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陕甘蒙,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2200年只长草不长树

春柔评旅游 2024-09-08 16:38:43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了两项伟大工程,一项是长城——直到今天,长城还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象征;而另一项逆天工程,知道的人却不多。实际上,它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它就是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

去咸阳旬邑旅游的时候,我们从“石门”高速驶出,沿着306县道前往石门山森林公园的途中,看到了很多秦代人文遗迹——扶苏庙、跑马场、石门山、秦直道等等。

后来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包括石门山在内的整片区域,都与秦朝历史紧密相连,交织着无数的历史脉络。甚至连“石门关”这一地名,更是自秦代起便已存在,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历史中,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便是在石门被逼自尽的。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虽然之前听过秦直道,但对它却知之不多。当我们游览了秦直道文化景区,才对这条蕴含秦人智慧的“高科技之路”有了进一步了解。了解之后又不禁感叹:秦人真的太牛了!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北陲边防、防御匈奴侵扰,命令大将蒙恬率师督军,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

这条道路南起“甘泉”(今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南郊麻池古城),横贯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全长约700多公里,宽30至50米的军事要道,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被誉为“世界公路鼻祖”。

是由秦朝都城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便捷的道路,因其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秦直道在旬邑境内有80多公里,其遗迹至今清晰可见,许多路段的路基依然坚固,可供行走。我们在景区中见到的秦直道,宽阔壮观,它沿着子午岭的方向伸展,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遥远的天际线,显得气势磅礴。

我们见到的秦直道,真的是一条道。还专门询问了景区工作人员,这条道真的就是秦直道本道。原本以为经过2000多年,这条古道早已荒草丛生、难辨其踪了。它到底是使用了什么“黑科技”呢?

查了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被考古学家考证过了。其实在秦直道初建之时,古人便用了“熟土”技术——即把黄土炒热或磨成细粉后,再用火烤至焦黑,这一过程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于是,这样铺成的路面就难以为植被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愣是历经千年“寸草不生”。

你就说,秦人牛不牛?

唐宋之后,秦直道渐渐废弃,被岁月遗忘。道路两旁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黄土和枯叶,草种落在上面能生根发芽,但根部却无法扎根,因此历经数千年,只有荒草没膝,却不会长出高大的树木。

秦直道的宽度在当时也是非常宽阔的,最宽处达到了60米,一般亦有20米,可以并行七乘马车。这样的宽度在古代极为罕见,足以适应大队人马快速驰援的需要。据《汉书》中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其中“道广五十步”约等于69.3米。

要知道,咱们现代高速公路8车道的宽度也就30米,试想一下,就知道当年的秦直道有多少宏大了。

和长城一样,秦直道的最初修建也是为了军事用途,不过它的影响力却更为深远。秦直道的建设和使用,对于促进边防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有人说,秦始皇留下的这两项逆天工程,长城代表着“防御”,秦直道则代表着“包容”。它们,都不该被遗忘。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0 阅读:0

春柔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