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融融的四月天里,娘娘孙俪双剧连播。
月初饰演冷面女警,可柔可飒可刚,近乎素颜上镜。
虽然容颜有点衰老,跟嬛嬛时期不堪比,但本身演的也非美女人设,各种情绪是真实触发的,没有包袱一说。
前脚刚播完,新剧《蛮好的人生》就衔接上星央视。
短期内霸屏,观众极容易串戏,但在孙俪这,每次露面,都能让人自然的抛掉她之前所有角色的滤镜,最典型的一张剧抛脸,演啥像啥。
这次,就是胡曼黎,
一个都市“俗”女,张扬之余,又有点圆滑,身上的气质也很复杂,时而女郎的摩登感,时而贤妻的烟火气,那鲜艳俏丽的模样,终于在荧幕上再漂亮一回。
故事的开头,跟市面上的很多都市题材类似。
一上来夫妻同床异梦,事业再受打击,从人生巅峰到一落千丈,接下来便上演绝地逆袭。
不一样的是胡曼黎就没有低落的时刻,没有挥之不去的苦味,活得就像道劈开阴云的闪电,张牙舞爪的,恣意痛快的。
这类剧,女主都是鲜亮的,高大上的,从头能“美”到脚。
孙俪不然,经她一演,职场丽人不见“丽”,突出一个“俗”字,出场时,腰肢尽情款摆,随时昂起脖颈。
几步路,走出拽得二五八万的气势,满心满眼“万物皆在脚下”的倨傲,连摘墨镜都很装。
果然,弹幕也疯狂吐槽:太土,过“油”不及,甄嬛之后的角色都呈现出一种用力极其过猛的感觉。
实则,胡曼黎生于底层,靠努力富裕也难摆脱言行举止上的不得体。
文化是有限的,气质是市侩的、接地气的,优势在能量特别充沛,就像不知疲累、张扬舞爪的刘晓庆,“夸张”恰是这一类强大女性的底色。
冲这点,孙俪拿捏的极为精准。
不止演技,剧情也被网友找出破绽。
照理说,人到中年,又做到行业销冠的级别,一定人情练达,脑袋清醒,面对漏风的婚姻,该是尊严、体面在前,合则聚不合则散。
胡曼黎却“胡”搅蛮缠,会着性感睡衣,诱惑离心的丈夫,抢救一下破碎的婚姻。
甚至还把千年难题“掉水里救谁”的问题付诸实践,去试探渣男的真心到底为谁。
开篇的情感戏就被批狗血,不切换实际,像空中楼阁,连带着娘娘都浮夸起来,一股子肥皂剧的表演模式。
收视是猛的,开播即爆,同时段断层领先,网播的数据也是向好的走势。
可惜,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有人喜欢这种一茬接一茬的戏剧冲突,就有人觉得生活剧要是不真没法看,一情妇堂而皇之的敢在正妻跟前飙虎狼之词,就很电视剧。
尤其抨击娘娘的声音此起彼伏,被屡屡揪住脸,一张雪白的脸,嘴唇又鲜红,相较浓妆艳抹,还是素颜更匹配孙俪的脸。
一向稳如磐的演技口碑,也被频频挑刺,
安家,到理想之城,直至现在,没了玉观音时的真情实感,就是套一个自己舒服、习惯的演法演完就行,模式化的倾向越发严重。
一有上海女人的角色,观众自然联想到马利伊,
她在这个赛道太权威,柔中带作,嗲的到位,不紧绷非常松弛,分寸拿捏的非常准,娇嗔起来,把一众看客的骨头都酥掉。
像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前期是不谙人间疾苦的那种清澈,流转的眉眼特水灵,仍记的她那酥痒的吴侬软语,带着颤音喊“贺涵…”。
后期则支棱起弄堂女儿骨子里的要强,把自己活成坚韧的野草,独立得从容又滚烫。
即使把上海女性都演到极致,马伊琍还能挖出不一样的点来。
像是繁花里,熟悉的作、嗲之余,她贪财、精明,一种实际的市侩,但不庸俗,又有原则底线,拿的起放的下,非常侠义的江湖气,会在某一时刻愿意凭感情甘愿唯心主义。
玲子的复杂面,马伊琍全演了出来,收与放,内与外,亮眼的不像话。
孙俪看后,都粉丝心态起来,用一句上海话夸道:玲子演得哈灵。
而爱情神话里,马伊利将风情、务实跟清醒熔于李小姐一身,摇曳生姿在弄堂巷陌间,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是自然流露,情绪转换不着痕迹。
荧幕里的孙俪,总是脑袋灵光,尤其智谋,于是《蛮好的人生》里被导演刻意安排挫折,她逆来顺受,就显得不合常理。
若找马伊琍来演,她的“作”或许能稀释掉剧情的抓马感,毕竟熟悉她不把周遭搅得鸡飞狗跳誓不罢休的作精人设。
要想有上海女性的独特韵味,就得用沪语,两“li”皆生于此地,非常标准的上海姑娘,说起来肯定手拿把掐,但风格截然。
孙俪的台词腔调,温和,安安静静的,咬字轻缓,一点也不吵,听着舒服,像糯米糕般黏软,时不时来一句,很灵。
而马伊琍的沪腔,嗓门尖,听起来哇啦哇啦的,小市民的意境,她就能精准表达出来。
不过嗔怪或撒娇的时候,尾音上扬起来,配上摇头晃脑的动作,又听得人耳膜都跟着酥了半边,“磨人小妖精”的那种嗲。
人有百态,都是演上海女人,孙俪跟马伊琍各有各的特点。
一个自幼混在弄堂的小人堆里,符合多数人的印象,娇、嗲、风情,不用演就是活脱脱的上海女性。
一个表现的是在职场摸爬的新上海女性,干练、勤奋,又不缺乏精致,你更喜欢谁的演绎呢?
——end——