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好像很难再找到从一而终,相守一生的美好爱情。
在新时代浪潮的加持下,生活节奏变快,似乎没有人再墨守过去的规则,而是纷纷有了更自由的选择。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关于00后婚育观的访谈,一位叫小琪的00后女孩撕破了我的价值观:“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在爱情中我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也可以尝试不同性格不同层级的男生,如果不合适,我立刻就可以踹开他换下一个。说实话,我很认同玩腻了就找个老实人结婚这个想法。因为婚姻不是激情,而是稳定和平淡。我需要为我自己负责,也要为我的另一半负责。在我没有安定下来之前,我是不会结婚的。”像她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年轻的少男少女,都想在这个年纪里,体验一把热烈的爱情,等生理上的激情褪去,再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什么是真正的合适?传统意义上的“老实人”似乎带着一些“脑子不灵光”的意味。结婚要找“老实人”,内隐的含义就是:我要欺骗我的过去,伪装成一个纯洁的人,在家里我要掌握主动权,把对方耍得团团转。更有甚者,男性觉得,要找个宽容大度、能伺候他的贤妻良母;女性觉得,要找个能赚钱、任劳任怨的牛马。这样的思想是万万不可取的。没有谁会去牺牲自己,全然没有怨言地去照顾他人。即使有,也会一点一点消磨掉真心,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各自分离。我们和自己的伴侣结婚,图的不就是能互相扶持,共同面对风雨吗?为什么在遥远的封建时代,那时候的人们纯洁而专一,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爱一个人?是因为他们没得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大的错处,根本不能分开。两个陌生人就这样硬被套在了一起,只要家世合适,性格磨合的如何,生活和不和睦,那全靠夫妻两个的良心和本事。现代社会环境自由得多,挑选配偶时多方选择,甚至先行体验一番,再进入婚姻的殿堂,这其实是可取的行为。假如有一个脾气火爆的女生,谈了一个死脑筋的男朋友,这边因为矛盾气得摔东西,那边还不知道为什么生气,生活岂不是过得一团糟。真正的合适,是双方在选择过后,留下的最适合自己的性格,在灵魂上同样能够碰撞起火花,能够共同承担责任的人。而不是随口一句“老实”,就付出自己的一生,也浪费了别人的青春。满足需求在心理学上,性格稳定、可靠、能承担责任的“老实人”,通常在婚姻中容易被选择,而在恋爱中常常被舍弃。因为以上这些品质能够在婚姻中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但在恋爱中不能给另一半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低层级的需要被满足时,人们就会自发地去探求高层次的满足。
而在婚姻中,其实能够满足多种需要层级。老实可靠的人会为长远打算,风险程度低,且重视诺言,能扛起责任。和这样的人结婚,能够建立起较为牢不可破的情感联系,为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而经济学的资源理论和社会孤立理论指出,婚姻让两个人成为经济和利益共同体,也随之扩大了个体的社交网络。这意味着生活成本有人分担,责任也有人共同背负,在这样的环境下,显然是更加可靠的“老实人”更受人青睐。同时,这类人不争不抢,性格平和,另一半如果性格强势一点,就能拿起掌家大权,此时就能够为自尊需要提供一定的基础。跃进的思想观念社会上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交范围的隐性限制显然是不同的。假如一个男性年轻时流连花丛,结婚后安稳下来,只会有人说他“收了心”,“浪子回头”。而一个女性婚前玩的开,只会让人在背后唾弃她“不守妇道”,“找人接盘”。从古至今,“贞洁之门”都高悬在每一位女性的头顶。我曾见过一个知乎的提问:“为什么不把堕胎次数强制加入婚检?”其中一位答主是这样说的:“我是女的,我也建议把堕胎次数强制加入婚检。不仅如此,我还要建议,堕胎时胎儿的父亲和母亲,都要强制登记在医院档案上,上传至公共平台,以后婚检随时可查。既然你都可以知道我有没有当过妈,那我当然也要知道你有没有当过爸。”不同的社会评价显然使得思想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女性起了逆反心理。她们不再理会这些舆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是对于恋爱和婚育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思想观念的碰撞显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登记结婚人数为343万对,同比下降约13%,情势显然不容乐观。相比于掺杂着大小事和遍地矛盾的婚姻,现在的年轻人们似乎更愿意流连于爱情之中不可自拔。
其实我想说的是,不论是结婚还是恋爱,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抉择。有的人爱游戏人间,有的人喜欢安稳平静。那就让自由的人去寻找自由的人,安稳的人和安稳的人结合。我们既不能把另一半当做工具,用来承托自己下半辈子的安稳生活,也不能欺瞒他人,自己得益。最好的还是和一个知心人,组建一个小家,虽然偶有摩擦,但宁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