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罗贯中与陈寿各执一词,我们该信谁?

五千年文史 2022-03-27 08:38:11

初中语文名篇《杨修之死》可谓家喻户晓,罗贯中在此文中极力描写了杨修的恃才放旷,把杨修的死因归结为曹操的忌才妒能与杨修的自作自受。然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却持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杨修死于“太子之争”。我们到底该相信罗贯中,还是该相信陈寿呢?

(曹操)

罗贯中认为杨修恃才放旷,自作自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7件事证明杨修“以才犯忌”。

一是“花园门”事件,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杨修告诉大家,他这是嫌大门太窄了;二是“一盒酥事件”,曹操写“一盒酥”于一盒酥之上,杨修一见,将那糕点一人一口分给大家吃了;三是“梦中杀人”事件,曹操说他经常梦见自己杀人,并且真的在睡梦中暴起,杀了一个侍卫,杨修告诉大家,曹操这是怕别人暗杀自己,才弄出来的把戏;四是“邺门事件”,曹操想试一试曹丕与曹植的才干,让两人想办法出邺城城门,但邺门的守卫坚守原则,不让他们出门。杨修教曹植,守卫拦阻便杀掉守卫;五是“鸡肋事件”,曹操久攻汉中不下,想班师回朝又不甘心,于是以“鸡肋”为夜间口号,杨修猜出曹操想撤兵,于是叫军士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接下来还有“吴质事件”、“对答事件”……

(杨修)

总之,七件事都说明了杨修死在他的“有才,却不知收敛”上。在中国古代,一个人有才是好事,可是如果你不知收敛,早晚会出事,因为你的才华会得罪很多人。比如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就是因为过早地展露了他的才华,得到了父亲曹操的赏识,结果被他的兄弟们用鼠药毒死了。杨修也是这样的人,他有才华,但用的不当,每次都将曹操的心思和手段毫无保留地戳穿。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件多么掉面子的事。他能不恨杨修吗?所以,曹操杀杨修是迟早的事情。

这便是罗贯中对曹操杀杨修的解释,初看起来,合情合理,令人信服。不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不同意。

(杨修)

陈寿认为无关才华,是“接班人斗争”的必然结果

其实在上文第四件事——邺门事件中,就暴露了杨修已经卷入“接班人斗争”之中的事实。曹操为了检测曹丕与曹植两人谁适合当接班人,要他们分别想办法打开邺城城门。杨修是曹植坚定的支持者,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曹植通过了检测,但他也因此陷入“接班人斗争”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了。

后来,曹操经过多方考验,放弃了文才多于治才的曹植,选定了心狠手辣、但驭人有方的曹丕为接班人。这种选择是残酷的,因为一旦结果敲定,被抛弃的一方或有灭顶之灾。曹操为保证曹丕太子地位的稳固,以及将来权力的正常交接,必然要将曹植的大权拿掉,并将曹植手下的能臣杀掉……而杨修,正是曹植的死忠,也是不可多得的能臣,曹操不杀了他,恐怕会死不暝目。所以,曹操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杀了杨修。

(曹丕)

上述逻辑,可以解释为曹操杀杨修的另一个原因:杨修死于“接班人斗争”。这个观点,电视剧《军师联盟》是赞同的,里面比较详细地表现了杨修为曹植而死的过程。而且,著名历史学家陈寿也赞同此观点,陈寿在他的《三国志·魏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这段话里的“终始之变”,是指曹操选择了曹丕为接班人之后,害怕曹植会与杨修合谋篡位。所以“以罪诛修”。

可见,陈寿与罗贯中所持观点不同,这两个大学问家各执一词,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陈寿的观点显然更合理

罗贯中与陈寿,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历史学家。小说家以塑造形象丰满的人物为己任,并不在乎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家以记录真实的历史为己任,并不在乎人物形象。从这一点看,我们应该相信陈寿,也就是相信杨修是死于“接班人的争斗”。

当然,有人会说,很多历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其真实性也不见得可靠,这也是事实。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历史规律,从历史的一般规律中寻找答案。

在中国古代,太子一旦确定,将太子的反对派消灭的事很多,几乎成为一个定律。比如说曹魏的邻居东吴,东吴之主孙权在太子孙登死后,改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结果四子孙霸与孙和争权,孙权大怒,废了孙和,杀了孙霸,立幼子孙亮为太子。然后,为了让孙亮的地位不可动摇,孙权将孙和与孙霸的部下几乎都杀了。最可惜的是孙和的重要支持者陆逊,陆逊曾经在荆州争夺战中大败关羽,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乃是东吴擎天玉柱,孙权却狠心地将他逼死,只为了让孙亮平平安安地掌权。

再比如明朝时朱元璋杀大将蓝玉。因为蓝玉是太子朱标的人,可是朱标死了,朱允文成了接班人,而蓝玉表现出对朱允文当皇帝的不满。那么朱元璋便只能让蓝玉去死,而不能留着他,成为朱允文的绊脚石。

(蓝玉)

再举二个反面例子。如果做皇帝的不能为太子清除路障,结果会很糟糕。如前所述,朱元璋虽然清除了蓝玉这个异姓王,可是他没有替朱允文铲除同姓王,结果朱允文的皇位后来还是被朱棣抢走了,这岂非天意!再比如唐高祖李渊。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可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实力不凡,于是李渊帮助李建成打压李世民,结果呢,李世民怒而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取而代之。这件事从反面说明,太子之外的儿子真的不能有太强的实力和太丰满的羽翼。

总之,太子之争是封建社会里政治斗争的主流,曹操应该是在这个主流斗争中对杨修起了杀心的,而不是因为他心胸狭小、嫉贤妒能。

0 阅读:100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