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记”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清楚,但是“忆”起来就模糊了,比如三岁之前的记忆。
人们常说“打记事起”,也就是三到六岁这个区间,说明几乎每个人对于三岁之前的记忆都是模糊的,为什么这几年的事情就记不住呢?
实际上,对于这一普遍现象,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童年失忆症”。指的是成年之后,无法回忆起出生后那几年里发生的事情。
但是,按理说小孩子到了一两岁能说话,就表明已经可以形成记忆了。那么这些记忆是否为短时记忆?为什么不能形成长期记忆呢?
如果按照记忆的时间长短来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就是指非常短暂的记忆,能维持的时间非常短,通常以秒或毫秒为单位,比如旁边某个人说话,虽然我们没用用心去听,但也能在某一瞬间回忆起来,但这种记忆转瞬即逝。
“短时记忆”的时间长度就提高到了几秒或者几分钟,比如你现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但是过一会儿其中的内容就会忘记。
“长时记忆”就能达到数天或者数年,比如小时候课堂上不听讲,挨了老师一鞭子。这种记忆非常深刻,也许会一直存在脑海里。
造成记忆时间长短的原因在“海马体”。“海马体”是我们大脑的记忆中枢,主要负责学习和形成记忆。就相当于电脑的内存条,可以将接受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形成记忆。
但一个记忆片段如果在短时间内被反复提及或反复记忆,海马体就会将这一段记忆转存到我们的大脑皮层,形成长期记忆储存。反之,就会成为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
同时,海马体也充当搜索引擎的功能,将大脑中储存的记忆关联起来,以便需要时能找到。
不过,年幼时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如对于记忆非常重要的海马体,需要在三到六岁时才能快速发育至成熟。
除此以外,大脑中的神经元及其环路也是储存、传递记忆的物质基础,年幼时它们极其不稳定,记忆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遗失。
所以说,大脑的发育不成熟是导致“童年失忆症”的主要原因。
虽然说小时候的大部分记忆都会遗忘,但是某些重要的场景或经历还是会在脑海中有一丢丢印象。比如说搬家或是挨揍等,这些受到伤害或是产生强烈情感的事件。
因为这类记忆有杏仁核的参与,杏仁核是产生情绪的脑部组织,特别是形成创伤性的记忆更容易长期保存。
这些令人恐惧或痛苦的记忆往往比快乐的经历更有价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生理机制。
到了6、7岁左右,咱们大脑基本发育成型,因此在这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让我们可以清晰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