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是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海洋旅游休闲的亮点和聚焦点,是青岛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丰富了青岛海上旅游休闲产品体系,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游艇租赁、渔具销售、餐饮住宿、赛事组织等,进一步推动青岛旅游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处处长,民盟青岛市委委员札蒂·赫里利代表也希望这一领域能成为未来青岛发展的亮点,因此提出关于加强青岛市海钓事业规范管理的建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010e1f4b0e3910d040535de413b113.jpg)
札蒂·赫里利代表说,青岛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钓资源和产业基础。经调研了解,在青岛市,从即墨田横一带到崂山、市南、西海岸沿海城区,都是海钓运动的主要区域。自西向东分布着众多可供海钓船只停靠的码头,在每年6-10月的“刀鲅”钓鱼季,更是有超过千艘小型快艇、渔船停靠在灵山岛、竹岔岛、团岛湾、五四广场、奥帆基地、崂山、即墨等海域,已初步具备产业化雏形。
她认为青岛作为北方海钓城市,与京津冀等地区的交通也很方便,旅游产业发展多年也使得酒店、交通配套等服务业成熟发达。尤其是,得益于近几年渔业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刀鲅等高经济价值鱼类的增多,对海钓爱好者吸引力持续增加。从青岛市钓鱼协会了解,截至目前,该协会注册会员近万人。
为推动青岛海钓事业向产业化发展,札蒂·赫里利代表建议,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牵头管理主体,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同时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海钓人员信息采集和安全培训,筑牢安全防线。
她建议,推动已形成海钓活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要因地制宜出台管理办法,对目前已形成海钓活动集中的区域进行海钓码头基本需求的完善,如划分停泊设施,确保海钓船只能够安全、有序地停靠,设立便捷的休息区,规划停车场,完善周边的餐饮、购物、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等等。
还要加强海洋环境和鱼类资源保护教育普及等相关工作,推动行业具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李晓哲 刘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