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的人,不懂点权谋手段怎么行?《左传》告诉你:权谋的典范

尚书台官方号 2024-11-20 09:29:55

一个人想要成大事,既要有能够忍受“卧薪尝胆”之苦,又要有“奋发图强”之心,既要有“延迟满足”的克制,又要有“锲而不舍”的进取。但是,即便这些都能做到,但却依然要有一定的权谋之能。一个做大事的人,没有权谋手段,那终究是难以长久的。要说权谋手段,《左传》中“戒饬守臣”的典故,堪称权谋手段的经典篇章。而《左传》所说“戒饬守臣”的典故,主人公便是春秋早期第一个小霸主郑庄公。

郑庄公三十二年秋天,郑庄公联合鲁国、齐国攻打许国。为什么要攻打许国呢?因为许国国君许庄公对周天子无礼,所以郑庄公与齐僖公、鲁隐公三方联合,尊王攘夷,于是组建三国联军,攻打许国。这也是著名的“假借王命讨伐不庭”。毕竟,从古至今,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要不然,无缘无故攻打许国,一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强烈反对,甚至还会招致其他诸侯国的联合干预。

然而,郑、鲁、齐三国联盟伐许,虽然师出有名,但是在这一战中,郑庄公这边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大臣,那就是给郑庄公提出“黄泉见母”的颍考叔。原本,颍考叔不用死,但是没想到的是,公孙子都在背后放冷箭,射杀了颍考叔,好在当时跟在颍考叔身边的瑕叔盈继续扛起大旗,指挥进攻,结果成功拿下了许国,许庄公连夜外逃,跑到卫国去了。

郑、鲁、齐三国联军拿下了许国,那么许国该交给谁去管理呢?齐僖公自然知道,齐国与许国相隔太远,就算接管也是鞭长莫及,于是,齐僖公认为交给鲁国管理比较好,但是鲁隐公认为,原本许国不缴纳贡物,不履行诸侯职责,我们才联盟讨伐许国,但是现在许国已经受到该有的惩罚了,所以,许国的事情,他就不想掺和了,更何况,鲁国与许国也相隔很远,管理起来也不方便。于是,齐僖公和鲁隐公认为,还是把许国交给郑国来管理比较好。

郑国与许国隔的比较近,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郑庄公也想推辞,但是齐、鲁两方都不要,郑庄公只好当接盘侠了。然而,郑庄公也明白,许国虽然被他们打败了,但是直接吞并许国,必然会遭到许国上下的反对,同时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想必齐僖公和鲁隐公并非真的是觉得太远不想接手,而是觉得这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拿在自己手上,它烫手啊!然而,英明如郑庄公,岂会不知?

于是,郑庄公虽然接管了许国,但却没有将许国吞并,而是让许国的大夫百里先生将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一起管理许国的东部,并告诉百里和许叔,上天给许国降下灾难,神鬼也不满意许庄公这个国君,所以上天才借我们的手来惩治许庄公。我也有几个同姓氏的大臣,尚且不能同心协力,我那有资格认为打败许国是我的功劳呢?况且,我还有个弟弟(也就是共叔段),也不能和谐相处,导致他四处流浪,我哪有能力将许国据为己有呢?然后让百里和许叔好好安抚许国的百姓,然后派公孙获来协助管理许国。

然后,郑庄公排遣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并对公孙获说,如果是你自己的钱财和物件,不要放在许国了。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从先君到我这里,郑国建国也没有多久,但是眼看着周王室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弱,周王室的子孙也一天一天的失去他们所继承的祖宗基业。许国是炎帝后裔太岳伯夷的后代,我是周王室的子孙,既然上天厌弃了周王室的气运,那我们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然而,郑庄公的这一番话,被后世君子给予了好评。《左传》这样记载,“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而郑庄公遵守礼法,没有强行接管许国,而是让“许人治许”,郑庄公打了一个大手牌,不仅收拢了许国民心,也聚拢了郑国民心。其实,郑庄公这么做,其实还有一层意思,他这也是在保护周天子,毕竟如果没有平王东迁,郑国就没有“时代的红利”,更不可能崛起,郑庄公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周天子好,他郑国才好。

郑庄公“戒饬守臣”的做法,《左传》不仅没有给差评,而且还给与了好评,并说郑庄公能够遵守礼法,而礼法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所以,郑庄公虽然是春秋时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的强国,但他依然是坚定不移的做好一个臣子,但同时也要做好一国之君,因此,礼法不可废,这也是郑庄公为什么不直接摘取胜利果实,而是通过一番训诫之言,将许国还给许国子民,从而提高自己和盟国以及周天子的地位。

不得不说,郑庄公“戒饬守臣”的这一番操作,不仅巧妙的接下了“烫手的山芋”,还赢得了君子的称赞,更是赢得了民心。这也体现了郑庄公的高明之处,不愧为权谋高手,怪不得郑国仅仅只经历了郑桓公、郑武公两任君主的励精图治,到了郑庄公时代就能雄霸诸侯,不得不说,这个过程,与郑庄公杰出的军事才能、高超的权谋手段是分不开的,也难怪,周天子对郑庄公这个人十分忌惮。有这样有本事的下属,上司要是菜了点,能不忌惮吗?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0 阅读:26

尚书台官方号

简介:读书破万卷,洞见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