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冠群芳”是花签上的话,一般都是吉祥话,有时能与人物性格特点联系起来,有时则联系不那么密切。
比如说吧,香菱抽到的并蒂花,题的是“联春绕瑞”四个字。但是我们知道,香菱命运悲惨,被拐卖、被打骂、被买为丫鬟、被收为小妾、被悍妇折磨致死。她既没有“并蒂”,也谈不到“瑞”。可是,抽花签也是抽签啊,能把“命运悲惨”直接写上去吗?
相比于“艳冠群芳”这样的吉祥话、赞美语,牡丹花更符合宝钗的身份,“任是无情也动人”也更符合她的性格。
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是富贵的意象。《爱莲说》不就说了吗?“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因为富贵,因为人们对富贵的追求,“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定程度上,牡丹甚至具有了“俗艳”的喻意,有时会用来反衬高洁的莲花,比如《爱莲说》。
宝钗这个人呢,“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贾母称赞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湘云说“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袭人也说她“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连黛玉,后来也“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反思自己“我素日只当他藏奸”起来。
宝钗的美,或者说,宝钗的好处,是一种“宜乎众人”的明显优点,和黛玉的“孤高自许”、“超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没办法比较谁好谁坏、谁优谁劣,只是宝钗与牡丹的意象吻合而已。
同时,因为时代主流观念中,男女相恋就是“奸淫狗盗”,宝钗也极力规范自己,努力营造出一种“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端庄形象,极力表现得“无情”——不是“无情冷酷”的无情,是不沾染男女之情的无情。
当然,爱情是天性,像“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一样,只能勉强压抑,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是黛玉勇敢追求爱情,宝钗却极力克制自己,偶然克制不住、流露出对宝玉的感情,就会“自悔”、会“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去”。她的努力与她的天性,是矛盾而并存的。
虽然极力营造“无情”的形象,但偶然一露的天性,仍旧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