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还记得1979年,我在部队提干后探家,一共相亲了两个姑娘,条件都很不错,一个是在我们县粮站工作,另一个是在卷烟厂上班。虽然这两个姑娘工作岗位不同,但是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吃商品粮”的,如果我没有提干,我连跟她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我母亲对于这两个姑娘,都很满意,一时间陷入了“选择困难症”,便过来咨询我的意见。我笑着跟母亲说:“搞得好像是人家看得上我一样,条件都那么好,还能轮得上咱们挑挑捡捡的?”
母亲白了我一眼说我没出息,不过转头便跟我说,我看这个姑娘不错!后来我听了母亲的建议,真的娶了母亲看中的那个姑娘,没想到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这样。
我虽然生在60年代,不过却没记得有吃不饱饭的经历。当然了,虽然能够保证吃饱肚子,可是吃好就有些勉强了。平日里吃饭,基本上都是以应季的青菜为主,像白菜、萝卜一直都是餐桌上的主旋律。至于主食方面,细粮一般是舍不得吃的,都要留在过年的时候,包上一些水饺吃。
一个老百姓从年初忙到年尾,也就是过年那几天算得上能歇息几天,为此哪怕条件再差的家庭,也会想办法包些水饺来犒劳劳作一年的自己。
我的家庭条件还算是不错的,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作为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也会有些优待。尤其是在两个哥哥长大之后,更是成为我们家主要的劳动力,给父母分担了很大的压力。
每次见我们一家人出去劳动,街坊邻居都会向父亲投来羡慕的眼神。
“老王,看来响应号召是完全正确的,你看看你们家,这俩小子壮的像小牛犊一样,我们村现在,就数你家吃饺子的次数多。”
听着邻居恭维的话,我父亲脸上虽然难掩笑意,不过嘴上倒是也谦虚:唉,现在长大了倒是挺好,小的时候也是很困难啊,真是吃不上。
父亲的话没有半点夸张,父亲曾跟我讲,当初父亲跟母亲结婚之后,便被爷爷奶奶要求分家。可是我父亲兄弟众多,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分家还能分到些什么呢?
父亲见爷爷奶奶实在没有什么可分的,便什么也没要,带着我母亲走了。因为家里没有存粮,刚开始的那几个月里,父亲都是挨家挨户的借些粮食。我父亲人缘比较好,不过村里的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虽然有心帮我父母度过难关,可实在也没有太大的能力。
见我父亲为难,还是母亲从娘家背来10斤高粱米,这才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我父亲从来不怕吃苦,我母亲同样勤劳能干,在当时勤劳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我家的条件终于有所改善。
不过紧随而来的是,我的大哥出生了。大哥的到来为我们家带来新的希望,不过欣喜之余,我父亲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家里多了一口人,就意味着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不仅如此,因为母亲还要休息一段时间,一家人的重担全部压在父亲的身上。
父亲除了正常的劳动之外,还要想办法让母亲吃点好的,万一没有奶水喂孩子,那可就麻烦了。父亲当时是生产队长,与支书关系还不错,是支书借给我家半斤小米。
再到后来就是我二哥、我大姐出生,再到我出生了,因为年龄差距比较大,等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哥哥都已经能干活了,而我们家也终于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光。
我是很幸运的,有大哥二哥在,家里压根就不缺我这个劳动力,因此才有了我上学的机会,从小学到初中,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让我退学,直到初中毕业之后,到底上不上高中这个问题,让父亲犯了难。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前程。种地虽然饿不死,但终归不是一个体面的活,再加上我们祖辈务农,家族的命运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可是当时大学虽然恢复了招生工作,不过招生的对象是以工农兵为主,还要有地方上的推荐才能行,长此以往,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些“灰色地带”,并非学习好就能上大学。虽然我父亲是生产队长,听起来好像有点权利,实际上就是一个“带头干活”的,我父亲接触的最大的官,就是支部书记。
所以说要想通过学习这条路来改变命运,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单纯的依靠父亲来下决定,父亲让我上学我就接着上,不让我上学,我去种地也没有任何怨言,谁让我从小到大都很听话呢?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最终决定还是让我去上学,他也不甘心我上这么多年学之后,还终究是个“泥腿子”。多读几年书,总归没有坏处。
虽然话是这么说,不过等我高中毕业那年,高考还是没有恢复,我的心情很难受,父亲也是一个劲的喝闷酒。此时我的两个哥哥早就已经成家了,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姐姐也已经出嫁,我成为父母唯一的心事。
“我看你是干活都干傻了,除了上学就是种地了?怎么不去试试参军呢?”
再一次闲聊当中,支部书记一句话,把父亲给点醒了。是啊,为什么不去当兵呢,当兵不仅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津贴可以拿,更关键是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同时也意味着又多了一条路。
1975年部队来我们公社征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便报了名,由于我是高中学历,再加上有支部书记的帮助,我毫无意外的穿上了这一身军装。
部队就像是一个大熔炉,无论是你来自哪里,也不管你出身如何,来到这里之后都一视同仁,到点训练,按时睡觉,谁也没有什么特殊。
当然了,有一定的文化,或者说有一门特长的话,在部队还是很能吃的开的。就比如我,哪怕是文化基础再怎么薄弱,毕竟是上过高中的人,为此分到连队的第二年,我就被破格任命为连队文书,后因为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在当兵第四年,我就被连队确定为预提军官,一个月后拿到了正式任命。
直到现在我还暗自庆幸,如果我再晚一年入伍,要想提干就必须要考军校了,说起来还真是幸运。
提干之后,按照我们连队的惯例,我得到了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得知我已经提干,最高兴的莫过于我的父母,刚回家的那几天,带着我走遍所有的亲戚朋友,逢人就说我现在可是一个干部了,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娃今年也二十多岁了,是时候找个媳妇了,现在咱可是干部,找对象就不能随便了!”母亲坐在那里,又开始絮絮叨叨起来,说着便转身走开了。
第二天隔壁的二婶便来到我家里,原来已经跟我物色了两个好人家,一个是在粮站工作,在当时,粮站可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多亏了我干部的身份,不然连跟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个姑娘是在我们县卷烟厂工作,是城市户口,父母也都是工人。虽然相比粮站的姑娘,条件似乎差了一点,但也要比农村的姑娘强上太多了。
“他嫂子,你中意哪一个了?我来给安排一下见面”
“条件都挺好的,我也不知道怎么选,再说了总得知道人家姑娘的模样吧,我看两个姑娘都见见面吧。”
“他嫂子,可真有你的,行,总得挑一个看着顺眼的,毕竟这可是过一辈子。”
分别见完面之后,没想到却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选择起来。两个姑娘对我都很满意,选择权一下子落在我的身上。
我自己没有主意,干脆做了一个“甩手掌柜”,将这个难题丢给母亲。
一开始母亲还说我,这明明是给我找媳妇,我自己倒是一点不积极。
“我看那个卷烟厂的姑娘,就是叫海霞那个,看着顺眼,长得也水灵,也懂礼貌,父母也和善,你觉得呢?”
“这是给你找儿媳妇,我没意见!”
“你这孩子,行,那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在母亲的一手操持之下,我便跟海霞谈起了恋爱。虽然我俩一开始没什么感情基础,可是写过几封信之后,竟然发现有说不完的话题,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迅速升温。
后来我转业地方,在海霞的协调下,也进入卷烟厂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双职工,虽然那时候工资福利还相对差一些,但是要比其他人好上很多。
再到后来,相信朋友们也都知道了。最后我俩从烟草系统退休,俩人的退休金每个月差不多两万多块钱,晚年生活完全能够保障了。
很难想象,如果当时母亲选择的是粮站的姑娘,我的人生又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呢?
—完—
【王大勇 投稿 声明:故事非本人亲身经历,根据投稿人口述整理编发,部分情节作虚构处理,图片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