己感到羞辱的0比3。
赛前,我曾对国足这两场比赛做过一次综合判断:两场比赛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国足客战泰国表现如何,将实质性影响它回到主场迎击韩国时的发挥水准。因为实力占据压倒优势的韩国必然锁定小组第一,中、泰争夺另一席晋级名额是一张明牌。客场赢下泰国,意味着国足牢牢把握出线先手,这种心态下迎来韩国,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有过程,压力自然小了许多。踢没有压力或压力很小的比赛,国足往往能有超常的演出。
此外,克林斯曼非常清楚,小组赛出线即可,凭借实力代差去追求碾压式的大胜,毫无必要。韩国首战对新加坡就是收着踢的,5比0只能说最低消费;再战国足,赛前将士们担心的不是胜负,而是怕对方动作偏大导致本方队员受伤。与主队九成国脚都已结束国内赛季不同,韩国大部分主力踢罢国足,紧接着就要飞回欧洲,参加周末的联赛。对他们来说,减少伤病,成了比赢得漂亮更关键的目标。
于是,上半时两球在握的韩国,中场休息后明显降低了防守的强度,队员们开始寻求彼此间更加细腻、观赏性更高的配合,而不是继续像前45分钟那样形成对国足的持续压制,去力争每一次可能发展成进球的机会。这也给国足带来了多次攻入客队半场乃至门前施压的空间,甚至创造出了两脚有可能得分的射门,可惜均功亏一篑。
必须承认,与上次中韩在世预赛相遇时相比,韩国可谓判若两队。历来以体能充沛、作风勇猛、能拼敢斗立身的韩国,如今越踢越像“技术流”了。这场比赛,他们的控球率和地面推进打法的娴熟应用,体现出“刚”与“柔”的高度融合,很有些“韩日足球合体”的味道。比较之下,我们的国足还停留在技术粗糙、战术刻板和只能用一个“拼”来判定优劣的初级阶段,已经失去了与日本、韩国等东亚邻居“对标”的资格。
中日足球渐行渐远,中韩足球又到了咱们越来越难以望人家项背的地步。而且,我们越来越习以为常,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