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架漏油的飞机你敢开吗?别说飞机了,漏油的汽车也不敢开呀对不对?
但是美国人就敢开,不但敢开,还开出了大气层内有人驾驶飞行器的最高速度记录:3.3马赫。
这架飞机就是传奇侦察机SR-71黑鸟,也是《壮志凌云2:独行侠》里边被阿汤哥开出10马赫的科幻飞行器“暗星”原型。
说它传奇不是因为它飞得比导弹快,而是边飞边漏油,不黑不吹,这还真是一种在当时科技条件下让飞行器突破热障的好办法。
SR-71黑鸟来自于洛克希德公司旗下传奇的臭鼬工厂项目,U-2、F117、F22都出自这里。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各个国家特别是苏联的情报需求激增,基于此,1956年第一代高空侦察机U-2服役。
解密文件显示,1956年到1960年这4年间U-2对华约国家有据可查的侦察记录就达到了50次之多,苏联领导人一度不相信有能在这个高度飞行的飞机,直到一次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一架米格-17飞到了U-2的正下方被苏联飞行员目视发现,
但当时不论是战斗机还是防空武器都对巡航高度25000米的U-2无能为力,直到1959年萨姆2防空导弹和苏-9战斗机服役,才结束了这种尴尬局面。
时间来到60年代,U-2相继被苏联和中国击落,其中仅中国就击落了5架国民党所属的U-2,其中4架的残骸被收集起来拼成了一架相对完整的标本,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瞻仰一下它的遗容。
再这么下去U-2的飞行员不干了,这特么是送人头啊,怎么办呢?不去是不可能不去的,苏联的天空无比诱人,苏联的人民热情好客,那就只能再飞快一点再飞高一点喽。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终止了U-2飞越苏联领空的行动,同时给中央情报局和洛马公司施压,让其研制一种苏联雷达看不见的侦察机,也就是SR-71,但有意思的是从1966年服役到1998年退役,SR-71终其一生都没有穿越过苏联领空。
好,下面进入正题,SR-71这种能飞26000米高,最大速度3.3马赫,最大航程5400公里的先进飞行器怎么会漏油呢?我家里边20年的老爷车都不会漏啊。
因为几乎全钛合金打造的机身。
高速下机身会不可避免的因高速气流摩擦而急剧升温,马赫数达到2时,机身表面就会超过100度,当马赫数达到3时机身温度高达350度,这已经超过铝合金蒙皮的极限耐受温度,机体强度会大幅度衰减,简而言之就是要散架。
怎么办?用钛合金蒙皮,说来也好笑,SR-71自重30吨,光钛合金就使用了25吨,而且当时只有苏联有钛合金的冶炼技术,我想要造一架飞机来偷窥你,但是没有材料,你卖点给我好不好?
苏联人也不含糊,钱给够啥都能卖,所以这也导致了SR-71的无敌造价:5亿美元,60年代的5亿哦,几乎同期下水的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多少钱?4.5亿,这突破想象力的成本也为SR-71早早退役埋下了伏笔,你看,一艘航母在天上飞。
钛合金蒙皮解决了耐高温问题,但是还有一个物理定律无法违背,那就是热胀冷缩,
在3.3马赫的极速下,SR-71表面温度超过450度,整架飞机甚至会因此被拉长十几厘米,其他部分都好说,关键是油箱,如果还是常规容器的设计必然会被撕裂。
臭鼬工厂的工程师们给出了一种天才解决方案,不要油箱。
开个玩笑,其实也不是不要油箱,而是SR-71的燃油被储存在分布在机身表面下多个夹层腔体里面,被称为“结构油箱”。
这么做有3个好处,第一减重,第二为机身降温,第三“油箱”本身就作为飞机结构强度的一部分存在,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比亚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方案,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坏处:漏油。
钛合金不同于铝合金,至少在当时是没有很好的焊接技术的,所以只能采用铆接的方式,而在高温下钛合金蒙皮会膨胀,拼接处就有可能炸裂,贴过瓷砖的都知道要留缝,所以SR-71的蒙皮接缝处就被设计成留有一定缝隙。
这就是停在地面的SR-71会漏油的原因,起飞前只能加少量燃油,起飞后必须有RC-135来给它空中加满油,高速飞行时温度升高,接缝刚好完美贴合反而不漏了。
而且为了避免低速下燃料泄漏起火,臭鼬工厂还专门为它研制了一种燃点极高价格也极高的燃料JP-7,你漏你的吧,不差钱,只要不起火啥都好说。
SR-71两台普惠J-58变循环冲压发动机本身油耗就高,据说连烧带漏一小时折合24万,这真是拿美元不当钱花,也难怪仅仅服役了32年就匆匆退役,
哪怕U2这个古董现在也还活跃在一线,除了再也不敢来我们这碰瓷,至少还能侦查个气象气球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