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最近十多年的网文小说是没看过的,字数太多,注水普遍,是真没工夫和耐心去读的。但这些文字其实是故事的骨架和灵魂,只要故事好,骨架、灵魂有,那就可以演绎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听书则是在这个骨架和灵魂上增加了一些血肉,同样是文字的表述,只不过换做了音波的呈现,是通勤、家务等碎片化时间好伴侣。主播的声线给故事中的人物赋予了一种更感性的人物画像,让人物的画像虽然模糊,但有了质感。而影视作品则可以说是为一部作品上了妆,穿了衣服,一个个人物通过演员具象、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视作品直观、简单,不费脑子,所以是很大一部人群的喜爱。再加上明星、特效、摄影、化妆、服装、道具等等效果的堆砌,仿佛是一个人上妆后的出秀。当然,效果如何首先要取决于本身的底子。弄个奇丑无比的,再好的妆和衣服也难以改变先天的不足。如果是一般的架子,通过技术加工、人工美化,也许看起来就有了亮点,上了一个层次。如果是个美人胚子,那好的妆、配的装饰,就会锦上添花,美艳不可方物。当然也会有好底子被化了俗妆,穿错了衣服,而显得别扭、不伦不类的,但只要底子好,最起码就有做好的机会。
《雪中悍刀行》,原作人气旺,大斌的听书版又添了一把火,让此作品更广为人知。火候够了,趁热打铁,把作品再拍个电视剧版。上妆穿衣后的电视剧版众口难调、广受质疑,评论分化、评分不佳,在某瓣19万多人给了不到6分的评价。其实我看电视剧版觉得还是可以给8分的。故事的魂仍在,骨架完好,只是武斗的特效弱了些,但每部剧都有成本的,理想丰满,现实太多无奈。
网剧这种宏大世界下有太多的人物,限于资金和现实条件,找演员很是难题,要找到这么多合适的演员更是大难题。虽然很多角色只能是将就着用人,但是总要有几个亮点和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剧才能让人看下去。电视剧版开始看对演员选角很不习惯,但继续看下去,不但习惯了还觉得尚可。究其根源是小说好编,文字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种想象,就把自己对人物的好恶偏爱代入了幻想。每个人都有影子,而那个人物形象的影子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喜好的投影。所以拍剧的难度一方面要根据影视表现形式特点特对原作进行改编,而这种改编改好了青出于蓝,改不好就左右都不讨喜。另一方面则是很难找到每个人都能认同气质、形象对应的演员。
《雪中悍刀行》原作中我是最喜欢温华的,但确实温华既渺小又伟岸的形象很难找到人驾驭,也很难通过剧本表现出来的。剧中的角色,老黄很是可爱,感觉比小说版拔高了不少。温华弱点,有些刻意。吴六鼎和翠花这一对,气质有了,但电视剧版没有配东北口音,气场就少了一半。褚禄山外憨内狠的劲有点,但还是不足。袁庭山野劲有,但落魄感不强。赵楷就是庆余年二皇子的翻版,气质、习惯动作都没变。曹长青缺少亡国书生的沧桑气。张天爱的白狐脸英气太刻意,就有了艳俗感。大丫鬟红薯有点市侩气,青鸟沉稳狠的英气在线。王初冬傻乎乎的少了小说中的才气。徐脂虎雍容富贵气质是有的。徐魏熊傲气有了,但有些用力过度。舒羞的媚惑太假,都有点小家碧玉感了。裴南苇是老阿姨的土气,少了脱俗的贵气。张若昀的徐凤年也是庆余年范闲的代入感。徐骁尚可,中规中矩。轩辕青锋出境就是少妇感,少了小说中的心死的死气。李淳罡有点周伯通的味道。公主太艳,少了娇蛮、多了心机。鱼幼薇傻憨憨的。姜泥则是剧中最正的角儿,耐看,原著的气质很好的呈现了出来。
文字给人太多遐想空间,语音的听书版则被主播个人的声线及认知悄无声息的做了修饰与画像,让人物有了模糊的具象。而影视版则是把一切的幻想都打破,赤裸裸的用你无法选择的形象呈现了出来。你只能适应和接受剧中的角色,心中的那份憧憬与幻想只能放弃。
一部作品三种媒体呈现形式,各有所长,各有局限。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相同的受众也是各有偏好、取舍。媒体多元化的当下,想做到一部好作品在不同媒体、媒介下的通吃看来是难上加难了。未来的市场是差异化细分下的社群精准投放。做服务如此,卖商品更是如此。有些事,娱乐之余,多想多琢磨一下,也挺有意思,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