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台湾时,为何带走正一派63代天师,背后原因可不简单

勇闯天涯的小珍 2025-04-03 14:47:35

【前言:】

一九四九年,解放大战一锤定音,蒋介石急吼吼地逃到了台湾。逃跑前头,他还迷信上了个“大师”,说啥都得带上正一派的天师一起走,这究竟唱的是哪出啊?

【历史上的正一派】

老张,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头扯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他说:“您瞧这天下啊,拢共就三家大户,一是山东的孔老夫子家,二是江西的张大户,再就是凤阳的朱家。”这三家里头,那凤阳的朱家,嘿,可不就是那会儿坐龙椅的朱家王朝嘛!

说起来山东孔家,那可是孔子的“衍圣公”正传,江西张家又是咋跟这两大豪门齐名的呢?您瞧,那张道陵,江西人士,西汉开国大将“谋圣”张良的八代玄孙。听说他落地那会儿,屋里亮堂堂的,跟有神光似的,预示着这小子将来准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张道陵这小子,打小就被邻里叫做小神童,脑子灵光得很。七岁那会儿,人家孩子还在玩泥巴呢,他已经把《道德经》念得滚瓜烂熟。进了太学,更是书不离手,啥书都看,天文地理,无一不通,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可张道陵自个儿心里头琢磨,儒学那套玩意儿跟他的远大理想不太对付,解决不了生老病死的大问题。于是乎,他一拍大腿,决定不跟儒学较劲儿了,转身投向了黄老之道,开始了新一番的探索。

公元142年那会儿,张道陵大爷站出来说,他老人家得了太上老君的真功夫,赐给他个牛气冲天的名号——“三天正法”,还封他为“天师”。他也不含糊,在巴蜀那块儿,咔嚓咔嚓建起了二十四个道观,跟开连锁店似的,保佑着周围的老百姓。打这儿起,道教就算是有了正规军了,叫做“正一盟威道”,大伙儿都亲切地叫它“天师道”。

张道陵那家伙,用符水和咒语给大伙儿瞧病,嘿,还真有两把刷子,效果杠杠的。老百姓一看,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老子转世嘛,立马把他当成了天师,供着!正一派这下子可算是出了名,成了中原地界的一块大牌匾。打那以后啊,只要是皇上即位,或者是国家运气差点儿,天子们都得来拜拜,这一拜就是一千九百来年,够持久的!

您听听这个,道教里头有个传说,说那张道陵老爷子,硬是活蹦乱跳地到了一百二十三岁,最后才飘飘欲仙,成了真仙。他老人家心里头挂念着正一教这门手艺不能断了香火,眼瞅着自个儿大限快到,就把那两把能斩妖除魔的宝剑,还有那个听起来挺神气的“阳平治都功印”,一股脑儿交给了自个儿的大儿子,还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儿啊,这些个宝贝,你可得给我好好传下去啊!”

天师这一大家子,有个铁定的规矩,那就是“非自个儿家里人,绝不传位”。哪怕家里头后代没了男丁,那也得死守着这条线,先传给儿子,儿子没了就传给兄弟,兄弟不行再传给侄子,反正啊,这天师的位置,外姓人和女子是想都别想。咱们得守住了这份家业,不能让它流到外人田里去。

老张家的后人啊,一辈接一辈地挑起了老张的担子,硬是把正一道给弄得红红火火。到了唐朝那会儿,老李家坐上了龙椅,愣是把老子(就是李耳那哥们儿)认作了老祖宗。这下可好,道教成了皇家的心头好,有了朝廷这棵大树撑腰,道教那简直是火得不行,跟井喷似的,发展得那叫一个快!

【传承的尴尬】

明末清初那会儿,顺治爷一进了关,就琢磨着跟汉人学,尊起孔子来了。本来满人心里头还念着喇嘛教呢,这下道教可就惨了点儿,风光不再了。到了乾隆爷当家的时候,朝廷干脆连天师进宫见驾的门票都给撕了,道教这下更是跌到了谷底,混得那叫一个惨呐!

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军阀们要想站稳脚跟,让老百姓心服口服,最头疼的就是缺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头。要是能得到天师的站台,嘿,那不就等于给军阀的身份盖了个大红章,让大伙儿没法再嘀咕嘛。所以呀,袁世凯这家伙一当上大总统,头一桩大事就是火急火燎地派了个使者,颠颠儿地跑到天师府上,请他老人家进京走一趟。

那会儿的天师,是第62代的张元旭老张。眼瞅着王朝垮了台,老张心里头那个急啊,道教传承的重任落在他肩上,得让正一派再火起来,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了正一教能活下去,老张一咬牙,带着一腔热血就奔了北京。他这一去,嘿,还真就把儿子以后的路给铺好了。

袁世凯自个儿跑到城门口去迎他,还特地为这位天师把天师府给翻新了一遍,又送了他一块大大的匾,上面写着“道契崆峒”,挺有派头的。有了袁世凯这棵大树罩着,正一教在这乱世里头总算是能喘口气了。可这事儿啊,就跟那过眼云烟似的,没多久,袁世凯复辟的梦破灭了,正一教又成了没根的浮萍,在风雨里头飘摇,没了依靠。

这一回,传承的大旗可是交到了第六十三代道教天师张恩溥的肩膀上。老张恩溥的日子,可比他老爹那时候难过多了。虽说他是朝廷盖章认定的正宗道教天师,但天生就是个驼背,这事儿可没少让他犯难。就算他是老张家的正宗长子长孙,家里头还是有人嘀咕:这身子骨,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吗?

张恩溥啊,为了不让族里的那些老一辈嘀咕,免得落下笑柄,打小就拼了命地钻研道教这档子事儿。六岁那年,他就跟在他老爹屁股后面,四书五经念得咕哝咕哝的。到了十几岁,嘿,那道法玩得那叫一个溜,符咒画得跟模板似的,挑不出一点毛病,硬是用真本事给自己挣了口气!

老爹走之前,乐呵呵地把家里头的道统大事儿交给了张恩溥。但张恩溥心里跟明镜似的,现在正一派最大的难题,不是那些徒弟们功夫不到家,而是这传教的事儿让人头疼。他琢磨着,老爹为啥当年跟那些军阀大佬们混得熟,不就是为了让正一派有个靠山,别给弄没了嘛。张恩溥心里盘算着,要想让正一派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最好的招儿就是拿出真本事,让那些当权的和老百姓都瞧瞧,道教可不是吃素的。嘿,您还别说,这机会说来就来,没让他等多久。

一九二七年那秋儿,上海闹了场大火,烧得那叫一个凶,整整七天七夜,愣是没消停。张恩溥这家伙,接到了蒋介石的求救信儿,二话不说,脚底抹油,撒丫子就往上海奔。到了地儿,他直奔龙华庙,摆开架势,步罡踏斗,跟神仙套近乎,请神下凡帮忙灭火。

嘿,您猜怎么着?那场法事还真把老天爷给请动了,暴雨说来就来。张恩溥那么一挥动手里的家伙什儿,上海的天儿立马就变了脸,乌云跟开会似的聚到一块儿。大雨跟瓢泼似的,砸在人身上,那叫一个疼啊!可您知道吗?城里的老百姓们,一个个乐呵得跟啥似的,为啥?还不是因为这场该死的火,终于被老天爷的大雨给收拾利索了!

这事儿在老百姓嘴里传得跟热包子似的,一传十,十传百,都跑到道观里求仙人保佑。蒋介石一看求雨灵验了,大手一挥,给张恩溥封了个第二十军副军长的官儿,算是给道教捧了个场子。这下可好,正一派算是咸鱼翻身了,香火又旺了起来,张恩溥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追随蒋介石前往台湾】

嘿,你说这事儿,真是风水轮流转啊!蒋介石那一摊子垮了之后,咱们正一派可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了。张家嘛,是从江西那地界儿发起来的,正一派的老家还在龙虎山呢。你说这位第63代的传人吧,他得跟这派别一条心,共进退才是。

哎,您瞧瞧,我这身上啊,被国民党给挂了个军衔,这在共产党眼里,咱这一派,整个儿就是蒋介石手里的兵了。等新中国一成立,正一派的兄弟们,那下场,您自个儿品吧,想想都让人心里发憷。正当张恩溥跟那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蒋介石大佬的一道命令,噌的一下,就把张恩溥后半辈子的路给定死了——台湾,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一去,可就是大半辈子的事儿喽!

老蒋那边,打了败仗心里头可不乐意,老琢磨着咋能东山再起,再把权柄给夺回来。愁得他眉头都拧成疙瘩了,这时候,有位高人给他支了个高招:带上天师道的第六十三代老张,就是那个张恩溥,还有喇嘛教的第七世活佛章嘉,再加上顶着三十一代衍圣公名头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一块儿溜达到台湾去。这一出是啥意思呢?

打从老早儿起,咱们国家就有那股子“正统”味儿,讲究的是正统王朝或政权才能给孔家后人封个名头。到了北洋政府那会儿,嘿,人家可不含糊,直接派了一大票兵马,把孔德成他娘的产房围了个水泄不通,就等着小孔德成一落地,立马儿给封上“衍圣公”,好让大伙儿瞧瞧,这才是正宗的货色呢!

说起来道教跟喇嘛教啊,那可真是历朝历代的香饽饽,老是被皇上们捧着,册封不断。这俩宗教势力大得很,信徒多得数不清,要是哪天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嘿,这些教徒们说不定能给他添上一把劲儿呢!

说不定蒋介石是让战火给烧迷糊了,那股子可笑的“正宗”念头,居然真就哄得这位以前大喊反帝反封建的大佬心里头舒坦。他老人家一句话,嘿,那三位“正宗”的代言人,就陆陆续续地被接到了台湾。

张恩溥心里头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跟故乡是彻底拜拜了。不过呢,蒋介石在台湾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且人家对道教那是相当看重。这样一来,张恩溥算是有了块宝地,能好好传道授业。既来之,咱就好好安之,张恩溥打定主意,要在这弹丸之地,把道教给弄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一九五一年那会儿,张恩溥老兄在台湾搞了个“台湾省道教会”,嘿,你别说,台湾那地界庙宇多得跟米似的,给他传教提供了老鼻子方便了。就这么三五年光景,信道教的老百姓噌噌往上涨,都快赶上台湾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了。张恩溥这家伙,对道教传播那可是立了大功一件,这事儿得给他记上一笔。

【小结:】

一九六九年那会儿,张恩溥老爷子走了。他这一辈子啊,算是全搭进道教里头了。你说那八卦六十四卦的,到最后第六十三卦,不就是快唱完这出大戏的意思嘛!

说不准老天爷早就有盘算,他一蹬腿走了以后,他那帮后人为了争那天师的头衔,简直是掐得不可开交,闹出了一堆让人捧腹的笑话。你说这事儿,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死如灯灭,可留下的摊子,却能让活人折腾得热火朝天。他们为个名头争来抢去,就像是孩子抢糖吃,逗得旁人直乐呵。

要是张恩溥老爷子在天有灵,瞅见这场乱哄哄的戏码,估摸着心里头得犯嘀咕:自己一辈子死心眼儿追的那些个东西,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天师”的头衔响亮。他老人家指不定得多郁闷呢!

0 阅读:7
勇闯天涯的小珍

勇闯天涯的小珍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