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24年至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期间,也是大革命高潮时期。然而,随着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开始,中国革命的形势急转直下,直至失败。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幼年时期,面对大革命期间遇到的种种复杂问题缺乏经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更是没有主见,使得全党迟迟难以做出有效应对措施。大革命最终走向失败自然也无法避免了。
尽管大革命最终以失败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但这一时期展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将永远存在于人民的心中,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战斗中展现出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取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这次大革命的失败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大革命期间,只有极少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工作中意识到了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大多数人包括陈独秀在内都没有意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样,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反共的气焰越发嚣张,而在国共两党合作面临破裂时,中国共产党人也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归于平寂。
大革命失败后,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意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组建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组建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关于军队工作方面的理论和制度建设。“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均是人民军队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加速了全面侵华的脚步,全国上下形成了“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一致对外”的新局面。
在这一形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也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率先向国民党展现出了团结抗日的决心,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
“以抗日救国为职志,枕戈待旦,请缨杀敌,已非一日,当华北危急存亡之紧要关头,敢请我国民政府迅调大军增援河北英勇抗战之廿九军,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谨此电达,敬候钧命。”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抵达庐山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作出了很大让步,但国民党方面仍然只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国共合作,蒋介石更是对中共提出的合作方案态度冷淡。
实际上,国共两党关于合作抗日方面矛盾最深、分歧最大的便是关于红军的改编问题。蒋介石不愿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并企图将红军的指挥权也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遭到了中共方面断然拒绝。
同年8月,平津相继沦陷,上海的形势也十分紧张,蒋介石急于调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这一背景下,蒋介石在红军改编的问题上态度有所松动。
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担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分别为115师、120师、129师。
这三个师的番号原来是东北军的,后蒋介石为了削弱东北军,找了个借口将这三个师撤掉了,番号也取消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何应钦提出就这三个番号授予八路军。就这样,国共在军事方面也达成了合作协议,此后,双方一道在抗日战场上相互配合、联合行动,坚决抗日。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联合国民党中的进步力量,积极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同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展开坚决斗争。
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的师长都是我党内重要的将领。115师师长为林彪,副师长是聂荣臻;120师师长由贺龙担任,副师长是萧克;刘伯承出任129师的师长,徐向前担任副师长。
在这六位正副师长中,有五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只有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
作为一名老革命,从南昌起义开始萧克便开始追随中国共产党了。但他却在1955年的评衔中被授予上将军衔。毛主席都曾对他说“委屈你了。”
萧克将军听到外界关于自己军衔的争议后,尤其是一些“评低了”的声音时,他动情地说道:“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失去了无数战友。如今,我幸运地活了下来,甚至还被授予了军衔,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虽然跟当年八路军的另外五个师长比,自己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但这并不影响萧克仍然是我军中的一名重要的战将。
晚年,萧克更是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的儿子萧星华也在后来成为了一名少将,真可谓“虎父无犬子”。
萧星华其实是萧克夫妇的次子,1935年,萧克夫妇在随红军主力过草地时,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当时,产后的蹇先佛身体十分虚弱,加之当时缺少粮食,她差点饿死在长征途中。后来,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将自己的粮食塞给了她,蹇先佛才得以活了下来。后来蹇先佛说,“李伯钊也差点因此而被饿死。”
后来,为了开展革命工作,萧克夫妇将孩子送回了老家,没想到的是,孩子最后还是死在了日军的轰炸之下。
萧星华于1939年出生在河北的太行山区,还没满月时,便赶上了日军对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发起的“大扫荡”。为了革命工作,萧克夫妇将刚出生的儿子送到了当地的一家老百姓家中抚养。
直到三岁时,萧星华才再次见到了父亲。由于忙于前线打仗,萧星华几乎没有怎么见过父亲,但工作繁忙的萧克却不忘关注着儿子的成长。他曾熬夜写下3000个常用字,交给儿子学习,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萧克除了是一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外,他还是一位作家。
战争年代,萧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耗费两年多时间,写下了一部长达20万字的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的初稿。此后,他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在闲暇时间里继续创作修改,最终写下了40多万字。
这部小说于1988年正式出版,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感动于小说中真实的战斗故事和战斗精神,许多有同样经历的老同志更是爱不释手。这部小说还荣获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这位老将军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