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脉为什么难传?
因为讲的是对的,传的是错的。
但其实这只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具体的原因还十分复杂。
比如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难传的原因包括不信和怀疑,包括否定和排斥,还包括学得“四不像”,甚至走入了歧途。
然而,圣贤是不可能错的。
这个说法,当然会引来怀疑,果真如此吗?
圣贤是不可能错的,当然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事情,如果说有,那一定是说——
世界上唯一绝对的事情就是,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事情。
所以,我们说,总的来说,相对而言,但也是一定的——即圣贤是不可能错的。
例如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对于世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是物质世界,每个人的一生感同身受,是酸甜苦辣,是生老病死,是“见山是山。”
而对于圣贤来说,这个世界却可能是“无”,是“浮云”,是“虚妄”,是镜花水月,是过眼云烟。
比如“无中生有”。
比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终究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即使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即使“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而现代人也都知道,物质世界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恒星也不例外,可谓“恒星不恒”。
为什么圣贤有如此超然的认识?
这是因为,圣贤或是站位于更大的时空尺度,或是站位于更精微的频谱来说,或是站位于更先进的世界观。
他们既能“见山是山”,更能“见山不是山”。
让我们进一步来阐明一下这个“无”。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古人非常智慧,很早就认识到这个“无”,这个“无”也被视为“一”。
在历史认知上,通常的逻辑是:这个世界是“确确实实”的物质世界,哪来的“无”呢?荒谬!消极!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则越来越容易理解了这个“无”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观也越来越先进了,一点儿也不荒谬,一点儿也不消极!。
虽然并不准确,但这个“无”勉强可以理解为肉眼看不见、或伸手摸不着的事物。
经过科学“显微”,这类事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现,而且“无所不在”,比如纳米态,量子态,比如至精至微态,无穷小态。
古人还说,至有即至无,至无即至有。
而现代科技也告诉我们,无穷小等于无穷大。
什么意思?
相对于更小的无穷小,无穷小仍是无穷大(恰如“一花一世界”);
相对于更大的无穷大,无穷大仍是无穷小(恰如“须弥藏芥子”)。
无穷小(至无)和无穷大(至有)是如何统一?
叫“一以贯之”。
即无穷小也好,无穷大也好,都是这个“一”构成的。
这是“无穷小等于无穷大”,“无穷大等于无穷小”更深刻的表现,更深刻的原因,以及更深刻的意义。
即,“本来为一,一为本来”。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是指失职失义并不是是非对错。
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