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语言是件武器!嚣张的载沣在袁世凯面前只是个娃娃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27 10:48:47

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蛰伏三年之久的袁世凯终于等到了复出的机会;而后,袁世凯谢绝朝廷给予“湖广总督”的复出条件,逼着朝廷开出更高的价码,终于拿到了“重组内阁”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条件。

只是,袁世凯再度复出,真就是为了大清王朝的延续?

接到圣旨的当晚,袁世凯便带着徐世昌赶赴小站,同冯国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徐世昌:看来这大清国真的要亡了。

冯国璋:亡不亡,就看我军,我明日就攻克汉口,然后取下武昌,把革命军扼死在摇篮里。

所以说,未明确领导的真实意图以前,切勿发表带有主观意识的意见,你怎么就知道袁世凯复出是为了保住大清,而不是趁机争取更大的利益?

闻听此言,袁世凯问了:

华甫,你说,这大清该不该亡呢?

冯国璋该如何回答?

说该吧,自己刚刚还强调要把革命军扼杀在摇篮中;说不该吧,领导肯定不是这个态度,要不然他断然不会有此一问。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赶紧闭嘴吧,听听领导怎么说!

汉高祖刘邦是怎么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菊人兄,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就是我的张良,华甫,战必胜,攻必取,你就是我的韩信,你我三人兄弟同心,何愁大事不成!

将徐世昌比作自己的张良,或许应当应份;但将冯国璋比作自己的韩信,似乎有些不妥;但袁世凯的精明就是如此,见人说人话,遇鬼唠鬼磕,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袁世凯的心腹之人,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信任度进一步加深。

就是凭着这项本事,袁世凯拉拢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时代。

甚至,袁世凯死后,北洋诸雄,随便拉出哪一位都能创造历史!

先于军队中明确了自己的态度,相当于确定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和中心思想,袁世凯随即开始重组内阁,仅就其新组建的内阁成员来看,袁世凯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民政大臣赵秉钧,自小站练兵开始就跟随袁世凯左右,智囊型人物。在袁世凯的授意下,自天津警察开始,创始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陆军大臣段祺瑞、军咨府大臣王士珍、禁卫军统领冯国璋,乃系赫赫有名的“北洋三杰”,袁世凯的铁杆部下。

内务大臣兼内阁秘书长蔡廷干,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北洋大臣”,蔡廷干便进入袁世凯的幕府,担任幕僚,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和倚重。

财政大臣徐世昌,更是不必多说,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再加上袁世凯这位“内阁总理大臣”,新组建的内阁无一例外,全是袁世凯的铁杆心腹,彻底将朝廷大权集于一身,真正控制了整个大清。

新内阁组建完成,御前会议随即召开,袁世凯和摄政王载沣的再一次对决,就此爆发:

袁世凯,新内阁成立,军国大事,刻不容缓,该同革命党开战了。

你提出的条件,我都答应了,你是不是应该履行自己的承诺,同革命党开战了?

好不容易等到机会的袁世凯,哪能如此轻易就答应?组建新内阁,只是第一步,剔除朝廷内的威胁才是第二步,完成了这些基础工作,袁世凯才会出兵征剿,才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足能力挽狂澜。

所以,袁世凯直接提出了新的条件:

袁世凯:请摄政王退位。

载沣:好,好,狐狸尾巴,到底露出来了。

袁世凯:请摄政王慎言,新内阁成立以后,必须事权统一,以专责成,才好办事,否则,内阁头上不仅有个皇上,还有个摄政王,内阁如何行事?

理由充分,光明正大,我的新内阁需要办事效率,需要事权统一,摄政王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和内阁有了高度重叠,到时候,内阁成员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的?

别管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机构,就算是整个朝廷,但凡有了能够推诿的空间或者管理的重叠,你放心,肯定不好办事甚至会办错事,办坏事。

也就是说,袁世凯的这个请求,并非单纯的个人恩怨,更有着理性考虑的成分!

当然,载沣肯定不会同意,但袁世凯给出的理由太过充分,压根就没办法拒绝,那就只能另外选择反驳的方向:

袁世凯,你恐怕不光想让我这摄政王,也想让皇太后走下这金銮殿吧!

拉上一个帮手,壮大自己反驳的力量,将自己和隆裕太后绑定,你让我退位就是想让隆裕太后退出金銮殿,就算我不说话,隆裕太后肯定也会说话。

好一招“挑拨离间”,好一招转移进攻锋芒,但载沣到底低估了袁世凯的能耐,袁世凯只用了一句话并轻松化解了载沣的挑拨,甚至还将隆裕太后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皇太后乃我大清无上之主,真正的一国之君,新内阁凡有大事必须请示皇太后。

完了吧,没戏唱了吧,人家只是不认可你的存在,但却充分尊重并坚决维护隆裕太后的最高统治地位!

载沣一听,自己的阵营正在被逐渐削弱,赶紧改变说法,试图挽回不利局面:

载沣:孝钦皇太后遗旨,女人不准。

袁世凯:那是老佛爷没有看到这一天,国家糜烂如此,摄政王,倘若老佛爷还健在,你的下场会是什么?

要说载沣,到底年轻,甚至连语言对决的基本原则都不太懂,要么,你就坚持到底;要么,你就压根别说;先是拉拢隆裕太后,再是否定隆裕太后,你自己说,隆裕太后会如何看待你的表现?

再是老佛爷生前留有遗训,但慈禧太后已然崩逝,隆裕太后才是大清王朝真正的一把手,你用慈禧太后的遗旨压制隆裕太后的权力,隆裕太后还能帮你说话?

更何况,在摄政王的治理下,大清王朝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摄政王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隆裕太后更是有了帮袁世凯说话的理由。

没办法,载沣只能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予以反击——扣帽子:

你这是大逆不道!

让摄政王退位,否定慈禧太后的遗训,袁世凯自然当得“大逆不道”的帽子,但今时不同往日,离开袁世凯,你连军队都调不动,更别提顺利平定革命党的叛乱了。

也就是说,载沣的这顶帽子,扣的毫无意义!

拥有绝对实力的袁世凯,哪还会在乎你的态度,人家就说了:

我新内阁保的是咱大清,摄政王倘若下野,可我大清还在。一个是摄政王的大清,一个是摄政王的王位,摄政王只能要一个,选择吧。

要么,我们保大清;要么,我们接着蛰伏,留给摄政王收拾这个烂摊子!

你是要大清,还是要王位,自己看着办!

明知如此,明知无法撼动袁世凯,载沣偏还要再坚持一下:

快淹死的人,只有拿棺材板当救命板,袁世凯,今日我大清,只不过用一下你这棺材板,有朝一日,本王一定送你一口好棺材。

翻译一下这句话就是:别高兴的太早,我就只是暂时用一下你,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大局,我照样杀了你!

当然,载沣的威胁就只是临终的挣扎,他或许不清楚,袁世凯一旦掌握了权力,一旦拥有了和革命党对峙的机会,哪还会留给载沣对付自己的机会。

摄政王,我袁世凯高矮胖瘦,你都看见了,你送我的这口棺材,可要不大不小正合适,太大了,浪费材料不说,弄不好,里面不光装着摄政王,还有咱的大清。

再翻译一下袁世凯的这句话:如果真想对付我,请你一定要确保能够成功,要不然,我就会反手对付你,除掉你的同时,还会送走整个大清!

闻听此言,载沣还是不服,但刚想出言反驳就被隆裕太后打断了发言。

较之整个大清,载沣是不是能够继续担任摄政王,自然不在隆裕太后的考虑范围之内;再加上,载沣主政三年以后,隆裕太后并没有多少存在感;更何况,仅从载沣刚才的话里话外,隆裕太后已经察觉到载沣对自己的巨大威胁。

既然如此,隆裕太后自然能够分得出轻重:

隆裕:够了,够了,载沣,国家弄成这个样子,你摄政王责无旁贷嘛,老佛爷说过,遇上大事,你还得跟我商量着办,可这三年里头,你总是独断专行,还得知道错嘛,我看你先歇歇也好,就让袁世凯把这用人行政的事情抓起来嘛!

载沣:太后。

隆裕:行了,就这么定了。

首先,国家如此局面,你有责任,理应下野;再者,老佛爷生前留有遗训,你并未充分尊重并认可我的权力;更重要的是,袁世凯说了,新内阁需要事权统一,以专责成;你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当这个摄政王?

隆裕太后哪能知道,此举并没有挽救大清,反倒直接将大清推向了灭亡;

隆裕太后哪能想到,眼前这个口口声声救大清的袁世凯,终究是逼着自己临朝称制,宣布了退位诏书!

袁世凯的时代,来了!

1 阅读:26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简介:专注各类影视神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