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们是台上的金牌组合,戏里的默契搭档,一个是千面影帝,一个是江湖王者;却在事业巅峰时期分道扬镳,26年的分分合合,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范伟曾经说过:能有今天的地位,最感谢的就是赵本山。 而赵本山却说范伟成名后 忘恩负义,翻脸无情! “你知道现在范伟腕多大,人哪是当初啊?你还能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吗?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样”
如果没有赵本山,范伟可能还要多跑N年龙套!
1995年,由赵本山和范伟合作的小品《牛大叔提干》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范伟也憧憬着能一夜成名,家喻户晓,怎奈赵本山杀伤力太强,让身边一切绿叶都黯淡无光。大家只记住扯蛋的台词却没记住那个发明扯蛋的胡秘书,1996年,赵本山和范伟两人再度搭档春晚节目《三鞭子》,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但范伟依旧不温不火。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范伟深受打击,连续四年上春晚,连续四年无人知,
2001年,赵本山和范伟搭档春晚小品《卖拐》,节目中,范伟一改往日风格,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观众,这次,观众终于记住了他。而对范伟来说,《卖拐》在那年春晚造成的轰动效应,总算把这个上了5次春晚的男人捧红了。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范伟很珍惜,也很感恩。因为他知道,要不是老大哥赵本山的提携,他不可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2004年,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由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合作的经典小品(送水工)再次火遍大江南北,一举拿下了当年春晚小品一等奖。
但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也成为了高秀敏在春晚中的绝唱。没过多久,高秀敏就公开指责赵本山,说:你挣了24W,为何就给范伟7000,这也能拿的出手?赵本山却说:你懂什么?没有我的话,范伟能出名?他还想挣我的钱?对于此事,范伟自始至终没有回应,
话说得直,但确实是这道理。95年到97年三个本子,范伟都没什么存在感。但老赵一直要求带他。后来拍《刘老根》《马大帅》,本山更是在不遗余力地推他。还不仅仅是资源、人脉。范伟一路表演,都是被本山带着走。后来的“药匣子”“范德彪”,走的是本山那套东北喜剧路子,口吃、憨直、彪乎乎的表演方式,离不开老赵启蒙。
范伟虽然一直和赵本山合作,但心中的隔阂却日渐加厚。涉足影视圈让他看到了另一个闪光的自己。
2005年,二人共同出演小品《功夫》,同年8月,高秀敏突然去世,加速了赵范二人分崩离析;出演最后一部小品前,本山对范伟就有了意见;那几年,范伟频繁跑北京,在外面接戏,《看车人的七月》《手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拿老赵2005年接受采访原话说就是:“以前我找他,他会把所有的事都推掉,现在他就做不到了,因为他也忙。”
但两个人还不至于撕破脸皮;
之后的几年,范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电影上,喜剧片、文艺片、商业片,能演的他都上。还别说,范伟真拿下了几个影帝,其中不乏含金量极高的奖杯。赵本山却很难受。范伟刚离开的时候,他找上了宋丹丹,两人的合作产生了化学反应,效果相当好。但在2009年,宋丹丹不再上春晚,赵本山就头疼了。他再次找上了范伟,可范伟连电话都没接。这让赵本山满肚子火,公开阴阳怪气范伟。
“人家多大的腕儿!”“电话都不接我的。”
话里话外都是范伟忘恩负义,红了就不理自己这个带他起来的大哥。一时间,外界纷纷唾骂范伟。范伟只能出面解释,当时正在筹拍一部戏,为了更好的创作把手机关掉了。并非不接赵本山的电话。无论范伟是有意没接赵本山电话,还是无意没接赵本山电话,都没有区别。在赵本山眼里,就是范伟当了影帝翅膀硬了,不愿意再听他这个大哥的话了。
情急之下,老赵只能拉徒弟小沈阳演《送蛋糕》。节目又被枪毙。直到春晚前十几天,才临时弄出个《不差钱》。那年为了春晚,老赵七天七夜没睡觉,压力大到痛哭。发布会上,赵本山终于绷不住,才半笑半怒说出前面那番话。并且旁敲侧击地批评范伟:“以前我们都是靠春晚这个平台火的,现在你怎么就不愿意上了呢?”虽然后来找补说“我理解他,他名气大了,有他自己事”,但两人的关系,终究还是崩裂。
此后,二人友谊彻底翻船,十年友谊,落下帷幕;
范伟离开的根本原因,是和本山艺术理念和性格的巨大差异,简单说,找不到归属感。
彪哥的出身并不像他所说的,年少轻狂,打打杀杀。生活中的范伟,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内向和拘谨的人,细心敏感,特别顾及别人的感受。
而赵本山呢,在舞台上是老蔫儿,偏瘫吴老二,生活中却是个外向豪爽,啸聚山林的主。早年办公司,倒煤炭,卖钢材,后来又左右逢源,经营本山传媒,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小剧场,成就娱乐帝国,
直到2020年《刘老根3》,才看见了范伟的身影,范伟和赵本山那一抱,彻底让这“隐藏”十多年的恩怨烟消云散。范伟对赵本山说:我回来看你了。赵本山回应到:回来就好。
出自《唐伯虎故事汇》丨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