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婆婆8年,丈夫提离婚,婆婆:房子留给儿媳!

三严两娱 2024-12-03 12:52:41

寒冬的夜晚,医院的值班室里静悄悄的。陈玉兰坐在护士站的椅子上,面前的电脑屏幕还亮着,她却怔怔地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玉兰,我想了很久,我们离婚吧。这八年来,我们都很累。你也放过自己吧。”

这条微信消息是她丈夫王建国在十分钟前发来的。玉兰的手指微微发抖,她深吸了一口气,才控制住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

“护士,12床的老人家又要上厕所。”隔壁病房传来家属的呼唤声。

玉兰赶紧擦了擦眼角,把手机塞进护士服的口袋里,快步走向病房。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照顾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推着轮椅送老人去卫生间的路上,玉兰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八年前的那个早晨。那时她和建国结婚还不到一年,婆婆刘桂芳突发脑溢血,整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就此改变。

那天清晨,婆婆像往常一样准备去菜市场买菜。她刚走到楼梯口,突然一个踉跄,整个人就倒在了地上。还好邻居王大妈看见了,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

接到电话时,玉兰正在医院上班。“玉兰,你婆婆住院了,在急诊室。”建国在电话里语气焦急。

玉兰二话不说就请了假,赶到急诊室。看到婆婆躺在病床上,右半边身子完全动弹不得,嘴角也歪了,说话含糊不清,她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上手术。”建国拉着玉兰的手,声音都在发抖。

“手术同意书我来签。”玉兰当机立断。作为一名护士,她比建国更清楚病情的严重性,也更明白抢救的黄金时间有多重要。

那一刻,婆婆含泪看着玉兰,艰难地说出几个字:“对…不…起…”

玉兰握住婆婆的手:“妈,您别说话,保存体力。手术一定会成功的。”

手术确实成功了,但婆婆却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从那天起,玉兰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

原本医院提出要提拔她当护士长,但需要去上海进修一年。玉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机会,申请调到了离家较近的普通病房。

“玉兰,你为什么不去上海?那是你的理想啊。”建国不解地问。

“妈现在需要人照顾,你工作那么忙,我不在家,她怎么办?”玉兰一边整理病床,一边说道。

建国欲言又止:“可是…我们可以请护工啊。”

“护工哪有自己人照顾得细心?再说了,现在不就省下护工的钱了吗?”玉兰笑着说,仿佛放弃升职对她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那时候的婆婆对玉兰还有些抗拒。每次玉兰给她翻身、换尿布时,她都会偏过头去,眼泪悄悄地往枕头里流。

“妈,您别难过。您看,我是护士,最会照顾人了。”玉兰一边给婆婆擦身子,一边轻声安慰。

婆婆说话不利索,但眼神里的愧疚和心疼,玉兰看得清清楚楚。

慢慢地,婆婆开始接受这个儿媳妇的照顾。有时候玉兰夜班回来,还能看到枕头上放着一个热水袋,那是婆婆让建国给她准备的。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玉兰发现自己怀孕了。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她和建国都高兴坏了。

“妈,您放心,我照顾您不会耽误的。”玉兰看到婆婆担心的眼神,赶紧说道。

可是命运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三个月的一天晚上,婆婆突然发高烧,玉兰一个人把婆婆背下楼送医院,结果那天晚上,她就流产了。

医生说,她用力过度,加上这些年照顾婆婆太累,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都怪我…都怪我…”婆婆在病房里急得直掉眼泪。

“妈,这不怪您。”玉兰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反过来安慰婆婆,“我们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

但是建国却从那以后变得沉默了。他开始主动接下出差的工作,一走就是大半个月。每次回家,和玉兰说的话也越来越少。 “建国,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有一天晚上,玉兰躺在床上,轻声问道。

“什么约定?”建国正在看手机,头也不抬。

“结婚那天,你说要一辈子对我好的约定啊。”玉兰侧过身,看着丈夫的侧脸。

建国放下手机,叹了口气:“玉兰,人都是会变的。”

那一刻,玉兰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她知道,丈夫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会给她买奶茶、陪她看星星的男人了。

三年前的春天,建国升职了,成了销售部经理。他开始频繁地参加应酬,常常凌晨才回家。有时候玉兰给他打电话,总能听到背景里有女人的说笑声。

“儿子,你这样对得起玉兰吗?”有一天,婆婆突然问建国。

“妈,我对不起谁了?这些年我哪一点亏待她了?”建国有些烦躁地说。

婆婆望着儿子,眼里满是失望:“家里的事情你管过吗?玉兰一个人照顾我,你知道她有多累吗?”

“妈,我养家糊口,赚钱养活一家人,这还不够吗?”建国说完,转身就走。

婆婆看着儿子的背影,默默地抹了抹眼泪。那天晚上,玉兰给婆婆掖被子时,发现枕头是湿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玉兰发现建国的衬衫上经常有淡淡的香水味,手机也总是设置了密码。但她选择了沉默,因为她不想让婆婆担心。

一年前的冬天,建国突然提出要送婆婆去养老院。

“养老院的条件比家里好,有专业的护工照顾,你也能轻松一点。”建国说这话时,故意避开了玉兰的眼神。

“不行!”玉兰斩钉截铁地说,“妈跟了我们这么多年,现在送去养老院,让她怎么想?”

“那你要照顾到什么时候?”建国提高了声音,“你看看你,才35岁,像个50岁的人一样。”

“我不累。”玉兰转身走进厨房,不想再争辩。

那天晚上,玉兰听见婆婆房间里有翻动纸张的声音。她轻轻推开门,看见婆婆在床上写着什么。

“妈,这么晚了,您还不睡啊?”玉兰走过去,想看看婆婆在写什么。

婆婆赶紧把纸藏了起来:“没什么,就是随便写写。”

玉兰也没多问,帮婆婆掖好被子就出去了。她不知道,那是婆婆正在修改的遗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今天晚上,建国发来了那条离婚的消息。玉兰扶着老人回到病床上,机械地帮她掖好被子,脑子里却全是那些年的点点滴滴。

突然,她的手机又响了。是建国发来的信息:“我一会儿回家,有些话当面说。”

玉兰看了看表,还有两个小时下班。她深吸一口气,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八年来,工作一直是她最好的寄托。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发现家里的灯都亮着。推开门,她愣住了。

建国站在客厅中间,身边还站着一个年轻女人。而更让她震惊的是,婆婆正笔直地站在她面前。

是的,笔直地站着。

那个瘫痪了八年的婆婆,正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眼神看着她。

“玉兰,对不起。”婆婆开口说道,声音清晰,完全没有往日的含糊,“我不是瘫痪,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妈,您…您这是什么意思?”玉兰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五年前我就已经康复了。”婆婆慢慢走到玉兰面前,“我原本想告诉你们的,但那时候我发现建国好像变了,我就想看看他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

玉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八年…您都是在装瘫痪?”

“不是八年,最开始我确实是瘫痪的。”婆婆拉着玉兰的手,“但是在你的精心照顾下,我慢慢好转了。那时候我想试试建国的心,没想到……”

“妈!你这是什么意思?”建国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你故意骗我们?”

婆婆转过身,冷冷地看着儿子:“我骗你们?是啊,我是骗了你们。但是这八年来,你在干什么?你出差是真的出差吗?你应酬是真的应酬吗?”

站在建国身边的年轻女人有些不自在地动了动身子。

“这位就是你的女同事吧?”婆婆指着那个年轻女人,“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事?我早就查清楚了!”

“妈……”建国还想说什么。

“不要叫我妈!”婆婆突然提高了声音,“你还有脸叫我妈?这八年来,是谁照顾我?是谁半夜给我换尿布?是谁放弃了升职的机会?是谁因为照顾我流产了都不怨我?”

玉兰赶紧扶住婆婆:“妈,您别生气,对身体不好……”

“我不生气,我就是要说清楚!”婆婆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半年前就公证好的遗嘱。这套房子,我留给玉兰!”

“妈!”建国一下子跳了起来,“这房子是我们家的!”

“是,是我们家的。”婆婆冷笑一声,“但这是我和你爸的房子,不是你的。你爸临终前就说过,要把房子留给对我们好的人。现在我老了,我想清楚了,玉兰才是真正对我好的人。”

那个年轻女人终于忍不住开口:“阿姨,这样不太好吧……”

“你没资格说话!”婆婆指着门口,“请你立刻离开我的家!”

年轻女人看了建国一眼,悄悄溜了出去。

“建国,你也走吧。”婆婆说,“离婚的事我也同意,但是这个家,你别想要!”

“妈……”建国还想说什么。

“够了!”玉兰突然开口,“建国,你走吧。这八年,我累了。”

建国看看玉兰,又看看婆婆,最后拿起包,摔门而去。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玉兰看着婆婆,轻声问:“妈,您真的康复了吗?”

婆婆突然扑到玉兰怀里痛哭起来:“玉兰,是我连累了你。这八年,你受苦了!”

“不苦,妈。”玉兰也流下眼泪,“您是我的亲人啊。”

婆婆抹着眼泪说:“我早就想说了,你别在医院上班了,咱们开个小店吧。我这身子骨还硬朗,可以帮你看店。”

“好。”玉兰破涕为笑,“都听您的。”

半年后,在小区门口,玉兰和婆婆开了一家小小的早餐店。每天天还没亮,婆婆就起来和面、蒸包子,玉兰则负责煮粥、炒菜。

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街坊邻居都说这对婆媳有福气。

偶尔,玉兰也会想起那八年的岁月。那些换尿布的夜晚,那些端药的清晨,那些焦急的等待,那些无声的泪水……

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考验。

但她不后悔,因为她终于等到了最好的结局——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被辜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没有意义。

有时候,她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婆婆,心里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亲人,原来不一定是血缘至亲,而是真心相待的人。

而那个当初不辞辛苦照顾了八年的”瘫痪”婆婆,现在成了她最亲的人,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夕阳西下,早餐店的灯还亮着。婆婆正在收拾碗筷,玉兰在擦桌子。

“妈,累不累?要不要歇会儿?”

“不累,有你在身边,我觉得特别有劲。”

街边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那是放学的孩子们跑过的声音。玉兰望着这熟悉的一切,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到什么。但只要心存善念,总会有温暖的回报。

0 阅读:3

三严两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