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86年,曾先后为我国制造出两代核武器的邓稼先院士在北京的310医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对于我国来说,邓稼先院士的离去是一个沉痛的损失,而对于他那一双子女来说,父亲的离世也是一个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
不过这也激起了部分人的好奇,邓稼先院士的子女是谁?他们现在又在干些什么?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文人世家里,因为家庭的原因,邓稼先从小就接受了深厚的文学修养,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流利的背诵许多许多文学典籍。
这份独特的天赋也让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对他寄予了非凡的期待,将他早早地送往了北平武定侯小学读书。
在当时,年仅五岁的邓稼先是班级里最小的学生,然而年龄非但没有成为邓稼先落后于人的借口,反而成为了他激励自己的斗志与火焰。
面对功课,邓稼先总是要求自己达到其他学生一样的水平,这份韧性和斗志让他在学校的表现十分优异,于是在12岁的时候,邓稼先就考上了崇德中学,并且直接就读二年级。
在这里,邓稼先不仅给自己以后步入理科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更是认识了同样心怀祖国的杨振宁。
不过没过多久,华夏大陆就遭受了战火的欺凌,邓稼先也不得不逃往云南,并在这里继续他的求学之路。
碰巧的是,当初在崇德中学认识的杨振宁此时也在这所学校,两人的友谊得以继续发展,同时,思想进步的邓稼先在这时也接触到了红色革命,加入了我国的“民青”组织。
最终,在全国人民的不懈斗争下,日本帝国主义被彻底击败,邓稼先等先驱学者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人才,被安排在了北京大学任教。
在那个时候,北京大学给予了邓稼先相当丰厚的报酬,同时工作压力也几乎没有,如果换做是一般人,大概已经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了。
但心系祖国的邓稼先不这样想,他看着旧时代中国百废待兴以及在国际上处处受制于人的现状异常痛苦,作为爱国文人,不能以自己的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才是折磨,于是,自觉知识水平尚且不足的邓稼先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美国求学的道路,并成为了普渡大学的研究生。
在那段时间,邓稼先一点也不敢浪费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在刻苦地学习和钻研。
然而困扰邓稼先院士的困难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在当时,他既没有奖学金,也没有打工的渠道,吃饭都只能是精打细算地吃,但这样的困难一点都没能阻止邓稼先报效祖国的热情。
终于在1950年的时候,学成归来的邓稼先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劝邓稼先院士留在福利更好,待遇更加丰厚的美国,他们都在劝诫邓稼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邓稼先的回复只有一个,那就是君子有爱国之心!在拒绝了挽留之后,邓稼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在回国后,他立即就投入到了原子核的研究当中去,每天在图书馆早出晚归。
就在这时,邓稼先认识了同在图书馆读书的许德珩,两人相同的爱好和兴趣吸引着对方的灵魂,不过因为邓稼先一直都在醉心于研究原子核,因此两人的婚礼也办得比较仓促。
邓稼先的儿女
在结婚之后,邓稼先也相继地生下了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不过紧接着,邓稼先就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许鹿希的回忆,在当天晚上,邓稼先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她便轻声询问丈夫出了什么事情。
但邓稼先只是摇着头,不停地说,“不能说。”
听到这里许鹿希也明白了,虽然和丈夫远离对于妻子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是为了国家许鹿希还是认可的邓稼先的决定,说,“既然决定了,那就勇敢的去做吧!”
自此,邓稼先便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邓稼先院士彻底失去了和家人联系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他还是有过和孩子交流的机会的。
在女儿邓志典长到15岁的时候,他去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并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工人。一个女孩子去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作为父亲自然是忧心忡忡,但作为父亲的邓稼先却放弃了将女儿接回来的特权,而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在一次试验完成之后,他曾不远万里地来到了内蒙古去看望女儿,当看到自己的女儿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己带来的肉罐头时,邓稼先的心里也泛起了一丝苦涩与心痛。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没有随意地动用特权去照顾自己的子女,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活着。后来,女儿邓志典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就在她准备前往美国的前一天,邓稼先语重心长地找到了女儿,问她,“你看过《走向深渊》这部电影吗?”
作为邓稼先的女儿,邓志典自然知道自己父亲背后的含义,这是在教育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背叛自己的祖国,而邓志典则立即向自己的父亲表示,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就是邓稼先院士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
但可惜的是,这份难能可贵的幸福却被疾病无情地打破了。1985年,此时我国的原子事业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但邓稼先依然奋战在第一线之上,全然不顾病痛的折磨和扩展,不过国家和组织为了邓稼先的身体着想,强行地将他安排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一直在弥留之际,邓稼先还在担忧祖国的核事业发展,给祖国写了一封有关中国未来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而这份赤忱之心,也影响到了邓稼先的子女们。
他的一对儿女都没有利用邓稼先的名声来牟利,相反过得十分低调。长女在美国接受完教育之后一直都在低调地生活,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她的去向。
有人说她留在了美国生活,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医生,也有人说她早早地回到了祖国低调地生活着。
至于儿子邓志平,则选择了热爱的机械加工专业,并出版了一本叫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书籍。
总之,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科研人才,邓稼先虽然没能长期地陪伴在子女的身边左右,但他的观念和思想依然指引着儿女们前行,成为了其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指路明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邓稼先
百度百科:邓志平
河北共产党员:邓稼先:隐姓埋名30年的两弹元勋,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澎湃新闻:【清廉家风故事】邓稼先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