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子税务局”、“交管12123”、“民政通”、“随申办市民云”等多个重磅政务APP的鸿蒙版陆续上线,这些“官方队”不断加快适配鸿蒙 5的步伐,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事儿,很多线下繁琐的流程现在可以直接在线上搞定,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在这背后,既有鸿蒙生态的加速发展,更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比如最近武汉东湖就发布了新政策,以最高3000万元奖补力挺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毕竟政务领域的“官方队”适配鸿蒙 5,明显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结合最近几年国家层面频频提到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数字政务服务加速推进的一部分。想想看,政务应用可不是普通的商业APP,它们承载的是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官方队”带头适配鸿蒙 5,既是对国产科技生态的支持,也是对数字中国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践行。这让我挺感慨的——我们不仅在用自己的系统,还在用它打造一个更智能、更自主的数字生活。这不正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吗?

更重要的是,适配鸿蒙 5后的APP并非简单的“换壳”,而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差异化体验。比如“随申办市民云”鸿蒙版,流畅度会在原应用的基础上好上加好,功能上支持随申码、电子证照、三金查询、信用报告、学历学籍、健康档案、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覆盖了上海用户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最近,谷歌调整安卓系统开源策略引发业界关注。尽管官方称仍将支持开源生态,但对全球开发者群体来说“自由发挥”的空间被压缩,就像原本开放的游乐场突然划定了禁区。这对政务应用开发者来说尤为敏感,基于海外系统架构的底层技术路线,可能面临数据主权、功能定制及战略安全等多维隐忧。相比之下,鸿蒙生态给了开发者群体更多机会,政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不用被iOS或安卓的规则框死,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重构。

随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像“交管12123”这些头部应用的鸿蒙版也陆续上线。但仍有不少关键领域的政务APP并没有跟上适配的脚步,比如个人所得税、浙政钉、国家反诈中心、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数字人民币等高频使用的政务应用,目前仍缺席鸿蒙生态。这不仅涉及众多纳税人的年度申报、长三角政务协同的数字化进程,更关系到全民反诈预警等重大民生领域。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反映出了当地部门对新技术的拥抱程度,毕竟这类核心政务APP若长期使用受限,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因此,我忍不住想呼吁:其他政务应用的适配进度,是不是可以再加快点了?尤其是像个人所得税、国家反诈中心这类在特定场景下老百姓必须会用到的的关键应用,数字人民币这种涉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创新工具,以及覆盖14亿人的医保服务平台。与此同时,笔者从互联网上的评论里也注意到,天津、山西、内蒙古、湖北等省份的省级政务应用也尚未上线,网友们可是呼吁了很久。数字政务服务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光靠电子税务局、交管12123等撑场面,而需要系统化的适配。全国各地、各部门的APP如果都能跟上节奏,不仅加速了以鸿蒙为代表的国内科技生态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率,提升了我们每一个人真真切切的体验。
“电子税务局”“交管12123”、“民政通”、“随申办市民云”等政务应用的鸿蒙版上线,是政务治理数字化的一次进展。期望有更多政务应用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加速迈入鸿蒙生态,为我们带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