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找韩国谈判,韩国却先派40人来北京,给中国送一份大礼

来科点谱 2025-04-21 12:56:02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他的团队似乎依然沉浸在对当前关税政策的盲目自信之中。

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放出话来:“下周,我们将启动与韩国的谈判,美国现在的策略是,谁先来谈,谁就能拿到更好的条件。”

这番“先谈先得”的说法,听起来颇有些诱饵的味道,仿佛在说,来得早就能多分一杯羹。

就在美国官员话音刚落之际,韩国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

据韩联社报道,4月15日,韩国派出由40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国展开第二阶段中韩自贸协定的深度磋商。

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韩国没有选择飞往华盛顿,而是坚定地走进了北京的大门,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中韩再谈自贸协定,美国坐不住了?

4月15日,在北京,一支由四十多名韩国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抵达中国,阵仗颇为浩大,引发了广泛关注。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中方就中韩自贸协定(FTA)第二阶段的具体内容展开深入谈判。

这场谈判看似技术性强,其实影响深远,关系到今后中韩之间经贸往来的新格局,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在动荡中寻求重塑的现实背景。

中韩自贸协定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4年基本完成谈判,2015年正式生效,成为当时中国与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之间最全面的一项双边贸易协定。

协议涵盖范围极广,农业、机械、电子、化工、钢铁、汽车等领域都被纳入其中,给两国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推动了双边贸易额的持续增长。

但时代变了,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旧的规则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尤其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兴服务业等新领域迅速崛起,原有协定中不少条款显得“力不从心”。

正因如此,中韩双方都意识到,必须更新和升级协议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坐不住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表示,希望与韩国加强贸易合作,甚至不惜开出“先谈先得”的承诺,试图用诱人的条件来争取韩国站到自己一边。

这种突然的热情,不难让人看出其背后的焦虑和盘算。

美国当然明白,韩国作为全球第十三大经济体,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供应链中地位重要。

数据显示,2022年中韩贸易额一度高达3622亿美元,虽然2023年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在3108亿美元的高位,远超同期美韩贸易额的1936亿美元。

这个差距之大,不仅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现实中经济联系紧密的体现。

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显而易见: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关键的投资来源国和技术合作对象。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高度发达的供应链体系和不断升级的制造能力,为韩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早已紧密相连,谁都离不开谁。

搞单边主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看似保护本国利益,实则破坏规则、扰乱市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美国最近抛出“好处”想拉拢韩国,反倒暴露了其一贯的虚伪与双标。

过去,美国总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包括韩国在内的盟友加征关税,损害其经济利益,如今又一副拉拢姿态,转变之快令人咋舌。

更别说,美国在技术出口上对韩国的限制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韩国在和美国的合作中吃过的亏,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韩国的平衡术: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现在的韩国,确实像走在一根越拉越紧的钢丝上,步步惊心。

一方面,它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早已深度绑定,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关键的供应链合作对象。

韩国的电子、汽车、化工等多个支柱产业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韩企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失去中国市场,对韩国来说,绝对不是小事。

但另一方面,韩国在安全上又深度依赖美国。

美韩同盟是其国家安全政策的基石,无论是军事驻扎、情报共享,还是区域安全合作,韩国都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

这种“经济热、政治冷”的尴尬局面,让韩国在中美之间显得左右为难,既不能得罪中国,又不敢得罪美国,只能尽力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

随着中美博弈愈演愈烈,这种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

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上,美国对韩国的施压几乎是赤裸裸的。

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关键地位,尤其是在存储芯片领域全球领先。

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要求韩国减少甚至中止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出口,这无疑会伤害到韩国自身的核心产业利益。

而且,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补贴政策、产业重组、供应链重塑,试图将韩国企业从中国市场中边缘化。

面对这种夹击,韩国也并非完全没有态度。

例如,在是否正式加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 4)问题上,韩国表现得非常谨慎,既参与了初步讨论。

但也迟迟没有给出完全的承诺,显然是在努力避免与中国彻底对立,保住自己在亚洲和全球的产业链地位。

这一系列动作,说明韩国虽然身处压力之下,但依旧在为自身利益争取最大的回旋空间。

韩国其实心里非常清楚,若一味依赖美国,长远来看只会失去自己的战略自主权,沦为地缘博弈中的一颗棋子,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在中美这两大强权之间,韩国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平衡外交”之路。

中国也一直坚持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的做法。

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正是这一立场的现实体现。

中国通过不断推进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仅希望扩大市场开放,也是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稳定、互信、共赢的区域经济秩序。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也对整个亚洲的和平与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实际上,不仅是韩国,像日本、越南、马来西亚这些亚洲国家也都在面临类似的难题。

它们在安全上或多或少都和美国有联系,但经济上又与中国密不可分。

全球化时代,经济利益早已交织在一起,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搞单边主义、脱钩封锁,不仅得罪朋友,还可能砸了自己的饭碗。

所以,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加强合作才是更现实、更务实的选择。

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唯有合作共赢,才是各国走向稳定与发展的最优解。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2025-04-16,《中韩自贸协定谈判“移师”北京》

0 阅读:61
来科点谱

来科点谱

鸢飞唳天 聊点不知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