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手机摊在她旁边,她看着医生准备手术的忙碌身影,内心说不出的失落。
就在几分钟前,她丈夫张强低头玩着手机,满脸写着“无聊”。
当小丽虚弱地从手术室推出来时,却发现陪护椅空了,护士说,“你先生走了。
”他回家睡觉了,只因为“困得很”。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婚姻的分量,似乎从未沉重到让张强真正承担,每次生活出问题,他总是习惯性地“消失”。
渐渐地,小丽从最初的争吵、失望,到后来的不再抱希望,“自己搞定一切”成为她的习惯。
当小丽明白,她可以一个人,而张强的存在不过是形式,她开始重新思考:这样的婚姻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女人婚内单亲,男人婚内单身,这样的婚姻有多寒心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甚至可能就在你身边。
女人在婚姻里承担大部分责任,生儿育女、家务、经济全力支持,而男人依旧像单身汉一样过日子,对家里要么漠不关心,要么甩手不管。
网上火过一句话:“如果妻子赚钱养家,做饭操持,事事都靠自己,那么这个家也就离散不远了。
”说白了,这是“婚内单亲”和“婚内单身”的矛盾现状。
所谓的“婚内单亲”,指的是家庭里的重担几乎都被女人一个人扛着,而“婚内单身”的男人,捧着手机、喝着啤酒,和婚姻的核心责任玩着“躲猫猫”。
有位朋友分享过她的经历。
她在外拼命工作,工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来源。
她的丈夫却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家里的事情一推再推,包括接孩子、买菜、修电器。
朋友形容说:“就像一个合租室友,彼此生活井水不犯河水。
而我,却扛起了婚姻整个天。”
婚姻本该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小船,可如果一人用力划船,另一人却站在船尾摆手喊加油,那船迟早就会沉。
男人靠不住,女人选择不再依赖电视剧和现实里,总有这样的情节。
当男人长期让女人失望,不提供任何支持或关心时,女人便会慢慢成长为一个完全自立的人。
她们不再将希望寄托于对方,而是从心理到经济都训练自己“一个人就好”。
表面上看,这是“独立”的体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逼出来的选择。
类似的情况在《小巷人家》中有生动的描写。
女主人公黄玲经济条件优越,丈夫庄超英却只顾着自己那点“小目标”,甚至连婚姻的基本职责都难以对等完成。
他的工资贴补婆家,家里大事小情都推给黄玲,甚至连基本的情感支持都做不到。
黄玲没有选择忍耐,她选择主动承担一切——从经济规划到维持家庭秩序,很快,她在情感上也选择了放下。
从这一刻起,庄超英对于这场婚姻的意义,形同虚设。
如果男人在长时间的关系中持续让女人心寒,女人往往会在“强大起来”的同时,逐渐剔除对另一半的依赖。
而一个不需要对方的婚姻,走向尽头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女人强大到无需依靠,婚姻也就走到尽头有人说,“没人天生愿意成为女汉子,都是被生活逼的。
”确实,没有哪个女人会期待自己的婚姻变成一场“自我修炼”。
当夫妻二人变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与“独自顶天立地”的组合,这段关系注定失衡。
假如一个女人需要父亲般的保护,而男人独自忙于“自己的世界”;假如一个女人在努力为婚姻注入养分,而男人却沾沾自喜地以为这样理所当然,终有一天,女人会学会一种技能:剔除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而这个“东西”,极可能就是她曾经深爱的男人。
张小娴有一段很经典的文字:“男人最大的无能,是把女人逼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的确,一个女人强大到可以摆平一切时,婚姻也就成了一个无用的框架。
结尾:婚姻,需要共同努力有人说,好的婚姻是一场“两个人都想赢”的游戏,而不是“我赢你输”。
如果夫妻间缺乏一起面对风雨的决心,婚姻就会在一方疲惫中渐渐瓦解。
而当一个女人开始主动离开婚姻的现场,多半是因为她失望透顶了,决定不再等待。
两个人的婚姻,需要平等分担、彼此关心。
女人愿意依赖男人,是因为她相信这份感情值得依赖;而男人倘若总是用“自己重要”的逻辑让女人失望,最终,婚姻也保不住。
婚姻是一艘小船,且行且珍惜。
愿每一对夫妻,都能在这条长长的河流上,看到彼此用力划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