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三教洞——马一平

善举之行 2024-10-22 08:01:02

崆峒三教洞——马一平

天梯登上按云驹,竟显奇观道佛儒。

洞里香烟燃圣火,人间精粹化腾图。

崆峒梦聚三千界,泾水歌开十万途。

相济互融包玉宇,丰隆景象步通衢。

「道源崆峒」一洞纳三教崆峒山————三教洞

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平凉知府顾光旭,初来平凉,便对崆峒名胜十分仰慕,于是任职不到半年,拔去冗务,到崆峒山游览。当顾光旭游至通往隍城山路时,看到岩壁下有一石洞,洞前几株枣树,盘曲如龙蛇状,因此取名“枣龙洞”。

民国年间,又在洞前绝壁上修建了飞仙阁,南侧修建厢房四间。三教洞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洞,深约6米,宽约4米,顶部为弧形,洞内供奉道、释、儒三教始祖,其中老子居中,释迦摩尼、孔子分居两侧。

显然,三教洞原是道教场所,后来演化为道、释、儒三教共存,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土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事实,由此看来,中华民族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博大的、多样化的文化体系。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老子被奉为始祖,他所著的《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但他却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创始人是东汉顺帝时期的张陵,当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天师正一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因张陵创道有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张道陵,又因其弟子尊称他为天师,所以他创的道教叫做天师正一教。

天师正一教还有一个名字叫“五斗米道”,凡是入道之人都必须交五斗米。天师正一教的道士属于居家道士,可以娶亲,虽然也讲斋戒但可以喝酒、吃荤;讲究随缘和积累功德。

道教除了由张道陵所创的天师正一教外,还有一个大流派,就是金代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教,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主要讲人生修炼方法,道士必须出家、投师、住庵、吃斋,不能结婚,崆峒山就属于全真派。

为儒家只是思想,并无有形的教派,因为汉武帝的大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孔子作为无形教派的教主我们也供奉于此。

沿“上天梯”继续攀登,就到了崆峒山最负盛名的三教洞。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洞,深约6米,宽约4米,洞内将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于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万物、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和兼收并蓄的传统,也昭示着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古刹名山独特的精神。

编辑:张耀忠

0 阅读:0

善举之行

简介:发现身边的小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