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唐朝政治经济繁荣,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佛教也蓬勃发展。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法幢寺,禅经寺,洪福寺,观音寺等寺庙被称为“樊川八大寺”。在唐代,它们吸引众多僧侣云集于此,讲经辩经,是当之无愧的佛教圣地。其中为首的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位于少陵原畔。兴教寺不仅是佛教八宗之一法相宗的祖庭,亦是其创始人玄奘法师的埋骨之处。
佛教“法相宗”,又称“慈恩宗”,由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创立。所谓法相二字,法指佛法的内容,相则指佛法的形式,二者即“佛法”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辩证统一。玄奘法师西游印度求法,在印度实地求学中,不断学习印度佛教修行的相关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法相”的辨证观念。而“法相”的核心观念在玄奘法师后续研究佛法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玄奘法师游学归来后,糅译出的《成唯识论》为法相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弟子窥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法相宗。
玄奘法师圆寂后,其遗骨安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上,后又迁至南郊少陵原,同时修建“大唐护国兴教寺”表以纪念。兴教寺依照传统佛教寺院布局而建,坐北朝南。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卧佛殿一体以中轴线贯通,构成寺院主体。
大雄宝殿门额上牌匾由原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镀金坐像。
大雄宝殿东侧门额上“兴教寺”三个大字由康有为所书。
中轴线以西是慈恩塔院。慈恩塔院内存有兴教寺最具价值的文物,即著名的兴教寺塔。兴教寺塔由玄奘法师舍利塔,窥基法师舍利塔与圆测法师舍利塔组成。三座灵塔分别安放着玄奘法师及其两位弟子圆测法师、窥基法师的灵骨。
玄奘法师灵塔居最中,建于669年,为平方面五层楼阁式砖塔。
塔上有“唐三藏塔”铭。灵塔第一层南面辟拱门,内有方室,存有玄奘法师塑像。因塔背嵌有唐开成四年篆刻的《大遍觉法师塔铭》,又称大遍觉塔。
玄奘法师灵塔左侧陪侍塔为圆测法师塔,建于1115年。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塔。塔上刻有“测师塔”砖铭。
右侧陪侍塔为窥基法师灵塔,始建于682年,829年重建,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塔。塔上刻有“基师塔”砖铭。
兴教寺塔后建有三藏院,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雕像。
中轴线以东建有藏经楼,内藏有《碛砂藏经》、《大正藏经》、《频伽藏经》、《续藏经》、《大中华藏经》等珍贵经书。东侧还建有僧人诵经做法的法堂。
法堂对面建有中日友好石书心经光明塔,此塔为2002年日本观音圣教与兴教寺商议同意后,于兴教寺藏经楼旁建立一座石书光明心经塔。塔下地宫内保存了观音圣教信众亲笔写在鹅卵石上的心经全文。
寺院内行走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