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人把古人赏石之“瘦、皱、漏、透”称为“相石四法”。郑板桥言定“相石四法”自米芾,且评语“可谓尽石之妙矣。” 这个评语肯定了“相石四法”,“可谓”二字的言下之意却耐人寻味,但这没有影响后来赏石人将“相石四法”认定为古人赏石之标准,并且进一步作了诠释。
诠释甚多,描述也不尽相同,居多者认为:瘦,指石形骨感;皱,指石纹折皱;漏,指石上下之洞;透,指石前后之洞。
古人赏石为什么喜欢“瘦、皱、漏、透”的石头???从美学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从赏石言志的高度,古今赏石人没少下功夫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纭答案多以石为研究对象。曾与资深赏石人张建宇先生茶语间谈及“相石四法”,建宇先生主张“以人为本”站在赏石人心理需求的角度解读,认为:古代赏石人渴望自己像“瘦、皱、漏、透”的石头一样。
像石头一样健康。瘦,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古今认识大抵一致。俚语“有钱难买老来瘦”,古代文人说“瘦竹寿” ,今人忌肥胖。身体健康是人们对自身的心底要求。若拿出唐以胖为美说事,则不应为据。古代赏石多文人儒仕权贵,其赏石重“拟人”,“瘦石”是他们身体健康的偶像,这也许才古代赏石人好石“瘦”的根本原因。
像石一样长寿。皱,指皱纹。年龄大的人才会出现皱纹,人至高寿皱纹愈加明显 ,皱纹被古人认为是长寿的表象。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君君臣臣的时代,儒仕权贵更是活的战战兢兢,人头落地朝夕之间。未入仕的文人们大多生活贫苦,甚或食难果腹、衣难蔽体。这些文人儒仕权贵对长寿的渴望应更是强烈。帝王可寻长生不老药,发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呐喊,臣民岂敢!古人赏石好“皱”,把对长寿的渴望也寓于石了。
皱,原是“绉”,指衣服的皱纹,后来改用“皱”,指皮肤的皱纹,这个变化似乎也有点这个意思。
像石一样舍得。漏,上下之洞,上入下出,有得有舍,人之大情怀。不必说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达至和谐,今说做人若有舍得情怀,自会善做事会处人,朋友多了路就宽,只得不舍朋友少。人人懂的,人人皆希望自己胸有舍得情怀。古人赏石好石有上下之洞,希望自己拥有舍得这一处世情怀、做事风格。
像石一样处世。透,前后之洞。洞见、洞察、洞悉、洞晓,洞彻、洞穿、洞达、洞开、洞若观火,洞见肺腑,洞烛其奸,瞧瞧这些词!诸葛孔明见周瑜见司马定也渴望“洞”胜一筹,可见从古至今人人渴望“洞”能,轻松处事,自如处世。后人还说"漏透成玲珑”,这玲珑二字在这里怕是古代赏石人想直击古代文人清高迂腐之短板,以石提醒自我当识时务者、灵活变通,取掉“臭文人”之“臭”吧!
愚不反对赏石人站在哲学、美学、言志的高度研究的解读,更赞同建宇先生以人为本刨根解读“瘦、皱、漏、透”,且总结为“健康、长寿、得舍、能力”。曾经梳理成文字被赏石公众号分享,今再次删繁就简全做“戏说”,若能引发“赏石满足了我们什么心理需求”的思考便是收获
东山
玩粗石玩不出绝世精品 要想找到工匠不能做 画家不能临的东西 你的从玉石玛瑙中找
玫瑰
五图上的几个窝窝头,挺象的[点赞]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