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陈舜臣推理小说《桃源亭事件》感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李淑媛 2021-06-05 14:50:59

《桃源亭事件》是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的首部封神之作,原名《枯草の根》,曾荣获1961年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提起陈舜臣,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他可能并不像东野圭吾那样人尽皆知,但他可是日本推理史上首位“三冠王”,集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于一身的作家。他的创作特色就是将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相结合,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蕴。

【日本】陈舜臣 著《桃源亭事件》

《桃源亭事件》是我看完的第二部陈舜臣的推理小说,此前我还看过他的《悠悠馆密案》。相较之下,《悠悠馆密案》的历史时代背景特色更突出一点,而在《桃源亭事件》中,时代特色都已经融入了出场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比如书中连为人轻浮、被视为“游手好闲之徒”的一位被害者都会说中文。此外,书中更是涉及中医学、拳法等很多中国文化元素,甚至主人公曾多次引用《庄子》中的典故,这也可以算是陈舜臣作品的特色之一。因为他自己是华裔,他很喜欢在作品中描写在日华人。《桃源亭事件》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担当侦探一角的餐馆桃源亭的老板陶展文也是一位华侨,所以借助这个角色,陈舜臣有更多展现中国文化的机会。

此番,简体中文版采用的《桃源亭事件》这一书名,其中表达的案件推理色彩更浓重,更容易吸引读者。而日文原版书名《枯草の根》,与故事的主旨更贴合。所谓“枯草の根”即枯草之根,正如全书尾声部分所说,“强韧的根深入地下,纵横蔓延,与周围的土壤融为一体,却在突然之间失去了草。人们此前看到的只有地面上草的花叶,而根却在一直——甚至今后也在为继续存活下去,努力地变得更加强韧。”枯草之根充分展现了海外华侨对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决心。

日文原版《枯草の根》封面图

《桃源亭事件》主要讲述的随着一位南洋著名实业家席有仁来到日本神户,在他身边接连发生了三起命案。最先丧命的人叫徐铭义,是被人用铁丝勒死的。表面上他是一位谨小慎微、有洁癖、爱下象棋的独居老人;私底下他是放高利贷的,一直在帮助市议员吉田庄造洗黑钱。因此,他有可能是被欠债的人杀害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想金盆洗手反而被吉田灭口了。如果是吉田想杀徐铭义,最有可能就是指使侄子田村良作动手。徐铭义的案子还没破,不料田村很快也死了,他是被掺有氰酸钾的威士忌毒死的。他是看到了徐铭义案的真凶被灭口,还是被叔叔吉田除掉的?不久后,五兴公司的社长李源良也因煤气中毒突然身亡了。为何徐铭义、田村和李源良都和席有仁有关,他们的死难道全是因为席有仁?

陶展文年轻时曾做过侦探,如今经营着一家被他戏称为食堂的餐馆。作为徐铭义的棋友,尽管年岁已高、记忆力也有点衰退,但陶展文对徐铭义的命案依然格外上心。而他的拳法学生、《中央报》记者小岛和彦,则充当了他这位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没少借工作之便打探消息。小岛因为一直在调查地方政客吉田的非法勾当,所以难免会把徐铭义的命案和吉田关联在一起。但在田村被毒杀后,吉田主动约谈小岛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为他洗脑的目的,让他相信了徐铭义的死和吉田无关。对于小岛调查到的消息,陶展文只记下有用的;对小岛做出的错误推断,他却并不急于指正。其实,在第三起命案发生前,陶展文就已经锁定真凶了。

在我看来,《桃源亭事件》是一部可以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推理小说,读者可以充当侦探自行展开推断。在《桃源亭事件》的整个故事中,所有案件线索都是一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能否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看读者的推理能力了。故事直到接近尾声时,前两起案件的真凶才通过自白信向陶展文坦承了犯案的原因,而陶展文也向小岛解释了他之前关注的疑点和推理的思路。透过陶展文的推断分析,可以领略到陈舜臣清晰的推理逻辑,尤其是对细微线索的把控。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

或许有些读者会觉得《桃源亭事件》的故事情节不够跌宕起伏,但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娓娓道来,才更令读者增加了参与感。在我阅读《桃源亭事件》时,仿佛置身故事之中,看到了每一个线索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自己面前,没有那种异想天开的脑洞式依据突然出现破坏推理逻辑。直到看完陶展文最后的全面剖析,我才注意到个别之前被我忽视了的细节或可疑之处。同时,陈舜臣对于人性的表现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比如三起命案的真凶,在发现又有知道他秘密的人出现后,并未再造杀孽。而且当他得知陶展文已对一切心知肚明时,也没有动杀机。甚至在最后留下的自白信中,还为可能牵涉到案件中的无辜之人证明了清白,展现了他最后的善意。我觉得,不是所有推理作家都可以带给读者这样有深度又有逻辑的推理小说阅读体验。

要想让读者沉浸在推理故事中,首先对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把涉案人物关系、案件发生后相关人物对案件的记忆生动再现出来,还要让读者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真情实感,从而发现参与推理的乐趣。比如,在《桃源亭事件》的故事中,陶展文虽然是小岛的拳法老师,但小岛只是听别人说他有探案经验,之前并不曾切实领教过他的查案分析能力,对他仍持怀疑态度,所以只称他为“陶先生”,但不肯叫一句“师父”。而小岛也一直在根据自己亲自调查走访掌握的新线索,不断猜测着案件发生的原因。陈舜臣把小岛心中这种对陶展文的不服刻画得很有趣。或许是因为陈舜臣还擅长写历史小说,自然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内容,用他幽默的笔触描绘得生趣盎然。

除了要会讲故事,其次就是要求作者的推理逻辑了,这种逻辑不只是破案的分析逻辑,也包括凶手的犯罪逻辑。有些推理作者也可以做到最基本的逻辑自洽,但是可能会出现杀人动机不充分等情况。有的推理故事令人读来感觉简直就是无差别杀人,何必硬要推理呢?更有一些脑洞式推理,完全是缺少推理线索的,只有最后一个神转折的结局。而像《桃源亭事件》中三起命案背后的真凶,他犯案的原因是可以被理解的。包括他最后为什么不继续犯案而选择自白,他的每个动机都合情合理,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他的逼不得已。

总之,《桃源亭事件》作为陈舜臣的早期作品,其中展现出的文笔并没有青涩、稚嫩之感。同时,从文学角度考量有思想深度,从推理角度考量有缜密的推理分析,不愧是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据我所知,以陶展文为破案关键人物,由陈舜臣创作的小说就还有好几部,我很期待将来可以看到其余的作品,继续在他的推理故事中感受中日文化的融合!(作者:李淑媛)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