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为何大家都感觉钱包“瘪瘪”?

阿聊不见了 2025-01-06 17:23:54

现实困境引发共鸣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商场,看着那些标价三位数、四位数的衣服,满心欢喜地拿起又无奈放下;想去餐厅享受一顿美食,翻开菜单却被价格劝退,最后默默走向路边小店;原本计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一想到房贷、车贷、各种生活开销,只能把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不知从何时起,“穷” 似乎成了 2024 年大家共同的感受。

以往习以为常的消费,如今都要斟酌再三;那些曾经的 “小奢侈”,现在也变得遥不可及。

工资没怎么涨,物价却一路飙升,生活成本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无论是职场打拼的年轻人,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都在这场 “经济寒冬” 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 2024 年,为啥大家都过得越来越 “穷” 了。

钱难赚:多行业困境

(一)职场风云变幻

先来说说职场,这可是大多数人赚钱的主战场,如今却也是 “硝烟弥漫”。

企业裁员、降薪的消息不绝于耳,为了保住饭碗,大家只能拼命内卷。工作时长越来越长,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可工资却不见涨,甚至还变少了。

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前几年那可是风光无限,各大公司疯狂扩张,抢人才、给高薪。如今呢,市场逐渐饱和,流量红利消失,企业纷纷开始 “瘦身”。

许多项目被砍,部门解散,员工被迫离职。那些幸运留下来的,也面临着降薪、调岗,工作量还大增。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前两年每年都能拿二三十万的年薪,还有丰厚的年终奖。

可今年,公司业绩下滑,先是年终奖大幅缩水,接着又通知全员降薪 15%,他每天愁眉苦脸,想跳槽吧,外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只能咬牙坚持。

房地产行业更是 “重灾区”,曾经火爆的售楼处如今门可罗雀。

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市场遇冷,房子卖不动,资金回笼困难。开发商没钱拿地、建房,只能削减成本,裁员就是第一步。

从一线的销售人员、策划,到后端的工程、设计,无一幸免。我亲戚在一家中型房企做销售,以前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好几套房,提成拿到手软。

现在,一个月能开一单就谢天谢地了,底薪也被降低,收入锐减,生活压力骤增。新入职的员工,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远不如从前,职场 “新人” 更难出头。

(二)创业艰难险阻

要是觉得打工难,想自己创业当老板,现实也会给你泼一盆冷水。这创业的环境,比职场还要严峻。

市场饱和度高,各行各业竞争都白热化,想找个空白的细分领域难如登天。就拿开实体店来说,且不说电商冲击让实体店的客流量少得可怜,光是租金、装修、人工这些成本,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

随便在商业街租个小店面,一个月租金就得大几千,再加上铺货、水电费、物业费,还没开始盈利,前期投入就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而且,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还得有特色、有服务,稍有不慎,生意就黄了。

小本生意也不好做,像摆地摊、开小餐馆,看似门槛低,实则存活率极低。就说地摊吧,以前很多人下班后去夜市摆摊,卖点小饰品、小吃,赚点外快。

如今,摆地摊的人比逛街的人还多,为了抢生意,大家只能打价格战,利润薄得像刀片。

小餐馆呢,食材成本不断上涨,房租又不便宜,再加上外卖平台高额的抽成,辛辛苦苦一个月,可能就赚个几千块,还不如打工。我家楼下原本有好几家小餐馆,今年陆续关门转让了,店主们无奈地说,实在撑不下去了。

消费 “刺客” 频出

(一)生活必需品涨价潮

钱难赚也就罢了,可花钱的地方却一点没少,物价还一路飙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就拿生活必需品来说,食品价格的上涨最为直观。

去趟菜市场,蔬菜价格让人咋舌,以往两三块钱一斤的青菜,如今涨到了四五块,甚至七八块;猪肉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以前十几块钱能买一斤五花肉,现在二十多块都算便宜的。

水果也不例外,那些进口水果就不说了,国产的苹果、梨,稍微好点的品种,价格也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

这还只是日常饮食,再看看能源方面,油价涨得让人揪心,92 号汽油都突破 8 元大关了,加满一箱油比以前多花好几十。燃气费也跟着上调,冬天取暖、做饭,成本蹭蹭往上涨。

还有房租,在一些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租每年都以 5% - 10% 的速度递增,打工人的居住成本越来越高,能支配的收入自然就更少了。

(二)品质消费成奢望

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消费也纷纷降级。以往追求品牌的消费者,如今也开始转向平价替代品。

那些动辄上千的品牌运动鞋,现在不少人选择一两百的国产品牌,质量不差,价格却亲民得多。

旅游出行也从豪华游变成了穷游,出国游变成国内游,住五星级酒店变成快捷酒店,甚至青年旅社。

以前出去旅游,购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种特产、纪念品买买买,现在大家都只是看看,很少下手了。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放缓了,以前年年换新款手机,现在一部手机用个三四年很正常,不是不想换,是手头紧,新功能也没那么吸引人了。

这些消费降级的现象,背后都是大家钱包变瘪,可支配资金紧张,只能勒紧裤腰带,放弃那些 “品质” 追求,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债务大山压顶

除了赚得少、花得多,债务也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房贷、车贷,这些长期债务就像紧箍咒,每月雷打不动地从工资里划走一大笔。就拿房贷来说,前些年房价高企,为了有个安身之所,许多人掏空 “六个钱包” 付首付,再背上二三十年的贷款。

原本想着收入会稳步增长,还贷压力会逐渐减轻,可谁能料到经济形势变化,收入不增反降。

以前还房贷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勉强能承受,现在工资缩水,房贷占比可能超过一半,剩下的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资金链就断了。

车贷也是如此,为了出行方便,贷款买辆车,每月还款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疫情期间,公共交通受限,私家车成了刚需,不少人跟风买车,车贷压力骤增。如今收入减少,车贷却不能少,只能削减其他开支,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短期债务同样让人头疼,信用卡、网贷,这些看似方便的借贷工具,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债务深渊。很多年轻人习惯超前消费,用信用卡买买买,到了还款的时候才发现工资不够还,只能选择最低还款或者分期,可这样一来,利息和手续费又高得吓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网贷更是陷阱重重,一些非法网贷平台打着低息、快速放款的幌子,吸引急需用钱的人上钩,结果利息高得离谱,逾期费用更是天价,一旦陷入,很难脱身。

据统计,2024 年我国网贷逾期人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许多人被债务逼得焦头烂额,甚至影响到个人征信,给未来的生活埋下更大的隐患。

社会财富不均

这财富的分配不均,更是让 “穷” 的感受被放大。招商银行的数据就像一把利刃,撕开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遮羞布。

金葵花及以上的高级客户,仅仅占比 2.4%,可他们手中紧握的存款,却在总客户资产比值里高达81.2%。

这意味着什么?

一小撮人掌控着绝大部分财富,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挣扎。

你看看那些高收入群体,资产增值的速度如同火箭升空。

他们有闲钱去投资房产、股票,赶上市场的红利期,资产轻轻松松就能翻倍。

即使经济稍有波动,他们雄厚的家底也能扛得住。

可普通老百姓呢?每个月靠着几千块的工资过日子,除去房租、吃喝,所剩无几,更别说投资理财了。

一旦遇到生病、失业这些突发状况,瞬间就陷入困境,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为了多挣点钱,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兼职、打零工,身体累垮了,钱包却还是瘪瘪的。

社会财富的天平如此倾斜,怎能不让人觉得 “穷” 得无奈,“穷” 得心酸。

未来曙光 | 破局之路探寻

面对这样的困境,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任由 “穷” 字压顶吗?

当然不是!

国家已经在行动,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促消费、调控物价的政策,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给我们带来希望。

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优质岗位;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节,刺激消费市场复苏;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保障民生商品供应稳定。

而我们自己,也不能一味抱怨,要行动起来。

合理规划财务,制定预算,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提升职业技能,参加培训、考证,增强在职场的竞争力;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副业,发挥特长、拓宽收入渠道,比如有写作才华的可以做自媒体、撰稿,擅长手工的可以做定制工艺品售卖。

学习投资理财知识,让手头的钱 “生” 钱,积少成多。

虽然当下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紧跟政策步伐,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就一定能穿越经济寒冬,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穷” 将不再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钱包也会越来越鼓!让我们一起加油,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发。

1 阅读:6
阿聊不见了

阿聊不见了

人生两件事,写文和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