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天问二号”探测器目前正在研制中,计划暂定于2025年5月份实施发射任务,它要探测的目标星体为2016 HO3的近地小行星,该探测器将对其实施零距离探测和取样返回任务。
大家对2016 HO3这颗小行星都不是很熟悉,它的国际永久编号为469219,由美国夏威夷泛星计划望远镜于2016年4月27日发现,其体积尚未完全确认,目前一般认为其直径为40到100米。
我国天问二号之所以选择这颗小行星进行近距离探测和取样返回,是因为发现了它的很多不一样的特征。它位于一个非常奇特的轨道上,不但环绕太阳运行,也同时在一个非常遥远的轨道上环绕地月系运行,在未来几百年内都会如此。其轨道半长轴为1.00123个天文单位,公转周期约为365.93地球日。说明它与地球与太阳距离以及公转时间十极为接近,而且共用同一轨道,只是在地球轨道附近来回摆动,看上去就行像上下左右震荡,因此又有“震荡天星”的称号。
有人甚至说2016 HO3小行星是地球在月球之外的另外一颗“准卫星”,或者称其为“小月亮”。
据《北京日报》5月5日报道,来自我国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宝音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近地小行星2016 HO3(“振荡天星”)的身世之谜——它很可能是从月球背面的布鲁诺撞击坑诞生,最终成为地球的“小月亮”的。
其实,早前就有科学家发现2016 HO3这颗奇特的小行星的光谱特性与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球样品极为相似,而与其他小行星有较大差异,这一特征引起了清华宝音课题组研究团队的极大兴趣,便开始深入探索2016 HO3的起源之谜。
他们结合撞击动力学与月表撞击坑数据,建立了月球撞击产生的高速逃逸碎片与撞击坑尺寸间的定量关系。经过精密计算,他们从数以万计的月球陨石坑中锁定了可能的源撞击坑直径范围,并发现月球背面的布鲁诺撞击坑与2016 HO3的诸多特征高度吻合。
布鲁诺撞击坑是月球表面的一个“年轻”撞击坑,其形成年代与2016 HO3的轨道动力学寿命约束相吻合。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月球逃逸碎片的长期轨道演化研究,建立了从撞击溅射到长期轨道演变的完整动力学路径。这一路径清晰地展示了2016 HO3如何从布鲁诺撞击坑中诞生,并经过数百万年的太空之旅,最终稳定地运行在地球1:1的共振轨道上的全过程。这项研究不仅首次将近地小行星与月球特定撞击坑建立了动力学关联,还预测了一类尚未发现的月球起源小行星家族。这一发现对于近地小行星起源演化研究以及我国未来行星探测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相关研究已经发表于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未来,“天问二号”任务将对2016 HO3进行采样返回,为这一研究结论提供进一步的验证。届时,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颗小行星的奥秘,揭开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秘密。
消息来源:《北京日报》5月5日报道《清华最新研究显示: 这颗近地小行星源于月球特定撞击坑》
日本731部队再添新罪证:战败后52人未撤离,38人隐匿在我国各地
福建舰首次海试当天,印度试射一罕见“航母杀手”,突防能力超强
重超8吨的嫦娥六号成功发射,还带了4个小探测器,任务将历时53天
猩猩也懂用草药?科学家首次发现红毛猩猩用一种药草治愈了伤口
不愧是最勤劳的民族!我国国民工作总时间竟是OECD38国总和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