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最怕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难封侯?原因自古争论不休

梦回桃花源记 2024-11-29 15:46:16

文/峯言峯语

编辑/峯言峯语

〖~~~《·前言·》~~~〗

李广是名门之后,他的祖宗是秦朝的名将李信。

他继承了家族的战斗基因,和匈奴打了四十多年,参加了将近七十场战斗。

他的威名,让匈奴人一听就腿软,给他起了个“飞将军”的外号,意思是他打仗就像飞一样快,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广还是个射箭高手,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他的传奇事迹。

话说有一天,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里藏着一只老虎。

他立刻弯弓搭箭,全神贯注,一箭射出去。

第二天,他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被射中的竟然是一块巨石,箭头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箭尾也几乎全部没入。

这箭法,真是神乎其技!

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汉武帝那个频繁用兵、军功易得的年代,竟然没有被封侯,这事儿确实让人感到惋惜又困惑。

他的未被封侯之谜,也成了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许多人都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

心胸狭隘

有人觉得,李广没能被封侯,问题可能出在他自己的性格上。

他这个人,自视甚高,心胸也不够宽广。

举个例子,有一回李广夜里带着随从打猎回来,经过霸陵亭,那时候汉律规定晚上不允许带刀通行。

那天霸陵尉喝了点酒,就拦住了李广,不让他们过,坚持要他们留宿。

虽然霸陵尉是酒后执法,态度也硬了点,但人家毕竟是在履行职责。

没想到,后来李广当上了右北平太守,就以公事为借口,让霸陵尉去边疆,等他一到右北平,李广就找个理由把他杀了。

这种公报私仇、滥用职权的行为,显示了李广的小心眼和缺乏气度。

李广连个小小的尉官的小过失都记在心里,这说明他功名不成,不仅仅是因为杀了投降的人,更因为他器量小,所以没被封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杀降不吉

在古代,杀害俘虏被认为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而李广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

因此,有人认为李广之所以没有被封侯,是因为他“杀已降”而受到了惩罚。

李广曾经因为屡次未被封侯而向当时擅长星相占卜的东方朔请教。

李广问他:“自从汉朝与匈奴交战以来,我从未缺席过,但那些才能不及我的人,却因为军功被封侯,而我却没有。难道是因为我没有一点功劳吗?还是我的命运就不该封侯?”

东方朔便问李广,在他一生与匈奴的交战中,是否有过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

李广坦白说,他在陇西任太守时,曾诱降了800名羌人,但他没有遵守承诺,反而在那一天将800名羌人全部杀害,这是他最为遗憾的事情。

东方朔听后说:“灾难莫过于杀害已经投降的人,这就是将军没有被封侯的原因。”

然而,这种解释多少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因此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

而且,这可能只是东方朔为了敷衍李广而编造的说辞,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大战失利,治军不严

宋朝的黄震有过这样的评价:“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这话的意思是,黄震认为李广在战争中总是失败,所以不应该得到封赏。

司马光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觉得虽然李广战功不少,但在关键战役中总是失败,导致军队陷入危机,过错大于功劳,因此没被封赏。

然而,历史记载中李广的战功还是很显著的。

如果李广真的屡战屡败,或者战绩远不如其他将军,那他又怎么会被屡次重用,还被司马迁称为“名将”呢?这其中的矛盾,确实让人费解。

有一种说法是,李广之所以不受重用,是因为他管理军队太松散了。

以前李广和程不识都担任边防太守,程不识的军队管理严格,有严密的编组和布阵,还有夜间巡逻和清晰的公文处理,全军都得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

但李广的军队就松懈多了,没有严密的布局,军纪也松散,部下多追求安逸享乐。

这样的军队管理,就算李广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总是打胜仗,更别提封侯了。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问题。

李广虽然在小事上不拘小节,但在征战大事上还是很谨慎的,他的部下也没有因此减弱战斗意志。

而且,李广的“治军不严”只是和程不识相比而言,并不足以成为他得不到封侯的理由。

武帝偏见

有人觉得,李广没被封侯,都是因为汉武帝对他有偏见,加上卫青的排挤。

李广打了几个败仗,让汉武帝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不再给他重要任务。

即使后来有人推荐老将李广再次出征,汉武帝也不同意。

在李广生命的最后一战里,作为总指挥的卫青出于私心,把本该李广打头阵的任务给了自己的朋友,让李广走侧路进攻。

结果,60多岁的李广迷路了,知道自己犯了军规,会受辱,就选择了自尽。

就这样,一位传奇名将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结语·》~~~〗

关于李广为啥没被封侯,从古到今,说法多了去了,但好像哪种解释都不太完美,都没法真正解开心中的疑惑。

也许,以上原因皆有之吧。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

0 阅读:18

梦回桃花源记

简介:梦回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