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在红海“流血”,胡塞2周打下4架军机,这不是钱的问题了

吕喆有话说 2025-04-14 17:13:34

上个月,美国爆发群聊泄密事件,美军袭击也门的计划被公之于众。本以为会是“以大欺小”的轻松解决,事后,特朗普也不打算遮着掩着。然而现实却开始教特朗普“做人”。如今,美国人还在红海流血,胡塞2周打下4架美国军机,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综合目前的消息,就在4月13号夜间,胡塞武装对外通告,再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美军MQ-9无人机。这已经是2周以来,胡塞打下的第4架美国军机,是2023年11月红海事件以来,胡塞打下的第19架MQ-9,对美军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6亿美元。就事件本身而言,美国还在红海为相同的问题“流血”,这就很要命了。

很直观的说,这不单代表着胡塞武装的对空反制能力已经初具实力,也代表着美军在中东战场长期陷入的技战术依赖,已经被破解,却毫无应对能力。

MQ-9,如果是平常关注军武方面知识的,这个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作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人搞出来的中高空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时至今日,依旧是美军的主力装备。然而长期且频繁的损失,暴露出的问题,是美军在察打链条上对单一装备的过度依赖,没有足够的现代化装备作为替代。一旦胡塞武装掌握了应对方式,就美国人就只能打“添油战”。

胡塞明显在通过战争学习战争,通过优化地对空导弹系统,结合低成本防空网络,形成了针对高空无人机的有效拦截能力。就像我们上面说点 ,美国对此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是尝试通过空袭摧毁胡塞的雷达站和导弹设施,但后者通过分散部署和地下兵工厂迅速恢复战力,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而且更要命的是,美军为拦截胡塞的低成本导弹,不得不消耗高价值的防空资源。例如,拦截一枚胡塞导弹需发射两枚单价1800万美元的“标准-3”导弹,而胡塞的单次袭击成本不足500万美元。这种“十倍差价消耗战”正在快速耗尽美军的弹药库存与财政资源。从经济角度看,美军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已成为财政黑洞。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现在在红海的麻烦,根源在于其未能适应现代化“非对称战争”逻辑。对中国而言,美国人在红海的经历,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因为这不仅是技术对抗的缩影,更是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警示。

0 阅读:346
吕喆有话说

吕喆有话说

没错,我就是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