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了,许副旅长跟政委打起来了!”
1939年2月18日,除夕夜,八路军129师386旅长陈赓从梦中惊醒。他睁开惺忪的双眼,只见政治部主任苏精诚站在跟前,冲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陈赓听说后很是震惊:“我没有听错吧,我们可是在开庆功会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军人的喜事莫过于打胜仗。这不,1939年2月10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二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参战的有新一团,还有补充团、688团,以及骑兵连。这一天,他们在河北威县香城固村西老沙河一带布下了口袋。然后让骑兵连出动,去将驻威县日军第十师团安田步兵中队和四十联队、补充大队引出了城,又将敌人带入伏击圈,然后八路军集中火力,痛打日军。
经过长达8小时的激烈战斗,250余名日军被歼灭,8名日军被俘虏。我军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四一式山炮1门,九二式步炮2门,迫击炮1门,长短枪100余支。
而八路军方面,只有50余名伤亡,敌我伤亡比是5:1,这个战果,在整个抗战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纵观整个战斗,有四大亮点。第一大亮点:我军伤亡比例低。
就拿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来说,按照我军的说法,日军伤亡1000余人(日军自己说只有67人伤亡),我方牺牲和受伤人数为900人(一说是伤亡人数为1500人,林彪下令隐瞒)。
即使按照我方说法,敌我伤亡比接近一比一,这在抗战中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
被称为大胜的台儿庄战役,日我伤亡比为1:5;淞沪战役国军精锐全部出动,日军和国军的伤亡比也是1:5。
由此可见,香城固伏击战打得非常漂亮,可圈可点。
第二个亮点,缴获小炮多。
此外,这场伏击战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缴获了4门小炮。
要知道,在抗战期间,小炮对我军来说十分重要。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三个师的八路军一共只有1个山炮连,晋绥军溃败时丢在河里面的山炮,我们都特别稀罕,专门下到河里面捞。
此一战就缴获了日军4门迫击炮、步兵炮,收获不小。
第三个亮点,俘虏日军多。
更难得的是,此战还俘虏了8名日军。
在抗战中,杀死一名日军已经够难了,俘虏一名日军,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受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大多数日军没有投降的动机。
平型关战役所以付出那么大伤亡,主要是在后期我军想抓活的,但日军“视死如归”,宁可拉响手榴弹,跟八路军战士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当俘虏。
而这一战,就俘虏了8名日军,怎不喜人!
第四大亮点,是在平原进行的。
抗战中中国军队取胜的战斗,大多依靠的是地形险要,以山地为主,如平型关大捷、万家岭大捷、昆仑关大捷。
香城固属于平原地区,最多也就是有些土丘,海拔仅有二三十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战开创平原歼敌战光辉范例,被称为平原歼敌的第一战。它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它告诉世人,中国军队不只会靠着险要地形打败日军,在平原地区一样可以打败他们,这极大增强了华北平原抗日军民抗战的必胜信心。
香城固伏击战打得太漂亮,堪称前所未有,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党中央的高度称赞,庆祝是必须的。
再加上,这次战斗恰好发生在春节前,大家喜气洋洋迎接新年,肯定要好好庆祝一番。于是在大捷之后,陈赓旅长专门拨款,要大摆庆功宴。
战斗结束之后,386旅上上下下就忙活开了,炊事班的战士又是割肉,又是买菜,忙得不亦乐乎。庆功宴在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即除夕举行,庆功的桌子摆满了地主大院,足足摆了十三张。
386旅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副旅长许世友,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苏精诚,以及出任东进纵队副司令员的副旅长韩东山悉数到场,挨着桌子给大家敬酒。
陈赓兴致勃勃地发表了简单的祝酒词:“同志们,我们打了胜仗,要好好庆祝,今天大家尽管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话音一落,现场就热闹起来。平日里风餐露宿,吃窝窝头的战士们难得如此享受,如此放松。他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气氛好不热烈。
这时候,参谋长周希汉说话了:“同志们,且慢。”战士们一听,随即放下碗筷,现场一片寂静。“我们政委还有话说,大家鼓掌欢迎。”周希汉说。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386旅政委王新亭走上主席台。这位来自红四方面的军政工干部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一看就是知识分子。
他扶了扶鼻子上的眼镜,从兜里一张有点发皱的纸,清了一下嗓子,开始他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战斗打得很漂亮,刘师长和邓政委专门给我们发来了贺电,对全体指战员表示祝贺,还要给予表彰。”
听了他的话,全场又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这时候周希汉说话了:“大家先别动筷子,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王政委还有重头戏没唱呢。”
说着,周希汉一招手,一个参谋来到王新亭跟前,递上了两份电报。
王新亭大声念道:“我手里有两份贺电,这一份贺电,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给朱老总、彭副总的:电敬悉,刘师陈旅聚歼威县南犯之敌,并多俘获,至深欢慰。”
“第二份电报,是蒋委员长给朱总司令的:刘师陈旅努力杀敌,斩获颇重,殊堪嘉许,即希传谕嘉勉。中正。”
王新亭说:“同志们,香城固伏击战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我们386旅、也是咱们129师在冀南大平原进行的伏击战,是前所未有的,意义重大,它充分说明,中国军队不但能在山区打击日寇,也能在平原埋葬鬼子。”
这时候,饭菜已经全部上完,酒坛子也打开了。会场上有人开始窃窃私语,下面的战士都急了,许世友也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许世友肚子里可是有很多“酒虫”,见酒没命。然而,王新亭没有察觉到许世友脸色不对,他的兴致才刚上来。
因为他从1930年起就开始做政治工作,不是当政治部主任,就是当政治委员,擅长的就是讲话,讲起了就没滔滔不绝。
王新亭继续:“此仗的最大功臣是全体指战员,也是陈赓旅长指挥有方;当然了,许世友副旅长也功不可没,这是他亲自指挥的第一个大胜仗,他是当之无愧的有功之臣,大家应该敬酒给副旅长。”
没想到这句话却适得其反,火上浇油,把副旅长许世友心中的怒火点燃。他急不可耐等着喝酒,你在那里讲也讲不完了,如今又提到他,许世友有些按捺不住了。
听了王新亭的赞扬的话,许世友非但没有开怀,眉头反而皱得更紧,在心里嘀咕开了:啥还有功之臣?这话怎么说,莫非俺老许是你王新亭的臣子,你是那金銮殿上的皇帝佬儿?难不成我们都是为你卖命的?
想到此,许世友站了起来打断了王新亭的讲话:“我看王政委唾沫星子乱飞说了半天,也已经口干舌燥,坐下喝口水润润喉,战士们肚里直打咕噜,还是赶紧开饭吧。”
许世友哼哼哈哈一番话,引起了台下战士们的共鸣,大家鼓噪起来:“开饭吧。”
当着全体战士的面被打断讲话,王新亭已经很生气,又听到许世友的弦外之音是说自己是在说废话,他非常生气,脸色都变了。但是他毕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有气度,最终还是控制住了情绪,对陈赓说:“旅长,我的话讲完了,要不就开饭吧。”
旅长陈赓一听,便起身对大家说道:“我宣布,香城固伏击战庆功会正式开始!还是那句话,大家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宴会开始不久,陈赓悄悄离席。
众所周知,陈赓的腿在战争中受过伤,没有好彻底,一到冬天就疼得厉害,他平时就很少喝酒,这时候遇到喜事,只是礼节性地给各位敬酒之后,转身回去。
为了策划这次战斗,之前陈赓已经连续五天没有休息。战斗结束后,又是打扫战场,又是统计伤亡,埋葬牺牲的战士,还要写总结报告,几天马不停蹄,很少合眼。因此回到住处之后,陈赓倒头便睡,心说这下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可是他刚躺下,就被惊醒,苏精诚慌慌张张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旅长,可坏事了,许副旅长和王政委两人打起来了,我们大家劝不开,你快过去看看。”
陈赓听了心里纳闷,正开庆功会呢,怎么会打起来?何况他们是在战士们面前,就这么不顾及影响?
刚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得到肯定回答后,他一边穿衣服一边问:“小苏啊,你说这和尚来咱386旅的时间,也不短了吧?”
陈赓口中的“和尚”,指的是副旅长许世友。因为许世友少年时曾经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出家,在四方面军的时候大家就这么称呼,到了129师,这个外号也带了过来。
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背地里这样喊,当面没有人敢这样叫,陈赓是个例外。因为陈赓跟许世友太熟了,早在1931年他们就认识了。
当时陈赓从上海来,在红四方面军在红12师当师长,许世友是他手下34团的团长。
陈赓是黄埔一期生中的佼佼者,打仗很有一套;而且他平易近人,性格幽默,跟下属关系非常好,许世友对他心服口服。
正因如此,陈赓把“和尚”挂在嘴边,许世友并不介意,还认为那是亲昵的体现。
见到首长问,苏精诚回想了一下回答说:“旅长,许副旅长是10月18日到咱们旅的,到现在刚好两个月。”
许世友抗战爆发时,并没有在前线,而是在抗大校务部副部长,后来跟朱老总到了太行山。1938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386旅副旅长陈再道,奉上级命令,率领386旅部分兵力,到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
参谋长李聚奎则带领一部分部队,从晋东南到冀南再到鲁西北东征西杀。这一来,386旅只剩下陈赓、王新亭两个人撑门面了。
而此时的386旅,虽然抽走一部分兵力,但因为扩军很快,依旧非常强大,所以旅部的领导力量亟需加强。
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便自告奋勇要求到386旅去。朱老总经过考虑,认为派许世友去386旅,再合适不过。许世友脾气暴,一般人镇不住他,1937年许世友“拖枪逃跑”案,足以说明他的个性。而陈赓是他的老上级,也只有他能镇得住许世友。
于是,在1938年10月下旬,许世友兴冲冲地来到了386旅报到。
陈赓边走边说:“说来也怪,你要说不是一个‘山头’的,合不来很正常;他俩都是从鄂豫皖过来的,怎么会合不来呢?”
“听说许副旅长性格骄傲,是瞧不起搞政工的吧,他只服气会打仗的。”苏精诚说。
“大错特错,一支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就是废物一堆,还怎么打胜仗?”
说话间,两人已经快步来到了庆功会会场,这时候许世友和王新亭早已被拉开,但是二人火气仍然没消,还在那大眼瞪小眼地对视着。
看到陈赓到来,许世友变成了小绵羊,乖乖站在一边。王新亭也把头转向一边,情绪缓和了许多。
“不早了,都回去睡觉吧。”陈赓话音未落,大家转身回去,一场冲突化解了。
但是陈赓的心并没有放下来,根据他对许世友的了解,今后这二人再也无法正常相处了。一山不容“二虎”,他俩必须走一个。
经过再三考虑,陈赓向129师首长如实作了汇报。刘师长和邓政委闻讯,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129师本来是红四方面军仅存的家底,经过很多坎坷,才到了这一地步,非常不易。再说了,部队的团结和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二人都是久经考验的干部,伤了谁也不合适。
129师决定各打五十大板。最后的处理决定是,俩人必须分开,让许世友到山东解放区去,独当一面。
到山东之后,许世友也改不了自己的暴脾气,摔过上级的电话。在济南战役的时候还当面顶撞过粟裕,当然这是后话了。
不过这都是白璧微瑕,不能因此否认许世友是个出色的战将。
而政工专家王新亭,则被安排到八路军总部冷静了一段时间,然后再派到太岳军区,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政委。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二人同时被授予开国上将,在陈赓大将的主持下,二人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