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和平台金融整改,金融科技公司纷纷进行更名,作为老牌P2P平台之一的嘉银科技也不例外,在业绩狂飙猛进之时,加入了更名大军。
然而,笼罩在嘉银科技头上的投诉浪潮和资质疑云,却反映出其无法忽视的合规问题。
30天坏账率上升
去年11月22日,嘉银金科正式宣布公司品牌更名为嘉银科技,并表示将全面聚焦科技战略,继续助推行业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绿色升级。
从传统金融业务转向更加注重科技驱动的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众多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转型的普遍趋势。而从最初P2P借贷领域发展演变而来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了加强与原有互联网平台的品牌隔离,也顺势改名。
比如,宜人贷在2019年更名为“宜人金科”,拍拍贷也于同年更名为“信也科技”;开鑫贷先是在2016年更名为“开鑫金服”,2020年又更名为“开鑫科技”。
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对金融科技行业的规范化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通过更名来展示其合规性和对科技创新的追求,符合当前金融市场对于科技赋能金融业态的期待。
嘉银科技也表示,此次更名不仅是品牌形象的更新,更是嘉银科技发展战略的升级,以及对自身技术与服务能力的迭代和进化。
与更名同时发布的,还有嘉银科技202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嘉银科技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4.66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净利润约3.24亿元,同比增长30.6%;促成交易金额达约242亿元,同比增长62.4%。重复借款率从2022年同期的63.8%上升至71.5%。平均借款金额达10972元,同比增长8%,可谓是“一人借1万,三季度赚超3亿”!
然而,在营收、净利及促成交易金额等重要数据均大幅增长的背后,嘉银科技隐忧仍在,其中之一便是坏账率。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公司30天坏账逾期率达到1.16%,该数据相比6月末、3月末均有所提升。
另外,嘉银科技还表示:“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应收贷款及其他备抵为人民币850万元(12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4.1%,主要由于来自海外市场的贷款量增加。”
这也说明,规模的迅猛扩张与严格的风控执行之间存在内在冲突。快速扩大业务范围会导致逾期贷款基数增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掩盖资产质量下滑的现象,但当增速放缓时,风险问题往往会突显出来,这是行业内热衷于急速扩展的平台所必须直面且无法规避的挑战。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嘉银科技未来的利润率预期并不乐观,这可能源于其收入结构中贷款便利化服务所占比重较大,而此类业务极易受到市场竞争加剧、信用风险上升以及资金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投诉量居高不下
公开资料显示,嘉银科技成立于2011年6月,由创始人严定贵抵押房子贷款,联合另外三名股东而成立。2019年5月,嘉银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旗下拥有两个主要的借贷品牌:“你我贷”和“极融”。
2020年11月,“你我贷”发布网络借贷业务余额清零的公告, 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标志着“你我贷”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之后,该平台并不直接从事贷款业务,而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居间中介服务,即助贷。
另外,根据嘉银科技此前公开的信息,“极融”的营收数据于2019年第三季度并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极融”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你我贷”和“极融”两个平台也成为嘉银科技重要的“输血”工具。2023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嘉银科技合作金融机构总数达73家,76家机构正在洽谈中。
然而,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嘉银科技旗下的这两个品牌都面临着大量投诉的问题。
截至2024年1月22日,“你我贷”的累计投诉量已超过67000条,而“极融借款”的累计投诉量则超过7300条。
从投诉内容来看,两个平台的投诉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高额担保费”、“贷后服务费”、“砍头息”、被默认开通黑卡会员服务、利息过高等问题。
比如,有用户反映在“你我贷”平台上申请借款时,被默认开通极享黑卡的会员服务,为此需要额外支付一笔会员费。另外,有用户在还款时发现,除需每月还本付息外,还需偿付担保服务费、贷后服务费,两项费用之和已超过用户每月需偿还的利息,因此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接近36%。
这些投诉表明,消费者在使用嘉银科技旗下借贷产品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对平台收费透明度、合规性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质疑。
令人迷惑的资质挂靠
目前,市场上对嘉银科技在小贷业务方面的资质问题还存在比较的争议。尽管公司已经收购了网络小贷牌照,但旗下的平台“你我贷”和“极融”却并未直接使用该牌照开展业务,而是挂靠在其他地方运营。
比如,极融为大连高新园区中融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中融信小贷”)及其委托的极融平台实际运营方极融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极融云”)及其关联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大连中融信小贷成立于2011年5月16日,法定代表人为安彦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1.5亿元。2018年4月26日,大连中融信小贷完成工商变更,新增“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试点”,拿下网络小贷试点运营资质。
同时,大连中融信小贷还拥有极融金选、你我借款、极融借款、你我贷借款、你我借条等5个金融贷款APP的软件著作权,开发时间集中在2021年。仅从名称来看,应均为嘉银科技旗下。
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获得的牌照是用于自营贷款业务,而如果旗下贷款APP挂靠在其他小贷公司名下运营,则可能意味着嘉银科技虽然拥有小贷牌照,却没有直接通过自身平台发放贷款,而是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嘉银科技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背后,实际上可能蕴含着复杂的商业决策和合规手段。
从风险分摊与资源共享来说,通过与其他小贷公司合作,嘉银科技能更有效地分散业务风险,同时利用合作伙伴在市场、技术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从政策适应性布局来看,不同的地区和时期,金融监管政策可能存在差异,挂靠他处便是一种灵活应对政策变化的策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
从资本结构及成本考量来说,持有小贷牌照需要符合一定的注册资本要求,并承担相应的资金成本。在初期或者资本充足率不高的情况下,借助外部平台可以降低一次性投入的成本。
这样的行为之所以引起质疑,一方面,可能是市场对监管合规性的疑问,即是否符合相关金融法规对于持牌机构展业范围及方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关乎嘉银科技自身的品牌建设和风险管理,以及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和借款人对于公司真实业务状况的理解和信任度。
不过,根据银保监会及央行等部门在2020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本省区域内经营的网络小贷注册资本应达到10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网络小贷需达到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这也意味着,一旦该《暂行办法》实施,大连中融信小贷这类公司将均不达标。
然而,无论原因为何,对于嘉银科技而言,确保自身业务完全符合监管规定并对外清晰、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是十分关键的,这样才能有效打消市场的疑虑,维护公司的品牌信誉和稳健发展。(图源:嘉银科技官微、黑猫投诉、天眼查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