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止“限招985、211”!网友:治标不治本!

韵韵看课程 2025-02-22 03:25:00

近年来,从公务员选调到国企就职,从升学深造到校园招聘,一条赤裸裸的“学历鄙视链”生生把人分出“三六九等”,不少岗位明确标注:只招收 “985、211” 高校毕业生。

这种限定,让无数双非高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阻,即便有些毕业生能力超过了985或者211的毕业生,但也无法迈过招聘的门槛,这让广大双非毕业生们苦“学历歧视”久矣。

有的大厂在校招时会采用“按校定薪”的规则,即根据应届生的毕业院校确定薪酬待遇。据网络上流出的校招薪资标准表来看,有企业将应届毕业生划分为17个档次,每档薪资不同。最高档的毕业生可能获得41万年薪,是双非本科毕业生的4倍多。

近日,毕业生们迎来了重大利好消息,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校园招聘中必须禁止发布含985、211等字眼的招聘信息。

这一新规的出台,为打破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迅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长久以来,“名校优先”的观念在招聘市场中根深蒂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明确要求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优先,甚至将第一学历设定为985、211或双一流作为硬性门槛。否认了普通院校学生的努力,也会进一步刺激基础教育阶段的“名校情结”,加剧高考中的高分复读现象,使得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不公平竞争。

然而,新规出台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广大网友也纷纷各抒己见。

有人认为这有助于打破职业歧视,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那些优秀的双非毕业生获得了更多机会。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虽然政策初衷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实际上市场优先选择名校光环的现象难以改善,治标不治本,这只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的单位可能会在招聘时采用其他更为隐蔽的筛选方式。比如通过内部筛选机制,对候选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进行考量,从而间接地实现择优录取。可能会在招聘时采用其他更为隐蔽的筛选方式。

还有人表示,那为啥有的选调生还限制985、211高校呢?要真正地贯彻“三严禁”,可能还需要他们自己第一个带头做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韵韵看课程

韵韵看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