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途经亳州,竟被亳州刺史一枪捅死

史大观观 2024-10-21 21:00:42

开元15年,30岁的王昌龄高中进士,补入秘书省校书郎,可惜的是,后来,他因为写了一篇《梨花赋》讽刺权贵,此后就连遭贬谪。

公元756年,前往亳州城的路上,几匹马扬起了尘土,赶路人眼中布满倦意。马背上那位头发斑白的诗人王昌龄,已经年近花甲,却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气度。

这位曾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传颂于世的大唐边塞诗人,在经历了被贬的波折后,正打算归乡。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前路竟是一场不归的宿命。他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再也未能归家。

才高八斗却仕途坎坷

公元755年冬,冷风呼啸,边疆战火四起,安史之乱的冲击波已扫过唐朝腹地。身着素衣、神情凝重的王昌龄,背负行囊,漫步在入夜后的长安街巷。

周围的民居皆门窗紧闭,街头巷尾静得只能听见他鞋底踏在石板上的轻响。他眼神平静,内心却因一纸贬谪令而波澜难平。

30岁时,他凭借才情考中进士,可这满腹诗才,偏偏成了他官场屡屡受挫的根源。

王昌龄并不擅长逢迎世俗,在同僚中话语不多,既不拍马溜须,也从不刻意讨好上司。这种独立而自尊的性格使他在权势角逐中处于劣势。

他的诗文尤为众人称道,一首《出塞》写出了家国离愁与边关将士的忠勇,成为盛唐诗坛的经典。

而这一切才情,也不免招致了小人的嫉恨。那些年里,他先后被贬至汜水、江宁等偏远之地,忍受着寒冷与孤独。

豪情壮志的诗歌

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独自游历边关,在黄沙漫漫的大漠上,见证过战士们策马扬鞭的豪情万丈。在他眼中,只有边疆战士才是心怀家国的真英豪。

他的诗虽然不及李白、杜甫,但质量却很高,尤其是边塞诗,写得尤其出彩。

他常用生动的笔触去描绘那些赴边将士的心路历程,或描写他们在战斗中经历的种种激烈情绪,或刻画他们置身边关时的孤独与悲凉。

王昌龄赋予人物极为真实的情感,使得他的边塞诗既展现了边关生活的生动景象,又为后世的宋词在心理刻画方面开辟了道路。

征夫们对家国的忠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在沙场上瞬息万变的心情都通过王昌龄的笔端得以表现,诗中情感细腻而真实,直击人心。

他曾亲身游历边塞,因此他的诗中真实地呈现出大漠孤城、长云雪山、烽火连天等壮美场景。这些自然景物不仅仅是边塞生活的写照,更因注入了将士们的情感而别具意味。

他将诗意延展到更高层次,构成出充满美感的边塞诗意境,这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然而,诗文满腹的王昌龄还是被流放偏远之地,放逐在风雨飘摇的政局之下,心中志向已如烈火成灰。

一路被贬,黯然归乡

开元二十六年,也就是738年,他因事被贬岭南。在此之前他已颇有才名,却因遭人嫉妒而获罪。739年,终于获得赦免,得以返回北方。

740年,王昌龄漫游至襄阳,拜访了当时的知名诗人孟浩然。两人久别重逢,甚是欢喜,不料孟浩然因病复发而不久辞世,这场相聚便成了二人最后一次相会。

此行中,王昌龄还结识了李白,两人一见如故,彼此欣赏,他特别为李白作《巴陵送李十二》来表达深厚友情。

随后,王昌龄被任命为江宁丞,任职期间,他途经洛阳,留下了多首别具风采的诗作,展现了他与当时文坛众多名家的深厚友谊。

748年,他在江宁丞任上已有8年之久,却突然因人妒才被贬至龙标,远离中原故土。此后一直到756年,他才终于踏上了归家之路。

那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大唐陷入无尽的战火之中。

叛军攻陷长安和洛阳,京城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皇帝出奔入蜀,王昌龄的心底仿佛再次被撕裂。

因此,他是带着满腔的痛惜和无奈离开官场的,在这一路上,他也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作,言辞充满离别之情。

在他眼中,战乱摧毁了无数家庭,他曾为之热血的盛唐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王昌龄却从未想过,在这片故土之上,危险正悄然逼近。

被刺身亡

就在亳州刺史府内,一位身着华服、满脸阴沉的中年男子正立于窗前,冷冷地看着街道。

刺史闾丘晓自视甚高,久闻王昌龄诗才,不屑之情浮于面上。听闻王昌龄途径亳州,他因嫉妒而生恨,甚至起了杀心。

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59岁的王昌龄被杀害,至死也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就这样,一代诗人含恨长眠,而他忠贞不屈的气节和高洁的诗名,化为亳州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

每逢清明,总有人在他离去的那条街上点燃一支蜡烛,将那凄凉与悲愤静静地倾诉于冷清的夜幕中。

不久,朝廷获悉王昌龄死于非命,满朝文武无不叹息。

757年,宰相张镐救援睢阳,当时闾丘晓故意拖延执行命令,最后一个才到,以至于等他来时,城已经沦陷三日,张镐遂下令将其处死。

闾丘晓带着求饶的表情跪在张镐面前时,张镐的声音冷如寒冰,“王昌龄无辜被杀,他的亲人谁来养?”

一句话,犹如一把冷剑插入闾丘晓的心脏。

他低垂着头,哀求着,却换来张镐毫不留情的一声令下,顷刻间,闾丘晓的命运定格在这一刻,孤零零地倒在冰冷的地面上。

他残害了王昌龄,却也自食恶果不得善终。

结语

王昌龄,这位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大唐才子,诗才横溢、名震一时,却最终因人心的险恶和官场的倾轧,惨死在亳州刺史闾丘晓的刀下。

他从青年时便胸怀大志,辗转边塞,描写苍茫广袤的边疆景象,寄托着对盛世和平的期盼。可惜,这份赤子之心在盛唐末年的风云突变中,渐渐被埋没。

一代才子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留下的不只是对诗文的追忆,更是对那份高洁傲岸的文人风骨的永久怀念。

参考资料:

《诗家天子王昌龄》——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0 阅读:0
史大观观

史大观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