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边缘——资本与科技双杀下的传统出版业

路边小石杜辉 2023-04-26 07:56:00

文/杜辉

科技在进步,商业也在以全新的面貌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改变。我们想想身边还有几个人会去看报刊?还有几个人会去听唱片、磁带、CD?还有几个人会去看录像带、VCD、DVD?几乎没有了。那为什么做图书出版的诸位,就有信心认为消费者会死守着纸媒图书,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呢?

科技、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而当今互联网、科技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头部化。在或大或小的领域、行业内,只有几家企业可以崛起,而这其中,处于第一位的头部企业在竞争与经营中具有绝对优势,其他企业或只能在细分小领域生存,或依附于头部企业生存。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特斯拉一家的市值,已经超过其后排名前几十位的车企总市值。而这几十家车企中,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大众、宝马等传统知名品牌。其他领域中,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等企业都在其行业、领域内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很多企业的市值已经超过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两万亿美元。

在新的科技和商业环境下,企业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而企业头部化也就意味着资本、人才、资源、品牌的头部化。在头部化之外的众多企业,其无力进行全市场的开发与竞争,或者干脆作为事业部,或者业务外包为头部企业服务。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要创新没创新的传统出版业必然难以具备基本的竞争能力,最终走向边缘。

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电子阅读、音频听书、视频媒体、自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等等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是传统出版行业引领的嘛?这些新兴媒体形式、平台的技术标准、软件应用、硬件开发是传统出版业主导的嘛?如果说那些还涉及到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领域,那看看和我们行业息息相关的关联业务有传统出版业的参与嘛?字库、排版软件、校对软件、ERP管理系统、印刷设备,等等。这些关联应用和领域都少有传统出版业的身影和资本吧?

作为一个行业,想做大做强,必然需要强大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吧?传统出版业的这些大企业,一年有多少的研发投入?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要说你在书里加了电路,可以用电子笔点读那就是科研创新了;不要说你在新媒体平台开个公号那就是创新了;那都是跟着别的行业的应用。没有自己的研发与创新,从理念到技术上,你永远都是在别人后面追赶的落后者。

你不自强,没人关心你的生死。传统出版业在技术、理念、应用等等方面的落后,必然造成消费者的流失,行业的边缘化。企业、行业的边缘化又必然加速资本、人才、资源的流失。最近二十年,随着科技、市场的发展,出版业已经沦为其他行业的初级原材料供应商,甚至是附庸。电子阅读、新媒体等行业从传统出版行业获取了大量的内容等资源,网店、电商用这个行业低廉的产品与服务获得了大量的流量和客户。但出版业留下了什么?留下的只有低廉的初级产品供应商的地位,留下的只有出卖低技术含量劳动力的卖身钱。

出版业何以自强?首先要从观念性上认知物质的重要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出版业所谓的不看重物质财富,是真的不看重物质财富,还是无能获取物质财富后的自我开解?这个问题就不用扎心去解读了吧?但凡有发财的路,还有几个人会留在这行?还有几个企业会把主营放在传统出版?

传统出版行业总是自诩行业的文化属性,有意的忽略了物质属性。但在市场经济下,没有物质属性的行业是没有活力,不可能生存的。你只有会赚钱、能赚钱才会发展,才会站到食物链的顶端。你不会赚钱,从何积累资本?你没有盈利能力、模式,那资本为何要投资在这个行业?看看出版行业上市企业,市值几百亿就是天花板了。没有对资本的吸引力,行业发展的资本从何而来?钱与资本是行业发展、生存的根本。所以如何赚钱,要成为行业破局图存的第一要务。

很多人会说出版行业本身就是盈利能力弱的行业,赚钱、赚大钱不现实。其实这完全是认知局线下的自限认知。如果这个行业没有盈利预期,那亚马逊为什么投资?那为什么会有资本投资电子阅读、音频听书、自媒体平台?亚马逊以网店起家,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图书的零售与出版,然后拓展到各个领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企业。科技研发反哺文化业,文化项目的经营,塑造了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地位,相辅相成。为什么传统出版也就只盯着那几张纸,就盯着挑错别字?

之所以传统出版业会认为行业缺乏盈利能力,正是认知的不足造成了视野的局限。我们看不到那几页纸张之外的市场,我们意识不到文字对错、标点之外的消费者需求。没钱就没有一切,所以不从赚钱入手,出版业的边缘化必定不可逆转。

其次,钱是工具不是目的,赚钱是为用来花。行业发展,有钱还要有人。一个行业想发展,资本是土壤,但人才才是种子,才是未来如何成长的关键要素。在没钱的前提下,大量的行业人才外流。没钱造成了多种恶性循环,甚至是死亡螺旋。没钱、没空间、没平台、认知局限,这些问题造成了本行业优秀的人才外流,造成了行业外人才、新鲜血液对这个行业的敬而远之。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新媒体企业的管理者、骨干都有过传统媒体从业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众多自媒体平台的头部IP,都是从传统媒体行业转型过去,但是我们见过几个其他行业转岗来到传统出版行业的?几乎没有吧?更不要说顶尖的那一小部分精英人才。

以往传统出版行业因为贫穷,限制了行业的想象和认知。行业的薪资水平、奖励制度温饱小康都不足,就不要说对人才的吸引力了。这就造成了行业原有人员缺少积极性,而个别能力强、业务好的骨干,要不是时机一到,自立门户,要不就是转行逃离传统出版业。一个行业基层平均年薪资不过十万出头,高管不过数十万,这还是包含了险金福利的数据。这种薪资水平,你让人才来你行业干嘛?物质不是一切,但物质对证明人才的价值则具有标志性意义。你都没法给对方起码具有尊重性的薪资,你怎么可能吸引人才来行业发展?没有了人才和精英,出版业不衰变、不边缘化,怎么可能?

这个行业在缺少人才精英的前提下,也进行过诸多折腾,但都以荒唐、无果收场。很多行业大企业曾经做过电子书阅读终端,最后在扔了数千万数亿的资本后,就没有了后续。很多大企业都做过自己的网站、媒体平台,然后到现在我们都少有人知。很多大企业也投资过电影、文娱行业,但能盈利的寥寥无几。这些尝试是方向错了嘛?肯定没错,要不亚马逊怎么发展起来了,要么那么多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电影公司怎么发展起来了。既然方向没错、赛道没问题,那为什么最终都以烂尾收场?就是因为没有资本与人才。

资本薄弱是原罪之一。在其他行业动辄数亿数十亿的投资下,出版行业抠抠搜搜的拿出个几千万就想成事?怎么可能有这好事。其次就是因为贫穷,所以没有人才、不会用人。在行业多数人的认知内,觉得我投资几千万做个网站就可以盈利,我弄个电子书就可以盈利,我做个数据库就可以卖钱。但真的错了。没有人才的前提下,做这些注定是瞎折腾、白花钱。

你懂投资嘛?你懂互联网嘛?你懂科技发展趋势嘛?你有过人的认知嘛?这些都没有给你钱你也做不出什么事情。现在给你几十亿美元,让你和马斯克一样造火箭,你能干嘛?对吧。但反之如果不考虑盈利,马斯克要做出版,应该是大概率胜出的对吧?人才,还有人才所具有的能力和软件版本一样是向下兼容的,不可能向上兼容。所以没有人才的出版业,必定要走向边缘,沦为其他行业的附庸。

最次,在商言商,开放融合是正道。传统出版行业是对商业与新事物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种自卑性排斥。表面上看是不屑铜臭,专注于文字,实则是对外部世界变化的不适应,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但鸵鸟把头埋起来,刺猬把身子卷起来,乌龟把身子缩回去就安全了嘛?外部世界的侵袭与干扰就拿他们没办法了嘛?世界的变化是不会停止,并且还会加速的,你不睁眼看世界,你不融入这个世界,最后必定被淘汰。因为你的消费者在这个世界里。你的消费者的眼光可比你高。你一直在落后,你的产品怎么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企业、行业,你不是光要和身边的那些难兄难弟争夺生存空间,你是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取生存的基础。在科技与网络下,所有行业都在相互渗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没法独善其身,在自己的小世界内苟安。所以传统出版业所要面临的竞争不光是行业内的那些弱鸡对手,更要面对整个世界维差冲击。

你不去竞争,所以网店把你作为廉价引流工具。你不去竞争所以影视、阅读网站把你作为廉价的内容产品供应商。你不去竞争,你只能被其他行业利用,最终成为附庸。所以必须要出击,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实力与能力。

在商言商,既然不可能在自己的小天地苟安,那就要在大世界中搏击。你就需要按大世界的游戏规则游戏,直到你有资格去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弱肉强食,胜者生存,永远都不过时。你要按市场化的机制去使用、管理人才;你要用市场化的理念去进行企业管理、运营;你要用市场化的思维去看待各种事物。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认知世界,进行基本的竞争。你是巨婴,世界没有义务照顾你。你不努力,自然就会被淘汰,大势不可逆。

传统出版业已经行走在社会、市场的边缘。离开了你世界一样美好,市场一样会有需求与供给。但没了外部世界、没了外部市场、没了外部的人才、没了外部的资本,传统出版业你什么都不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