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热闹的不仅是 deepseek,还有6部春节档影片。然而,大胡子只带娃看了2部,一个是《封神2》,一个是《哪吒2》。
既是亲历,也是为票房做贡献。
为啥要看《封神2》?
原因很简单,看不到别的。
1月29日,大年初一的电影院,那好家伙,说句不夸张的话——能把shi挤出来,人实在太多。
想要看什么电影,根本不由你,完全取决于哪个场次还有座位。
好巧不巧,要么看17点的《封神2》,要么就是17点30的《哪吒2》,可后者只有第一排还只有2个座位。
我可不想带着娃,忍受着脖子酸,看一场2个多小时的电影,就凑合「封神」吧。
对于「封神」不多说了,就那个「曼哈顿博士」足以吐槽一壶。
还是回到《哪吒2》。
大年初六,假期尾巴,终于带娃看了「哪吒」。
结果呢,又有新鲜事儿。
电影演到哪吒、敖丙大战仙翁,角色们在银幕上打得火热。
后排两个家庭也上演真人版。
原因没闹清楚,估计是座位的问题,两个家庭的中年父亲们在影院的最后一排大打出手,拳拳到肉,噼里啪啦,惹得我娃一会看看前面,一会看看后面。
一方还是很克制的,另一方就比较「皮干」。
克制方选择报警处理。
更奇葩的是这打人的两口子,打完人就跑了,你说你俩跑吧,结果把自家娃一个人丢这里继续看电影。
大过年的,怎么戾气就这么重,而且都是带娃看电影的,这不得给娃留下一辈子记忆深刻的观影经历?
最后警察打着手电来了,问留下的正在独自观影的娃:
-刚才的情况你了解吗?
-了解。
-人,你认识吗?
-认识。
-谁啊。
-我爸。
完了警察同志询问了下我们这圈的情况,告诉我们要文明且好好看电影。
当然,这些都是插曲,还说回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
距离2019年那部狂卷50.35亿的初代魔童已过六载,饺子确实憋了大招,不仅票房飘红,评分也不错。
这部144分钟的加量版神话盛宴,直接给大家端上了角色量翻三倍的硬菜。
从行走的荷尔蒙龙爹敖光,到武力值爆表的女龙王敖闰,传统神话里的NPC集体解锁高定皮肤。
简单来说吧。
1、特效确实大升级。
当我们被《黑神话》养刁胃口后,哪吒2用核弹级视效宣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从撕裂空间的裂空爪,到天元鼎决战,每帧经费都在燃烧。
申公公定格画面,海妖VS捉妖队(完美复刻打个大西瓜经典场面),再加上角色们的实力PK,要么炫酷,要么画面美翻。
2、情绪更多。
如果说初代魔童是热血少年漫,哪吒2直接进化成家庭伦理剧高玩。
李靖夫妇的「无脑护崽」、敖光的「霸道龙爹」、申氏父子兄弟的深度感情,三组家庭花式发刀。
最扎心的是新旧世代碰撞:老龙王们选择躺平认命,年轻一代却敢把天庭掀个底朝天——「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更贴合当代年轻人的胃口。
如果联动到「黑悟空」,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内核有些类似,组织里有坏人,那些高高在上,看似美好的天庭,在做着阴暗且不堪的事情,口号虽响亮,实则花样多。
主角们则是在反抗曾经的「权威」,打破既定或传统的「认知」。
于是,我们没有看到四妹的金丹,但过了小半年,提到了殷夫人的,也算是把刀片寄到了家门口,不刀你就是不成。
3、搞笑氛围适合小朋友。
正常的幽默反差梗,大家喜闻乐见。
自我致敬梗,不少没看过前作,或者《打个大西瓜》的观众就很难Get到。
不过作为被抖音洗脑的我们来说,饺子也加入了大量网络梗,土拨鼠、小狗叫,虽然有些割裂,但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
此外,也有一些屎尿屁的桥段,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有些观众觉得这种设计太Low,显得很没档次。
不过效果也确实好,影院里的小朋友们面对这类是笑得稀里哗啦。
大胡子来说,本身就是个俗人,对这种梗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就看个人体验吧。
4、问题也挺明显。
(1)李靖夫妇咋就突然会飞了?我娃问我,我也不知道。
(2)陈塘关被屠,哪吒很生气,然后就飞走去找第三关的石矶娘娘。这个动机有些奇怪,不太符合哪吒的性格。我想着会在路上与敖丙沟通中解答,但也没有。
(3)不少剧情的冲突是靠「没长嘴」的误会推动,多沟通几句话能咋。这又不是「黑暗森林」的「猜疑链」。
(4)增加了不少支线剧情,笑点有了,但会分散注意力。
(5)角色塑造上进步了,不过给的东西有些多,剪辑上有些转折或情绪衔接不足,渲染没有到位,比如,殷夫人那段,感觉遗憾和泪点渲染不够。
(6)屎尿屁的上面说过了,因人而异,部分豆瓣网友表示这类设计很垃圾。
5、后续
还是要期待的。
如果说饺子加加油,要不要在2027年的大年初一和「球3」来一下?
开玩笑了。
作为观众没有必要捧一踩一,都是中国电影,只要是好电影,我们就支持。
接下来,哪吒和敖丙会怎么样?总是刷脸失败的仙翁在后面的「封神大战」中还有什么招数?金吒木吒出场了。金箍棒也出场了。杨戬还来不来。
呃,还有很多要填的坑,以及要创造的。
那就,静待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