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身死之日,到底是不是曹魏最佳攻蜀之时?

五千年文史 2022-05-25 09:27:55

看到《三国演义》诸葛亮身死五丈原那场戏,许多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眼泪,不仅仅是为着诸葛亮,还为着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前途。许多人担忧,如果诸葛亮一死,曹魏抓住此最佳时机进攻蜀汉,蜀汉不就完了吗?为什么曹魏却偏偏不进攻呢?

答案很明白,因为诸葛亮身死之日,并不是曹魏最佳攻蜀之时,蜀汉还有3道防火墙,牢不可破。

(诸葛亮)

第一道防火墙:秦岭,犹如巨人挡道

巍巍秦岭,西起昆仑,东至大别山,像一条巨蟒横亘在我国中部,是三囯时曹魏与蜀汉天然的分界线。若是曹魏攻蜀汉,或蜀汉攻曹魏,只有6条南北向的山间小道可以通过,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武关道。此六条道,皆险峻狭窄、崎岖难行。若不走此6条道,便只能迂回曲折,绕很大的弯走第7条道—祁山道了。

当年诸葛亮五次北伐,想穿越秦岭,击败曹魏,次次都无功而返,最终北伐失败,身死五丈原。足见秦岭作为曹魏南方天险与屏障,对曹魏南部领土起到的强大的保护作用。

同样道理,如果曹魏反守为攻,南伐蜀汉,同样也难以穿越巍巍秦岭。秦岭便成为了蜀汉北部领土的天然屏障与天险。也就是说,曹魏也极有可能遇到诸葛亮一样的难题,也会数次南征无果,损兵折将。

试举一例。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起10万大军,自长安出发攻蜀之汉中,当时,汉中守军不过3万人,但汉中太守王平毫无惧色,主动出击,大胜。为何?

曹爽从长安攻汉中,只有秦岭山谷中3条险路可走:第1条是著名的“子午道”,又称“子午谷”,总长330km;第2条是傥骆道,总长210km;第3条是褒斜道,总长235km。此三道,皆易守难攻。曹爽选择从第2条险路攻蜀。第2条路严重缺水,运输用的牛、马、骡大量渴死;曹爽征调民夫运粮,民夫也大量渴死。由此粮草不继,军心涣散,先就输了。而汉中太守王平据守“兴势”之险要地势拒敌,大将军费袆乘机绕岭切断魏军退路,魏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回。

有人可能会说,30年后,邓艾翻越秦岭,奇袭阴平,不是轻易灭蜀了吗?但邓艾奇袭阴平极具偶然性,运气的成分相当大。曹魏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偶然性和运气上。故而诸葛亮死后,曹魏忌惮秦岭这道天险或者说防火墙,不可能立即大举进攻蜀汉。

(邓艾)

第二道防火墙:孙刘联盟,犹如长城护身

除了秦岭天险,蜀汉还有一道防火墙是“孙刘联盟”。

孙刘联盟是诸葛亮早在刘备事业草创阶段便提出来的外交政策,也是弱势一方在应对强敌时最为实用的自保之策,毋庸置疑,相当正确。从已经过去的历史看,孙刘合则胜,分则败。比如赤壁之战,孙刘两弱对一强,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基础;再如孙权袭荆州、刘备战夷陵,孙刘两弱起内讧,则蜀国实力受损,元气大伤。诸葛亮殚精竭虑,花数年时间才恢复元气,之后不计前嫌,真诚地联络孙权,弥合了孙刘联盟。皆因孙刘联盟实在太重要,对于保护蜀国安全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唯一选择。

有孙刘联盟存在,则曹魏不敢轻易袭蜀,因为害怕孙权乘隙而入,在背后捅刀子。我们可以看看曹魏在秦岭一带的防守线。曹魏一共投放了3支力量在南部应对蜀国与吴国,从西往东分别是:夏侯渊在西部御蜀;曹仁在中部荆襄一带御蜀与吴;张辽在东部合肥一带御吴。上述三地,经常发生战争,最出名的就是西北汉中之战,荆襄关羽袭襄阳之战,合肥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战。

如果曹魏大举攻蜀,必将抽调东部张辽及荆襄曹仁部分兵力,削弱东部防线,给孙权以可乘之机。则孙权必趁机袭魏。有人说,孙权为自保不一定趁机袭魏,这就不尊重事实了。事实是,孙权平时一有空就爱在合肥搞事情,没有机会都想搞,有机会了他当然不会放过。再说了,曹魏攻蜀,蜀亡,则吴将不保,孙权岂能不明白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魏若攻蜀,吴必救蜀,救蜀就是救自己。

诸葛亮死后,其实魏国一直在等待“孙刘联盟”的破裂或弱化,但“孙刘联盟”被呵护得很好,不会破裂了,只能等待它弱化。

公元252年,孙权死,孙亮继位。孙权这个大佬的死在曹魏看来,无疑是弱化了吴国,也弱化了“孙刘联盟”,司马昭趁机攻吴,结果还是失败了。只好继续等待。

公元258年,吴国内乱,孙綝废吴帝孙亮,立孙休为帝,后孙休又杀死孙綝。之后,东吴内乱继续,国力越来越弱,“孙刘联盟”已不足为虑。于是司马昭在公元263年起三路大军伐蜀,蜀亡。

第三道防火墙:正确的接班人已经选定

诸葛亮离世前,为蜀国留下3大人才:蒋琬、费祎、姜维。三人存在,其作用不亚于诸葛亮。

首先说姜维,姜维是诸葛亮衣钵传人,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而且是11次北伐。姜维懂得诸葛亮北伐之深意,北伐是以攻代守,乃最佳防守方式,所以他坚持北伐,让曹魏疲于应付。而且,姜维11次北伐,战果不错,其中5胜、4平、2败。平心而论,姜维北伐利大于弊,是有大功的。这样的将领,曹魏能不忌惮吗?

姜维之外,还有蒋琬与费祎,蒋琬与费祎都是宰相,主持军政大局的,这两人也很不错。

蒋琬这个人,很有点像西汉初年的曹参,他明知自己不及诸葛亮,于是牢牢地、不折不扣地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外支持姜维北伐,发挥姜维才能;在内宽宏大量,尽量弥合各方势力,团结对敌。

蒋琬去世后,费祎继之。费祎为相有创见,善于因条件变化而变化,他主张休养生息,积聚力量,少动兵戈,限制姜维北伐兵力。数年之内,即使蜀汉国力得以提升。可惜公元253年,费祎被曹魏间谍郭修刺杀,郭修本是曹魏将领,被姜维俘虏后投降蜀国的。郭修刺杀费祎事件,说明曹魏非常忌惮费祎,也说明曹魏在采取多种手段削弱蜀国,为将来的军事进攻创造条件。

(诸葛亮)

总之,诸葛亮死后,并不是蜀汉就完了,蜀汉还有许多令曹魏忌惮的地方。我们不能太夸大诸葛亮一个人的作用了。

0 阅读:55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