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我国古典的土葬丧葬礼仪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土葬是现在人类社会中延续时间最长,礼仪习俗最繁琐,并且流传最广泛,而民族使用也最多的一种传统埋葬方式,也可以说是贯彻了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就已经在流行土葬的传统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土葬比较简单,没有礼仪和祭祀。不过在三代时期,中国的丧葬礼仪就已经基本完善了。
在《礼记》中曾经记载过:生必死,死必归土。说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永生,人在去世以后需要重归自然,人的魂器将归于上天,而形体和魂魄则归于大地。
在古代的传统思维观念中,认为在一个人去世以后,只有把他埋入地下脱离了形体以后,灵魂才可以归天,并且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我国还形成了视死如生的殡葬传统。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死亡有的时候意味着是一个新的开始,毕竟我们还有着完善的轮回宗教学说,所以在古代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着土葬的陵墓,而这必然就会催生鬼火。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因为大家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所以说无法解释鬼火。但其实鬼火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就是磷火。
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但是人体内同样也包括有其他的元素,有些元素也是人体可以维持正常运作的主要元素之一,比如说铁。而磷也是这样,在人体的骨骼中就含有较多的磷酸钙。
在人去世以后他会被埋在土地里,躯体会随着时间逐渐腐烂,最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而人体内的磷也会由磷酸根状态转化成磷化氢。磷化氢本身是一种气体物质,它的燃点比较低,基本上只在40度左右。在常温的情况下与空气接触,马上就会燃烧起来。
而这种燃烧起来的火本身是呈现于蓝色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知、所见的鬼火。而鬼火会频繁地出现在夏日,也是因为夏日的天气比较炎热,当地的温度比较高,所以就很容易点燃人体腐败过程中所产生的磷化氢。
那么还会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鬼火会随着人而走动呢?我们自己想一想,在半夜的时候遇到这些鬼火,而且他们还会随着人漂,是不是会让人感到非常地害怕,但是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就是因为在夜间光合作用基本停滞,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空气也同样是处于停滞状态的。这个时候的鬼火自身体重非常轻,而在人类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空气的流动,那么鬼火自然就会随着人类移动时所造成的空气流动而飘动,甚至是一直跟随着人的脚步。人走它就走,人停它就停。
而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国的鬼火数量如此多,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之前我们刚刚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当初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都死于战场,再加上后来还发生了饥荒,又导致有大量人员死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批数量尸体的腐烂自然会导致出现大量的鬼火。
还有在那个时候,土葬制度依旧在农村很是流行,若使用传统的土葬方式去埋葬去世者的话,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的。除此之外按照传统,埋葬死者还需要把他们生前所使用过的东西一块埋到土里,这就很容易造成贵金属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遗迹的流失,继而形成鬼火。
再加上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正值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升级的时代,那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大修各种基础工程,这也导致很多古代坟墓,乃至近代的坟墓都被翻了出来。甚至于在某一段时间,连田地里都有裸露的尸体骨头。这些骨头经过了长时间的挥发,同样也会出现鬼火。
不过如今随着土葬制度基本上被更为先进的火葬所取代,鬼火也差不多消失不见了。现在我们更多的只能从影视剧里面,或者一些边远山区能看到鬼火出现。
总而言之,如今鬼火很少见是由于火葬的普及,因为它让鬼火失去了出现的可能性。现在自然界中四处飘散的磷元素,早已没有原先那么多了。虽然依旧还存在这些元素,它们在遇到氧气的情况下也会因为燃点极低以及气温升高而燃烧,但是这样的概率远比原先要小得多。
再加上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在晚间都不会去深山老林里转悠了,就算是晚上要赶路,联通全国各地的飞机,高速乃至于铁路都是正常运行的。而在有人烟的地方,出现鬼火的可能性只会更小。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鬼火的消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