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买的50系显卡?iGameRTX5070TiAdvancedOC16GB评测

抖动数码 2025-02-20 22:30:11

终于迎来了NVIDIA RTX 50系第三张RTX 5070 Ti显卡,相信大家从之前的RTX 5080和RTX 5090D的发售中感受到了RTX 50系显卡对玩家的吸引力是多么的强大。

这张RTX 5070Ti 显卡一样采用了最新的NVIDIA Blackwell架构,拥有出色的图形渲染能力和高效的功耗表现。8960个CUDA核心数量和16GB GDDR 7高速显存配置,让它在运行3A游戏或者运行需要强大图形处理能力的应用程序时都能提供流畅稳定的体验,是追求极致视觉享受用户的理想选择。这次我也提前拿到了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抢先帮大家测试了一波。如果你也对RTX 5070 Ti感兴趣,欢迎跟我一起看看吧。

全新NVIDIA Blackwell 架构解析:

NVIDIA Blackwell 架构搭载了多项革命性的加速技术,支持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将神经网络集成到渲染过程中。基于台积电4N工艺打造,2080亿个晶体管设计,Blackwell 架构的多单元流处理器 (SM) 具有更高的处理吞吐量,并与 Tensor Core 更紧密结合,以便优化神经网络着色器的性能。我们可以在性能、图像质量和交互性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带来更逼真的沉浸式体验。Blackwell 的多单元流处理器 (SM) 具有更高的处理吞吐量,并与 Tensor Core 更紧密结合,以便优化神经网络着色器的性能。

为了满足下一代 DLSS 多帧生成的帧率稳定性需求,Blackwell 架构搭载了基于硬件的 Flip Metering,以提供流畅、高质量的体验。Blackwell 还采用了全新的 RT Core,旨在对大量几何图形细节进行光线追踪。RT Core 的光线三角形相交率为上一代的 2 倍并增强了压缩以减少内存占用。这样,Blackwell GPU 就能够使几何图形的光线追踪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细节水平。DLSS 4也是这次全新RTX 50系显卡带来最大的变化,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集多项 Blackwell 硬件和 DLSS 软件创新于一身,让生成多帧成为现实。

DLSS 4 技术解析:

DLSS 是一套创新性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借助 AI 提升帧率、降低延迟并增强画质。由RTX 50 系列 GPU 和第五代 Tensor Core 提供支持,DLSS 4 带来全新的多帧生成技术和增强的超分辨率。DLSS 4通过AI算法来实现「多帧生成」技术,为每个渲染帧数额外生成最多3帧从而实现游戏时帧数的提升。

DLSS 4相比RTX 40系时期的DLSS 3从之前的「帧生成」升级为了「多帧生成」可以通过AI算法来实现「多帧生成」技术,为每个渲染帧数额外生成最多3帧从而实现游戏时帧数的提升。并通过 NVIDIA Reflex 技术降低延迟,保持出色的响应速度。

各位玩家需要注意的是DLSS 4多帧生成技术严重依赖Blackwell架构中的Tensor Core等专有部分,所以目前多帧生成技术还仅支持RTX 50系显卡。

官方通过不同DLSS 技术对比可以看到在4K分辨率下未开启DLSS时游戏帧数为27帧,开启DLSS技术后游戏帧数会有明显的变化。在开启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后游戏帧数达到了245 FPS。另外也注意到延迟的降低,未开启的情况下延迟为73ms,在开启DLSS技术之后延迟也随着帧数的提升降低到了23ms左右。

通过NVIDIA的官方介绍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DLSS 4技术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明显的帧数上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使得电脑延迟降低,从而大幅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让玩家在3A游戏中也可以体验极致的电竞游戏的快感。未来在RTX 50系显卡解禁之后,会有75款游戏和应用开启对DLSS 4的支持。

NVIDIA Reflex低延迟技术:

对于FPS游戏玩家来讲,NV这次还带来了Reflex 2技术,可以通过取消CPU对于指令的排序,采样鼠标最新指令让显卡直接渲染显示从而降低输入延迟的技术。

而且NVIDIA 开发了一种优化了延迟的预测渲染算法,该算法使用来自先前帧的视角、颜色和深度数据,对这些撕裂进行准确的图像修复。玩家可以通过更新的视角看到没有撕裂的渲染帧,并降低了改变游戏内视角位置而产生的延迟。这有助于玩家更好地瞄准目标,更精准地跟踪敌人,提高命中率。对于FPS游戏玩家来讲,这个提升则可以有效避免在游戏中输入延迟带来的影响,在毫秒之间占得先机。

RTX 神经渲染:

除了采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构的全新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外,NVIDIA 还推出了 RTX 神经着色器,将小型神经网络引入可编程着色器,开启了图形创新的新时代。神经着色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辐射缓存、纹理压缩、材质、辐照场等。这是一套 AI 和渲染技术,用于加速更加复杂广阔游戏世界中的路径追踪效能,并创建更栩栩如生的人物。

● DLSS 是应用神经网络渲染的首个范例。我们使用较低分辨率的渲染帧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该网络经过训练后可输出全分辨率的帧。

● DLSS 已经发展到可以生成完整画面帧,并理解场景的构成,包括阴影、反射和遮蔽等,从而生成优于原生渲染的图像。支持多帧生成技术的 DLSS 4 现已发布,在整套 DLSS 技术的作用下,相比于传统图像渲染,我们可将帧率提升高达 8 倍, 并提供优于原生渲染的画质。

● RTX 神经网络着色器将推动今后十年的图形创新。它们可用于将纹理压缩多达 7 倍,从而节省大量显存。也可以用于在游戏中创建电影级纹理,甚至更先进的光照效果。

● RTX Neural Faces 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式,利用生成式 AI 提高面部图像质量。与传统渲染不同,Neural Faces 将简单的光栅化面孔及 3D 人体姿态数据作为输入,并使用实时生成式 AI 模型推理得到更加自然的面孔。

● RTX Mega Geometry 可通过实时细分曲面在 GPU 上智能地批量更新三角形集群,减少 CPU 开销,提高光线追踪场景的性能和图像质量。

4:2:2 10bit H.264/H265 视频编码解码:

Blackwell增加了对4:2:2 10bit H.264/H265色度采样视频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支持,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因为之前422 10bit H265格式的素材对于每个创作者来讲都是一个灾难,而目前主流的微单相机拍摄的高清视频格式就多是422 10bit的,现在通过50系显卡就可以直接实现硬件解码剪辑了,省去了用户转代理的工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Blackwell 的全新第 9 代 NVENC 支持 8 位和 10 位视频输出的 H.264/H.265 4:2:2 编码。以前,4:2:2 H.264/H.265 的输出仅限于 Voukoder Pro 等基于软件的编码选项,而现在创作者可以以比基于 CPU 的编码解决方案快 11 倍的速度输出 4:2:2 视频。用户可以在 Black Magic Design、DaVinci Resolve 以及剪映等剪辑软件中对 4:2:2 视频进行解码和编码的视频编辑。

生成式AI FP4:

GeForce RTX 50 系列增加了原生 FP4 支持,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FP4 是一种低量化方法,类似于文件压缩,可以减小模型大小。与 FP16(大多数模型采用的默认方法)相比,FP4 仅占用不到一半的内存,使 50 系列GPU 的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了 2 倍。通过利用 NVIDIA TensorRT Model Optimizer 提供的先进量化方法,这些改进几乎不会降低输出质量。简单地讲,在FP 4模型时,我们不需要受到显存容量大小的限制就可以在用户实现本地运行。而原先在FLUX.dev 模型在 FP16 时需要超过 23GB 的 VRAM,这意味着它只能由 GeForce RTX 4090 和专业 GPU 支持。而使用 FP4 时,FLUX.dev 只需要不到 10GB,因此可以在更多的 GeForce RTX GPU 上本地运行。这里我也使用了这张RTX 5070 Ti显卡测试了FP4与FP16模型的测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测试结果。

当然这次RTX 5070 Ti系显卡升级带来的可不只是这些,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还是通过直接的性能测试通过数据来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参考吧。

性能测试:

产品型号: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Ti Advanced OC 16GB

芯片系列:GeForce RTX 5070 Ti

产品系列:Advanced系列

CUDA核心:8960个

基础频率:Base:2295Mhz;Boost:2452Mhz

一键超频频率:Base:2295Mhz;Boost:2512Mhz

显存频率:28Gbps

显存容量:16GB

显存位宽:256bit

显存类型:GDDR7

显存带宽:256bit

外接供电:16pin

TDP功耗:340W

显示接口:3*DP2.1b+HDMI2.1b

产品尺寸:330*140*60.5mm(不带挡片)

GPU-Z查看OC频率信息,在OC模式下Base:2295Mhz;Boost:2512Mhz,连接速度PCIe 5.0。

DLSS 4测试:

3DMark测试软件中NVIDIA DLSS测试更新到Demo版本后也加入了对于DLSS 4技术的测试选项,大家可以手动选择测试DLSS 4技术,选择Performance测试。

首先是一组DLSS 3 的测试分数,可以看到RTX 5070Ti在DLSS 关闭的情况下帧数为41.96FPS,开启DLSS后帧数直接达到了154.71 FPS 。

来到DLSS 4选择4x测试后,在DLSS关闭下帧数为42.19 FPS,开启DLSS 后帧数达到了惊人的256.94 FPS。可以看到在DLSS 4技术加入后游戏帧数会有明显的提升。这里纠结老显卡的玩家可以不用再纠结了,因为DLSS 4多帧生成技术严重依赖Blackwell架构中的Tensor Core等专有部分,所以目前多帧生成技术还仅支持RTX 50系显卡。

游戏表现:

目前已经有超过 75 款游戏和应用已支持DLSS 4技术,借助全新 Transformer 模型,DLSS 多帧生成技术可为每个传统渲染帧生成多达三帧,配合整套 DLSS 技术,最高可将帧率提升至传统图像渲染的 8 倍。目前「2077」、「心灵杀手 2」、「霍格沃兹之遗」、「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等多款游戏升级后就可以看到其加入了对于DLSS 4多帧生成技术的支持,玩家已经可以通过多帧生成技术实现在游戏中获得更高的游戏帧数表现。

另外也有部分游戏虽然支持但是可能还需要玩家在NVIDIA APP中对某个游戏的「DLSS 帧生成」进行设置。比如类似FPS射击游戏的「漫威争锋」。这里我也手动测试了再开启多帧生成4x后,对比未开启DLSS 下的游戏帧数表现。

测试之前觉得RTX 5070 Ti显卡会是2K分辨率玩家的首选,但是实际测试下来发现原来RTX 5070 Ti显卡是一款可以战4K的选择。得益于DLSS 4技术,开启帧生成4x之后在4K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数甚至可以达到168.38 FPS,这个帧数表现可以满足目前主流的4K 165Hz 电竞高刷显示器的使用需要。通过测试结果也可以看到开启DLSS 4技术后,相比开启之前提升非常明显。即便在1% Low帧数据也非常可观。

对比RTX 4070 Ti显卡测试成绩也可以看到,在「2077」游戏中4K分辨率下开启光追的情况的时候游戏平均帧数提升明显。

大家关心的画质方面,我这里也录制了游戏内Benchmark测试过程的视频。实际对比DLSS 4和DLSS 2画质也可以看到,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并没有降低游戏画质。甚至在DLSS 4技术下画质清晰度肉眼可见的比DLSS 2下游戏画面细节更丰富,画面亮度、对比度更讨好视觉。

对比可以看到左侧的DLSS 4和右侧DLSS 2在大门处位置细节,DLSS 4下会有更多细节。

室外场景下,树影位置细节对比也更明显。依旧左侧是DLSS 4右侧是DLSS 2,可以看到DLSS 4左侧的树叶细节更丰富,而右侧的会有更多涂抹的痕迹。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也是一款目前已经更新支持DLSS 4的游戏,这里也针对这款游戏做了不同DLSS 4模式的游戏帧数测试,可以看到在DLSS off的情况下帧数为48 FPS,在开启DLSS 4 4x后游戏帧数提升到了112。虽然游戏帧数提示没有达到惊人的10倍,但是帧数提升依旧非常亮眼。

「漫威争锋」这款游戏是可以通过NVIDIA app开启DLSS 4多帧生成的,这里我也手动测试了在NVIDIA app中开启多帧生成前后的帧数变化,可以看到开启DLSS 4 4x之后游戏帧数提升非常明显。

另外也做了多款游戏的4K分辨率下的游戏Benchmark内测,其中在「黑神话 悟空」游戏中画质等级为影视级画质、全景光追超级,超级采样清晰度为50。其他游戏设置均为最高画质下,开启最高等级光追效果以及开启DLSS 技术下的游戏平均帧数测试成绩对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TX 5070 Ti显卡的游戏表现。我觉得还是足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对于游戏玩家来讲,这样一款在6K价位上的显卡是值得各位玩家关注的。我们也距离4K分辨率下畅玩3A游戏又进了一步。

小结:通过游戏测试各位可以发现这张RTX 5070 Ti的游戏表现非常亮眼,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已经可以比肩上代旗舰RTX 4080的游戏帧数了。而且相比RTX 4070 TI来讲更是全面的超越,这也说明这款RTX 5070 Ti显卡有战4K分辨率游戏的实力。虽然这里我没放出2K分辨率游戏的数据,但其实在2K最高画质下游戏帧数的提升更明显,完全可以满足目前2K 240Hz甚至喂饱2K 360Hz超高电竞显示器的刷新需求。所以如果你是2K高刷显示器用户来讲,RTX 5070 Ti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K分辨率下超高帧数的表现会让你感到惊艳的。

AI性能测试:

NVIDIA RTX 50系显卡加入对于FP4的支持,会大幅提升RTX 50系显卡的AI性能表现,这里也通过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测试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TensorRT人工智能引擎下首先是SD 1.5 FP16模型精度下测试得分3833分,总体消耗时间:26.084s,总体图像生成速度:1.630s/image。

SD XL FP16模型精度下测试得分3387分,总体消耗时间:177.145s,总体图像生成速度:11.072s/image。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测试中七彩虹iGam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在UL的Procyon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测试中PHI 3.5、MISTRAL 7B、LLAMA 3.1、LLAMA 2这4个大语言模型下的得分分别为4298、4654、4431、4446。

这里对比一下RTX 4080显卡的同平台测试成绩,可以看到整体RTX 5070 Ti在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大语言模型测试中表现均可以领先于RTX 4080,对于想布置Ai算力平台的玩家来讲,也许个人玩家在选择显卡时可以首先考虑RTX 50系显卡了。(测试数值越大越好)

而得RTX 50系显卡益于全新的第五代Tensor核心使得Blackwell架构显卡可以处理FP4数据类型,FP4 提供了一种较低的量化方法,类似于文件压缩,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小模型大小,让AI运算对显存的要求更低,效率自然也大幅提升。所以这里也测试了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Demo for NVIDIA测试,模型为Flux1DEV_ONNX。具体测试成绩如图。

这里依旧对比同平台下RTX 4080显卡的测试表现,可以看到不论是在FP8或者FP4不同模型精度下RTX 5070Ti都具有更好的表现。(数值越小表现越好)

小结:通过Procyon的AI 的各项量化分数的AI测试可以看到,RTX 5070Ti显卡均有不错的性能表现,测试分数方面都要优于上代旗舰RTX 4080的数据表现。得益于对FP4模型精度的加入,玩家在布置本地运行的时候,在显卡选择上的余地也更大。而且随着FP4 模型精度的加入未来也会有更多应用上的优势,所以还是推荐想要自己布置本地AI的玩家在显卡选择上可以更偏向于RTX 50系显卡了。

基础性能测试:

测试方面首先是3D Mark 基础测试,可以看到彩虹iGam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整体的性能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相比RTX 4070 Ti或者RTX 4070 Ti SUPER都有15%至20%左右的性能提升,而且还测试分数甚至小幅领先于RTX 4080显卡的成绩。对于等待很久的玩家来讲,这样一张在价格和功耗上都有不错的表现的RTX 5070 Ti应该会让很多玩家心动吧。

具体通过图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和RTX 4070 Ti以及RTX 4080的显卡测试分数,不少性能测试都要优于RTX 4080的表现,而且功耗方面RTX 5070 Ti显卡满载下不过320W的表现相比前代旗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3DMark的光栅测试方面,测试成绩大家可以参考一下,Port Royal提升明显。

还是对比RTX 4070 Ti以及RTX 4080的显卡测试分数,可以看到RTX 5070Ti的光栅性能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各项测试中相比前代RTX 4070 TI都有大幅的领先,而且对比RTX 4080显卡也有超越的分数表现,对于纠结老显卡还是新显卡的玩家应该可以不要顾虑了,RTX 5070 Ti的价格应该是要比目前RTX 4080更具性能优势,更何况游戏方面还有DLSS 4的加持。

七彩虹iGam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在一键超频频率下(即OC频率)的甜甜圈烤机测试,可以看到烤机十分钟后GPU频率2482MHz,显卡温度61℃,显存温度60℃,显卡功耗:310W,风扇转速1978RPM。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开箱:

这次测试的这张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是七彩虹次旗舰的AD系列了,包装采用了黑色的外观设计,正面是显卡的渲染图。这次七彩虹的iGame Advanced 系列引入了哈氏天体的概念,名为Advanced的探测器对神秘星系展开探索,从而引出莫比乌斯环的设计理念。

包装左下角非常显著的位置标注了16GB GDDR7显存设计。

包装背面详细介绍了产品卖点以及七彩虹Advanced系列核心的风冷设计元素。

包装内盒质感也很不错,银色的Advanced字样与显卡线稿设计。

打开包装就可以看到这张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的全貌了,作为一张定位次旗舰的显卡。七彩虹在这张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外观与散热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附件方面提供了三个8 Pin转16 Pin的供电线、5V RGB 灯光同步线、显卡支架以及一个螺丝刀。

金属显卡支架的质感十足。

七彩虹iGame RTX 50 系 Advanced 显卡采用三风扇设计, 在设计上产品引入了更多的圆角和曲线元素,三个风扇元素组成了莫比乌斯环的设计语言。作为一款旗舰显卡还在显卡风扇位置设计了环型ARGB灯光,灯光效果可以在点亮后穿透黑透外壳给玩家带来不同的视觉设计。

显卡外壳上大胆地采用磨砂黑透外壳够隐约看清显卡的内构美学,整体显卡的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家上手把玩的。101+86+101mm三把风扇,可以有效地帮助显卡散热,使得空气形成漩涡聚风吸入提升风压,增加进风。

显卡三风扇中间的风扇采用了红色圆环装饰,通过黑透的外壳可以看到内部全新的风扇骨架采用了金属红的涂装设计,细节方面「拿捏」。

显卡的中框设计采用了金属装甲设计,为显卡整体提供了更多刚性。显卡侧面有 Advanced 字样装饰。

显卡厚度达到60.5mm,显卡尾部有iGame字样装饰。另外显卡的星环RGB灯光也延伸到显卡尾部,在点亮后会有一定的灯光效果。

16 Pin供电接口一侧还有5V RGB灯光同步接口,可以通过附件的线材实现与主板的灯光同步。

金属背板自然是这个级别显卡的标配,尾部圆形的镂空开窗设计,也可以更有助于显卡散热。

在一定角度下观察,显卡背后尾部的原形开窗在不同角度下还可以看到七彩虹iGame的logo。

接口方面RTX 50系显卡标配设计的3个DP 2.1b和一个HDMI 2.1b接口,另外iGame 显卡的一键超频按键也设计在显卡PCI挡板位置。

简单拆解:

这里也简单地拆解了三风扇部分来看看内部的散热模组,可以看到作为次旗舰级的七彩虹iGame RTX 5070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内部采用了导流型鳍片设计。

细节上导流型的鳍片设计,散热鳍片之间有间隔不同的空间间隙,可以更有利于风流进入,加速内部气流循环,提升散热效率。

通过鳍片可以看到内部7热管设计,回流焊工艺设计热管与鳍片连接紧密。这样也让这张显卡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表现。

延伸到显卡尾部的RGB灯板。

iGame Center灯光设置:

显卡的灯光部分可以通过iGame Center软件进行灯光管理。

iGame Center软件可以进行灯光管理以及硬件超频设置,如果你是七彩虹全家桶用户就可以通过iGame Center软件快速进行整机的灯光同步。

七彩虹iGame RTX 5070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的灯光部分还是非常炫酷的,黑透的外壳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示显卡的灯光效果。

灯光支持自定义设计,点亮后更有莫比乌斯环的设计。

更多灯光效果展示。

总结:

通过这次测试大家可以看到,这款 RTX 5070 Ti 显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价格上相比RTX 5080和RTX 5090 D 两张显卡更加亲民,通过测试也可以看到它在DLSS 4与神经网络渲染的加持下可以满足玩家4K 分辨率下的游戏需求,甚至在生产力与AI表现方面RTX 5070 Ti表现地都非常抢眼,而且功耗与价格都更佳「亲民」。

回到这张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显卡上,次旗舰级的定位让着这张Advanced 有着出色的外观设计与灯光效果,在做工与散热上也都是赶超旗舰级的存在。对于喜欢火神或者Ultra的玩家来讲,这张RTX 50系Advanced会是另外一款风冷旗舰的选择。对于想最近升级RTX 50系的玩家来讲,推荐你在2月20日首发这次直接冲这张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显卡。

0 阅读:0
抖动数码

抖动数码

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点评科技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