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扫描会留下有毒金属——你的饮食可能助长其毒性

拉拉康康 2025-04-09 03:54:14

当钆遇到常见的食物分子并在体内形成有害的纳米颗粒时,MRI 扫描可能会变得危险。

MRI 扫描中使用的有毒金属可能带来比以前已知的更大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对于食用含有草酸的食物或补充剂的人群。

科学家发现,草酸可引发体内钆纳米颗粒的形成,这种颗粒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等严重、有时甚至致命的疾病有关。该团队正在努力确定哪些人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及如何降低危险,这可能会重塑常见医疗程序的安全规程。

常见的 MRI 金属引发令人担忧的问题

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菠菜、坚果和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的草酸会引发体内有毒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成。这种金属是钆,一种常用于 MRI 扫描以提高图像清晰度的稀土元素。

在 3 月 8 日发表于《磁共振成像》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 Brent Wagner 博士领导的团队研究了这些钆纳米颗粒的形成方式。他们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接触这种金属如何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肾脏和其他器官。

钆暴露的毁灭性影响

“MRI 造影剂引起的最严重疾病是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Wagner 博士指出:“有人在服用一次后就死亡。”这种疾病会导致皮肤、肺和心脏增厚和硬化,并可能导致疼痛的关节挛缩。

Wagner 博士说,在 MRI 扫描之前注射含钆的造影剂有助于产生更清晰的图像。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因为这种金属与其他分子紧密结合,通常会从体内排出。大多数人没有副作用。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钆颗粒可以在大脑、肾脏、血液和尿液中停留数年,即使在没有症状的人身上也是如此。

为什么有些人会生病,而其他人却不会

科学家们面临着许多相互交织的难题:为什么有些人会生病,而大多数人却不会,以及钆粒子是如何从造影剂中的其他分子中分离出来的?

“几乎一半的患者只接触过一次,这意味着有某种东西在放大疾病信号,”Wagner 博士说:“这种纳米颗粒的形成可能解释一些事情。它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疾病会如此放大。当细胞试图处理其中的这种外来金属纳米颗粒时,它会发出信号告诉身体对其作出反应。”

“这种纳米颗粒的形成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疾病会如此严重。当细胞试图处理其中的这种外来金属纳米颗粒时,它会发出信号告诉身体对其作出反应。”——Brent Wagner 医学博士,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内科系教授

草酸:饮食诱因?

Wagner 博士团队在研究中重点研究了草酸,这种物质存在于许多植物性食物中,包括菠菜、大黄、大多数坚果和浆果以及巧克力,因为它能与金属离子结合。这一过程有助于形成肾结石,而肾结石是草酸盐与钙结合的结果。同时,当人们食用含有维生素 C 的食物或补充剂时,体内也会形成草酸。

在试管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草酸会导致微量的钆从造影剂中沉淀出来并形成纳米颗粒,然后渗入到各个器官的细胞中。

为什么一个人受苦,另一个人却不受苦

“有些人可能会形成这些东西,而其他人则不会,这可能是他们的代谢环境,”Wagner 博士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处于高草酸状态或分子更容易与钆结合的状态,从而导致纳米颗粒的形成。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症状和如此巨大的疾病反应,而其他人却没事的原因。”

迈向更安全的 MRI 实践

Wagner 博士认为,这一发现指出了一种减轻 MRI 扫描相关风险的可能方法。

“如果我需要做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我不会服用维生素 C,因为这种金属具有反应性,”Wagner 博士说:“我希望我们能尽快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这些人。”

该团队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识别那些最有可能因钆造影剂而患病的人。在一项新研究中,他们正在建立一个国际患者登记处,其中包括收集血液、尿液、指甲和头发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提供体内钆积累的证据。

“我们希望获得更多信息,以便找出与有症状的人相关的风险因素,”Wagner 博士强调:“我们会询问你在接触病毒时患有什么疾病,服用了什么药物,我们还想包括膳食补充剂,因为这些可能把所有信息拼凑起来——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症状,而其他人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中钆的沉淀可能是毒性的体现”,作者:Ian M. Henderson、Angelica D. Benevidez、Curtis D. Mowry、John Watt、George D. Bachand、Martin L. Kirk、Karol Dokładny、Joshua DeAguero、G. Patricia Escobar 和 Brent Wagner,2025 年 3 月 8 日,磁共振成像。DOI:10.1016/j.mri.2025.110383

文章来源:Michael Haederle,新墨西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0 阅读:0
拉拉康康

拉拉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