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的孩子经常说北京考学容易,那今天就拿一个认识的学生来举例看看他们在卷什么,你们是否也这么卷。在来聊北京孩子高考是不是容易。
西城高三在读,07年出生
说实话我也不明白大家在搞什么。。。就以个人经历以及身边见闻来说吧。
小学某知名条子生云集小学,一板砖砸死四个“官家少爷”不是梦。初高中某末流重点,也是藏龙卧虎吧
我是女生。算是身心健康,但高三生阴暗爬行免不了。算学的轻松的,经常周一请假睡觉。成绩650左右。家庭和睦,因为爹妈不咋管了,所以没矛盾。
前言
个人感觉北京只是在上初中之前非常卷,上了初中之后家长对于孩子的“压迫”就突然松了。卷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学习算是最重要的一项吧可能。
一,初中前
1.学习方面
这时候是最卷的,个人体验最差的,很多我的海淀同学每天晚上4点放学后,在车上边练习乐器边去上课外班,下课大概就九,十点钟了,回家再写当天课外班的作业,写学校作业,没准儿还需要再练练乐器什么的。周末就更不用说了,从早上8点~晚上9点都是满满的课。
英语(个人认为北京最卷的学科) 本人两岁上英语外教,二年级ket,三年级pet,五年级fce,还有四大杯赛的时候每年都拿一等奖。然后再也没看过一页英语,中考99,高中继续作高一考了110,现在考分到135左右。
数学 :三年级上奥数,是我认识的同学里面学奥数学的最晚的。四还是五年级迎春杯三等奖。我小学同学有一个纯靠练习变成天才考上八中少儿班的。他父母都是清华的,不能接受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每天都学数学到凌晨1点。最终通过不懈的刷题和努力考上了八少。在我们上初三的时候,他已经上高三了,考上了北邮。
好像大家都挺纠结这个八少的问题的,我这个同学是属于本来就聪明(是普通人里聪明的,不是天才)➕狂刷那种类型的题,刷个千八百道自然能塑造一个“天才”,他高中一直搞数竞,最后在高三拿了省三
据我个人浅薄的观察,我个人觉得八少选出来的很多人都没那么天才。。怎么说呢,八少很多高考考的都一般,不是说不优秀毕竟人家十五岁就能高考,我十五还在瞎哈哈。就是相对于他们来说,纯天才考七百多的还是少少少数。我们小学班里还有父母给送进人大附早培的,纯粹是父母能力,一点自己都不考。
语文 四年级开始海淀某名师的课,也是从那之后四大杯赛一,二等奖。那个老师的班里拿三等奖都会挨骂。(有没有海淀的同学知道我在说谁,乐)
2.综合素
根据个人观察,我的同学普遍小时候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比如我5岁学钢琴,舞蹈,画画,围棋,书法,后来坚持下来的只有钢琴,也在上初二的时候没有再谈过。
围棋一段,钢琴六级,拉丁舞好像是叫什么铜牌还说什么忘了,声乐三级(可能,记不清了),反正都学的不怎么样。也不喜欢。
我觉得我的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我的同学基本也都是这样的,真正能把小时候学的这些兴趣爱好转化成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的人非常少。大部分人在不需要考级拿证书,家长不怎么管了之后,基本上都放弃了,这么多年过去基本上也不会了。
当然!这不代表大家就没有爱好了,长大之后基本都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我周周去打羽毛球,很多同学周周跳舞,还有什么书法,音乐,收集古玩的。小时候学的不喜欢不代表大家就空虚无聊,只会玩手机吧
再补充说明一下,我身边的大部分朋友的家长都是以一种 给孩子培养个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不受歧视(尤其在我们小学那个酷爱攀比,捧高踩低,势利眼严重的勾使学校,啥都不会确实异类,有可能会受到霸凌) 为目的。像知乎盐选那种搞法的家长也有,很少,而且也没把孩子逼成下一个郎朗,最终都放弃了。
我家长是以一种: 你真的不想学了吗,要不要再试试,真的不在试试吗,要不再试一下吧 的态度和我推拉。最开始有稍逼迫,后来基本介于强迫和放任之间的45度状态。但是我是真的tmd学不会,丝毫没有一点点天赋。不管学什么都能见到天赋怪,就不比如了,太多了。
所以,说实话我还挺喜欢上学习类的课外班的,而且基本都是我自己选的老师,喜欢那种干货多,节奏快,密度大,竞争强,有掌控力的老师。才艺类的……只能说,也是去了吧。
二,初中时期
海淀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西城我上初中的时候,只有华夏女中能够点招,其他人都是纯派位,一些同学是正保。所以上哪所初中和学习成绩没有一点儿关系。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就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兴趣爱好的课了,基本就只剩下学习的课。我最好的朋友,长期保持在西城区100名左右,初三一年上了数理化三科一对一。
我因为小学的一些经历,初中不是很想学习,纯纯的玩儿了三年。初三的成绩基本就是区里900~1000左右波动(约等于实验八中吧)。当然由于我们这年抽象的中考卷子,考砸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西城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得很想上市重点,五金刚的,初中三年还是比较轻松的。如果想上市重点一梯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当年去四金刚都有实验班,现在听说有贯通班,学的好的直升,学校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每个学校的靠前排名和其他学校孝不能比,参差不齐,如果你是水平稍高的学生,其实在普通学校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三,高中时期(非国际部)
这个时候基本上又是各显神通了。
高一,高二还不是很明显,大家基本上就上上预科,学习稍微吃力的可能上上一对一啥的,但毕竟离高考还是比较远,所以也没有那么紧迫和着急。
高三就不一样了。反正高三1年在学习上,父母砸个几百万的比比皆是吧。有一些同学会去外面机构上课,完全离开学校。有一些同学会去请一对一(老师,不是大学生),价格是一个小时1000起。所以可想而知,其实很多北京学生的成绩是靠家长用钱砸出来的,他本人可能没有什么学习能力。
这个学习能力不是说这个知识不是他自己学会的,而是说他是靠非常高水平,非常擅长讲课,深耕于高考这个领域的人来给他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的反复讲。不过这也没什么,一是这是常态普遍现象,二是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往上走本来就没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个男生,晚自习不上,每天都去机构/家教一对一,全科,下课有清华大学生陪写作业(随时答疑),就这样,他的水平大概北工大
当然还有走艺术的,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走艺考的,这部分就不说了,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热爱的。可能是我在的学校的缘故吧,倒是没有那种因为觉得孩子考不上大学,所以让他去艺考了。另一种就是艺考加文化课,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1~2个上清北的是通过高水平艺术团或者高水平运动队降分进的。
忘了说,还有中外合办/上纽昆杜/港校,走这个的人不少,最近好多人都在准备,我校年年去港校的都不少。我们物理老师说他家孩子去的北理中外合办,她觉得就是花钱买分,笑死。
—————回答一下关于抑郁的问题————
小学 貌似没有
初中很多,一个班剩下三十多名中考。有几个YY的这些,有的润了,有的当网红(?),有的去国际高中,有的纯休学,大部分是那种学习成绩不太好,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或者遇见过抽象事情的。
高中 少,也有。具体是指,会因为YY休学什么的人少,大部分人都在死撑,毕竟高三嘛,哪有不疯的。极个别人休学,留级。休学的人在前几天见到好几个(高考体检),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高三,对比那叫一个惨烈,我们灰头土脸,勉强算的起一个人字,他们那是都市丽人,艳光四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