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2025年2月,台湾艺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引发肺炎在日本骤然离世,年仅48岁。
这位曾以《流星花园》中“杉菜”一角红遍亚洲的女星,生前特立独行的风格延续至身后事,她选择以环保树葬的方式回归自然。
然而,随着树葬细节的曝光,更多的争议悄然掀起,也让公众对现代殡葬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7995f5cb9f3463d1cd58742cfc0331.jpg)
大S的骨灰于2月5日由丈夫具俊晔、妹妹徐熙娣(小S)等亲属护送回台,最初被安置在家中。
小S曾公开表示,希望将姐姐的骨灰长期留在家中,她称:“每天都能看到姐姐,和她说说话”。
这一决定看似充满温情,却迅速引发邻居的强烈反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5dfbe6762ceb585f367232fa61ebce.jpg)
从风水忌讳、房价影响,到卫生与安全疑虑,邻居的抗议声浪迫使徐家人不得不重新考虑安排。短短两天后,小S通过经纪人改口,称大S生前明确希望采用树葬,骨灰暂存家中仅为过渡。
这一转折,本应是尊重逝者的遗愿,却因后续曝光的树葬细节,演变成一场舆论风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efdee821ee34c589f468efb2423998.jpg)
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的官方解释,揭开了树葬的神秘面纱。
与传统土葬或塔葬不同,树葬要求将火化后的骨灰进行二次加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7776ad228657ce3c15b5d7424c9733.jpg)
首先,骨灰需经机器研磨成细粉,装入可降解纸袋,随后,工作人员在指定区域的土壤中挖掘浅坑,将骨灰埋入。
最后,通过定期喷洒含有溶磷菌的生物制剂,并覆盖培养土,加速骨灰与土壤的自然融合。
整个过程需耗时至少两年,若分解未完成,则需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骨灰完全消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d9a7645aa78cb9a501b7875a7a9564.jpg)
这一流程被网友形容为“挫骨扬灰”,认为逝者“死后仍不得安宁”。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树葬区域不设墓碑、不留姓名,且土地会在骨灰分解后重新翻整,供其他逝者使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7b13d1cdb8be54f8287aad3d2ca8d2.jpg)
这意味着,大S的安息之地并非永恒,而是随时间推移彻底“消失”于自然循环中。
树葬的争议,本质上是环保理念与传统殡葬伦理的碰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024b1ef63729bbc5990489e1125056.jpg)
有网友认为,树葬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符合大S生前热爱自然的性格。
特别是其母透露,大S多年前便认为树葬“环保又浪漫”,甚至将此视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台北市殡葬管理处处长也强调,树葬区域每年清明会举办音乐表演,以温馨的形式抚慰家属,与传统墓园的肃穆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93665a6989578c884cfbcfb766b8ec.jpg)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台湾地狭人稠,树葬区的土地复用虽是环保之举,却让家属失去凭吊的具体坐标。
网友更质疑,若连祭拜之地都无法固定,何谈入土为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c1174116d4e3d0ca008ddd4387e798.jpg)
此外,大S的子女未来可能面临的困惑也被放大,如何向孩子解释“妈妈的骨灰被磨成粉后彻底消失”?
尤其是女儿小玥儿自幼害怕草地,这一心理阴影与母亲长眠草地的现实形成微妙冲突,令公众唏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92d1f271083282a5aa4fa8d6de1c35.jpg)
面对争议,徐家人的态度显得矛盾而坚定。
小S多次强调“尊重姐姐遗愿”,丈夫具俊晔亦沉默支持。
大S母亲坦言,女儿对身后事的规划早已想清楚,家人不过是执行者。
然而,这份“尊重”在公众眼中却成了“冷漠”的佐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8c6cc362d492868d5c85ae4e85a9a3.jpg)
有网友质问:“若真为逝者着想,为何不购买一块永久墓地?难道环保比亲情更重要?”
在中国热的殡葬观念中,逝者需要一块永恒的安息地,供生者寄托哀思。
而树葬所代表的“彻底消失”,无疑挑战了这一传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5f6514cb3690bd0f8b19e9a75e77a6.jpg)
对此,殡葬专家指出,树葬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渐成主流,但在华人社会仍属“超前”选择,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树葬的未来台北市自2003年推广环保葬以来,已有超过10万人选择树葬、花葬或海葬。
政策鼓励的背后,是台湾墓地价格高涨、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19cadd2edbaed68a4b7a609cdbee8e.jpg)
据统计,台北市公立墓园塔位最低价约6万元新台币(约合1.3万元人民币),而树葬全程免费。对许多家庭而言,环保葬不仅是理念的选择,更是经济的妥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78c67a1086d12218f282fcb7531686.png)
但对大S这样的公众人物,争议的焦点显然超越了经济层面。
她的选择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究竟该以墓碑铭刻存在,还是以消融于自然成全永恒?
答案或许没有对错,只有不同价值观的交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86186738cda4622a70e0f13a357944.png)
大S的树葬风波,终将随时间平息,但它引发的讨论远未结束。
当环保理念撞上传统伦理,当个人遗愿遭遇亲情牵绊,社会需要更多包容与理解。
无论是“挫骨扬灰”的树葬,还是“入土为安”的土葬,本质上都是生者对逝者的告慰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1c6cb92720cb1aec83890c3618d76d.png)
或许,真正的尊重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理解逝者的选择,并在此过程中,让生者找到内心的安宁。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如果这是她想要的归宿,我们何必替她觉得痛苦?”
生命的最后一程,终究是属于逝者自己的故事。
信息来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5d08846177fd6ea4dd4a0a1c45a12bc.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fabc9399535bdbb8e01488a173d5a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