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的名字都很奇怪?和现代截然不同?

堇宾评趣事 2025-03-11 04:30:18

如果穿越回春秋战国时期,随便翻开一本史书,都能看到拿着奇怪名字在舞台上“蹦跶”的人。

比如晋国的“姬重耳”,听名字完全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晋文公。

又比如楚国的“芈月”,后来很多人因为电视剧才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再或者像“百里奚”“伍子胥”等,总感觉这些名字里夹带了些古拽拽的味道,与咱们今天常见姓名画风截然不同。

为什么那会儿的人名和现代人差那么远?

一、从母系遗产到父系记号

翻开更早的先秦文献,我们能发现“姓”和“氏”最初可不是一回事儿。

别看现在我们说“免贵姓张”“免贵姓刘”,一口一个“姓”,真要溯源就会发现,早年间的“姓”多保留了母系社会的遗存。

像“姬”“姜”“嬴”这些,都带了女字旁,说明上古母权色彩很重。

这些就是最古老的“姓”,它们代表的更多是血缘族群或远古图腾。

而“氏”呢?它往往是自家祖先封地或者官职的分支标识,就好比“孔丘”的“孔”,和他祖先的封地渊源密切。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裂变的时代,不仅各国之间你争我夺,内部的宗法和分封制度也逐步走向了衰亡。

曾经用于区分血缘的“姓”,慢慢就不如“氏”那样重要了。

再加上郡县制崛起后,人们开始转向以地域为身份力证。

“公孙”加“某国”这样的称呼渐渐式微,比如卫国的公族“公孙鞅”后来干脆就改成了“商鞅”,直接拿封地名当“氏”。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规矩越来越清晰,最后走向了汉朝之后统一的“单姓单名”格局。

我们现在常见的,“某某姓+单字名或者双字名”,其实就是秦灭六国之后被进一步规范化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秦始皇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让“姓氏合流”来了一次大洗牌,送走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一大堆稀奇古怪又让现代人直呼“听不懂”的复杂名号。

二、当华夏遇上蛮夷

春秋战国之所以出现五花八门的名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时各地族群混杂、文化交融极其频繁。

诸侯林立不说,稍微边远一些的戎狄、蛮夷、吴越等也都和中原政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像吴国、越国、楚国这种地理位置靠南的,君主名字往往带着古越语的烙印,“夫差”“勾践”怎么读都是偏吴、越发音,跟中原“姬氏”之类的命名体系显得格格不入。

这类差异并不只是字面上的,还带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

比如楚王族的名字时而显得华夏化,时而又夹带某种蛮夷特征。

比如“熊绎”和“鬻熊”就一看就是一回事情,可写起来念起来却让人有点儿分不清。

换到现代,相当于同一个人又有一个中文名,还港式粤语发音听着更顺口,国人在面对外界也会换一套“英语名”,多重身份自己都能用。

同样在这个社会剧变的节点,士阶层也在崛起。

百家争鸣之时,思想家们不仅注重“个人品牌”,在名和字之间还时常寄托某种深意。

孔子名“丘”,字“仲尼”;墨子名“翟”;韩非那一个“非”字,则似乎暗含对传统的反思和法家思想的进取。

也就是说,春秋战国的“名字”,背后经常关联到他们的思维模式或政治主张,把姓名当成标榜自我、宣示立场的“个人LOGO”。

三、文字统一前的乱炖

要知道,那会儿诸侯国众多,方言语音可谓天差地别。

更别提文字尚未“书同文”,各国之间一样的发音可能对应不同的字形,甚至同一个人名,放到不同国家的史料里,就能写出完全不一样的记载。

就拿“荀子”来说,大家熟悉他是“荀况”或“孙卿”,但在赵国或齐国的档案里,称呼方式可能各有差异。

换做今天,就好比一个人到不同省份,一会儿人家给他用拼音缩写,一会儿又给他起个带方言口音的代称,久而久之就变出好几种别名。

再进一步,从北到南,地跨中原、草原、岭南等广泛地域,常常还会出现音译现象。

比方说后来在史书里常见的“冒顿”,因为当时文字不统一,只能用最接近的读音来记载,至于那个字本身有没有啥意思,并不太考虑。

还有“匈奴”,原本是北方游牧部落的自称还是外人对他们的贬称,随着文字记载层层叠加,我们也只能从略带偏见的史书里去猜测。

除了地理和语言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命名还经常受到巫术和宗教影响。

尤其在楚地,“熊”“敖”“戌”之类看似“兽性”或“神秘感”十足的字,频繁被用在人的名字里。

可能就是昭示着家族的图腾或护佑平安的神力,跟咱们现代起名讲究“好听易写”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结语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冒出那么多让现代人觉得“奇奇怪怪”的名字?

一方面是社会制度大变迁导致“姓”“氏”发生合流和异化,另一方面是族群融合、语音文字多元化,让名号彻底朝着五花八门的方向狂飙。

那时候,人们不仅仅是给孩子随手取一个便于记录的称谓,更是赋予它家族血缘、政治立场乃至神祇庇护等深层意义。

某种程度上,一个名字就相当于一部超浓缩的春秋战国史。

等到“大一统”真正实施之后,秦始皇和历代王朝推行“书同文、行同伦”,终于让社会在管理层面上获得了某种统一,姓名的格式也趋于整齐划一。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18
堇宾评趣事

堇宾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